1701349557
1701349558
比如午餐时有人提起某个明星,而你刚好看到一个他最近的八卦,你兴高采烈地说完又不希望这个话题终结在自己这儿,不如后面加一句,不过你是怎么开始喜欢他的?或者是,他最近是不是还演了一个什么电视剧来着?你觉得怎么样啊?
1701349559
1701349560
9.用对了是“幽默”,用不对还不如“沉默”
1701349561
1701349562
幽默这个东西是天生的,这不是背会了笑话或者段子就能表演的。所以如果你还是个新手,我建议你先在圈子里找一个你觉得幽默的对象,然后把他的段子和梗背下来,在另外一个别的聚会上小用一下练练手,如果有反响就是棒棒哒,如果没有反应就当尝试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硬上场,到时候伤了自尊是小事,留下阴影更麻烦。
1701349563
1701349564
10.别怕冷场,这不是你要填的坑
1701349565
1701349566
我有段时间有这样的强迫症,很怕出现话题空当,感觉几个人面对面干坐着很尴尬,那就聊聊天,可总会在聊了一个阶段之后出现空场,这时候我总会觉得自己特别有义务去填补这个“空场”,结果越是想说,越是想把气氛炒热,就越尴尬。
1701349567
1701349568
但我现在已经能很淡定地拿起杯子假装喝水,让冷场停在那儿就好,反正总会有人再开口说话的。
1701349569
1701349570
说话看似不起眼,却是生活中最需要重视的一门艺术。▲
1701349571
1701349572
LinkedIn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小川叔(ID:xiaochuanshu007)。只聊职场、不写故事的萌叔,骂过无数职场迷茫之人依旧被大家爱着,最近出版《努力,才配有未来》。
1701349573
1701349574
——小川叔
1701349575
1701349576
1701349577
1701349578
1701349580
你从未真正拼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弯路才是最快的捷径 03 聪明人的职场,365天都记在手账里
1701349581
1701349582
“手账”是个日语词,意思就是“笔记本”。
1701349583
1701349584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但我们看到身边仍然有很多人习惯“记笔记”,将工作和生活的思路、进展都用笔尖记录下来。
1701349585
1701349586
科学使用手账,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你的逻辑表达得更清晰。
1701349587
1701349588
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身携带一本“手账”,随时随地就掏出来记点什么。在讲求品质生活、注重精致细节的日本人眼里,时间值得被珍惜,生命值得被记录。作为手账大国,日本一年要销售一亿册各种手账。
1701349589
1701349590
因此,手账可不是简单的备忘录,除了提醒外,更重要的是计划和安排每天的工作生活,记录真实的自己。
1701349591
1701349592
手账大都制作精美,带有日历和笔,可以夹些名片和纸片,不同的页面划分具有超强的整理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要。
1701349593
1701349594
1.电子时代,为何还要“笔尖思考”
1701349595
1701349596
在职场中,有了电子工作日志、各类云笔记APP,越来越少的人会使用“原始”的纸笔方式进行严谨的日程记录与工作规划——除非他们被要求这么做,但也仅仅是一种应付性的流水账。
1701349597
1701349598
当然,便利贴或是随意扯下的一张锯齿状纸片并不严谨——它们不久就会进入垃圾堆。
1701349599
1701349600
比起计算机,人脑似乎不太擅长多线程操作,哪怕是虚拟多线程。而一本装订扎实的册子,却能起到一个缓存的作用,一天24小时,永不“断电”,在任何你需要的时候都能给你最直观的视觉反馈。
1701349601
1701349602
也许你会因为过度忙碌变得语无伦次,但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会渐渐分清主次、找回头绪。
1701349603
1701349604
笔记可谓是人的“第二大脑”。看一个人的笔记,就能了解他头脑中的想法。而你此刻的笔记,就预示了自己的未来。
1701349605
1701349606
2.笔尖思考,整理思路“PDCA(管理循环)”
[
上一页 ]
[ :1.7013495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