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421058e+09
1701421058 因此,看起来这个模型非常适合抑郁症。我们知道习得性无助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了解抑郁症的形成原因。“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失败”的想法被失败和无法控制的环境所强化,最终制造出了抑郁症。
1701421059
1701421060 现代人的自我观念使得现代人更容易变得习得性无助。我想我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会在最后一章来讨论它。
1701421061
1701421062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1701421063
1701421064 ★抑郁的人会在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四个方面发生消极的变化。
1701421065
1701421066 ★当你抑郁时,很小的障碍看起来都像不可逾越的高山,你对为什么你的成功其实是个失败有着无数的理由。你的情绪会非常差,可能会哭。在行为上,抑郁者会变得被动、犹豫不决,甚至有自杀行为。身体上的变化是,没有胃口,没有性欲,失眠,感到很疲倦。
1701421067
1701421068
1701421069
1701421070
1701421071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1701419495]
1701421072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1701421073
1701421074 身边的悲喜故事
1701421075
1701421076 丹雅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觉得孩子很不听管教,而且她和丈夫的感情也越来越糟,婚姻状况每况愈下。丹雅对自己深感厌恶,“我总是对孩子们大吼大叫,我是最糟糕的妈妈,我不配有孩子。” 其实她并不像她自己想的那样,她常常在孩子们放学后,陪他们踢球、做游戏,辅导孩子们的功课。
1701421077
1701421078 她没有任何爱好,因为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其实,她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在学校时功课也很好。
1701421079
1701421080 丹雅不仅很悲观,而且还常常陷入抑郁情绪中,不能自拔。“事情真的很糟,我心情一直不好。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是现在只要有人说了我不喜欢的事,我就开始哭……”丹雅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1701421081
1701421082 后来,她接受了一种治疗,病情慢慢好转。
1701421083
1701421084 她不再把所以的责任都归到自己身上。当她老公不肯陪她去教堂时,她会想“我可以自己一个人上教堂,我老公很差劲,不肯陪我去”。当她开车发生了一点意外时,她会说:“我的墨镜不够黑,所以光线有些晃眼。”她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有了一笔收入,她不再认为自己无权选择家庭旅行的目的地。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
1701421085
1701421086 丹雅摆脱了抑郁,而且没再复发。周围人都很惊讶,这神奇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假如苏菲是在20年前得了抑郁症的话,她会非常不幸,她必须坐等她的抑郁期过去。但由于在过去的10年里,有一种快而有效的方法被研究出来了,所以苏菲得以解脱的几率就高了许多。发现这个疗法的人是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 Ellis)和精神科医生贝克。当近代心理治疗史重写时,我相信他们的名字会跟弗洛伊德和荣格并列。他们两人合力揭开了抑郁症之谜。
1701421087
1701421088 从聊天、吃药到改变思维
1701421089
1701421090 在埃利斯和贝克提出他们的理论之前,根深蒂固的看法是,所有的抑郁症都是躁郁症。躁郁症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理论:生物医学派认为它是生理疾病,而心理分析学派则认为它是将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的结果。
1701421091
1701421092 埃利斯194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出来开业,专门做婚姻和家庭的咨询与辅导。他终生致力于反对性压抑的运动。他写了很多书,例如《假如这就是性的叛逆》(If This Be Sexual Heresy)、《性解放的个案》(The Case for Sexual Liberty)等。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东西是我在普林斯顿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曾协助组织了一个有关性的学生活动,邀请埃利斯来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现代手淫”,普林斯顿的校长一向是个非常镇定、很公正的人,结果他让我写信请埃利斯不要来。
1701421093
1701421094 20世纪70年代,他将他特殊的个人魅力及直捣黄龙的研究法带入抑郁症研究领域,这个领域跟性一样充满了偏见及错误观念。埃利斯进入这个领域后,抑郁症领域从此不一样了。
1701421095
1701421096 埃利斯在这个新领域中跟他在旧领域中时一样大胆。瘦骨嶙峋且好动的埃利斯一步一步地紧逼病人,直到他们放弃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从抑郁症中解脱出来。“你说你没有爱就活不下去是什么意思?”他大喊:“胡说八道,爱根本就是很难得到的。你要浪费你的生命去追求一个几乎不存在的东西吗?你活在‘应该’的魔爪下,不要对你说你应该怎么样,这会使你落入抑郁情绪的深渊中!”
1701421097
1701421098 埃利斯认为所谓的精神冲突其实只是不合理的信念,他让病人不要再去想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不好,而是去想哪里好。很奇怪的是,病人摆脱传统心理分析的阴影后,病情都有所好转。他成功地挑战了传统上对心理疾病原因的看法,推翻了药物对心理疾病无效的偏见。
1701421099
1701421100 与此同时,贝克,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科医生,也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法产生了不满。贝克和埃利斯完全不同。埃利斯属于强硬派,而贝克则属于友好派。贝克像一个友善、平易近人的新英格兰乡下医生,打着红领结,有着天使般的脸庞;他从不大声对病人说话。
1701421101
1701421102 在20世纪60年代,贝克跟埃利斯一样,对弗洛伊德学派和生物医学派的水火不相容感到非常困惑。他发现弗洛伊德学派的治疗方法没有什么效果,病人在他眼前崩溃瓦解,他几乎没有办法再让这些病人恢复。
1701421103
1701421104 1966年我初次见到贝克时,他正在写他的第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他勇敢地争辩,抑郁症并不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有毛病,也不是把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它应该是思想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就这样,贝克向弗洛伊德学派宣战了。
1701421105
1701421106 另一位心理学革命的开山始祖是现今已70多岁的沃尔普(Joseph Wolpe)。他是南非的精神科医生,一个天生的反对派。20世纪50年代,沃尔普发现了一种治疗恐怖症(phobia)的简单方法,这令心理治疗学界大为震惊,也使他的同僚非常愤怒。心理分析学派认为恐怖症只是本我失常的冰山一角,他们认为恐怖症的来源是,你害怕你父亲会阉割你,以报你暗恋母亲的仇(请注意,弗洛伊德没有说明当病人是女性时,这个理论应该如何解释)。生物医学派则认为恐怖症是由某种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失常引起的,只是还未发现是什么物质而已。
1701421107
[ 上一页 ]  [ :1.7014210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