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423402
1701423403
情境:布兰达和她妹妹安德莉一向非常亲密,她们上同样的学校,交往的人也相同,最后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安德莉的儿子上大一了,而布兰达的儿子乔依上高三。在高三开学时,乔依告诉他的父母,他不想上大学,他有其他的打算。当安德莉问布兰达为什么乔依不想上大学时,布兰达失去了控制,“这不关你的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像你儿子一样。”
1701423404
1701423405
指责(朋友):你应该对这种完全没有隐私的生活感到厌倦!安德莉几乎知道你所有的事。她有她自己的家庭,不应该天天来管你的事。
1701423406
1701423407
反驳:我想我反应过激了。安德莉只是问为什么乔依不去上大学(证据),这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其他可能性)。如果反过来,是她儿子决定不去上大学,我也会问同样的问题(证据)。
1701423408
1701423409
朋友打断:她认为比你高一等,因为她儿子念大学了而你的儿子没有。你不需要受她的气,尽可以让她少管闲事。
1701423410
1701423411
反驳:她并不是想羞辱我,她只是很关心乔依(其他可能原因)。我想我是对乔依的决定感到太伤心了,所以不愿意别人问;同时还很羡慕安德莉的儿子(其他可能性)。其实,我很为安德莉和我的亲密感到骄傲。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相互比较、竞争,但就算拿世界上所有的财富来换我们之间的友情,我也不换(用处)。
1701423412
1701423413
好了,现在轮到你了。
1701423414
1701423415
练习、练习、再练习
1701423416
1701423417
你现在应该会用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方法了!其实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不一定直接跟不好的事有关,它们直接来自你对不好的事的看法。这表示如果你改变了你对不好的事的心理反应,那么你就能更好地应对挫折。
1701423418
1701423419
进行改变的最主要的工具是反驳。从现在起,练习反驳头脑中的自动化解释。一旦你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很焦虑或生气时,你就问:“我对自己说了些什么。”有的时候你的想法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思考如何可以改变这种情境,并且防止不好的事恶化成灾难。
1701423420
1701423421
通常情况下,你的消极想法是扭曲、不正确的,这时你要挑战它,不要让它控制了你的情绪生活。习得性乐观不像节食,很容易坚持下去。一旦你养成了反驳消极想法的习惯,你就会觉得快乐了很多。
1701423422
1701423423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1701423424
1701423425
★要不要使用乐观技术的原则是看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如果代价很小,那不妨乐观一点。
1701423426
1701423427
★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转移注意力;第二种方法是去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
1701423428
1701423429
1701423430
1701423431
1701423433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1701423434
1701423435
身边的悲喜故事
1701423436
1701423437
荷普14岁,她的姐姐梅格15岁。几个月前,她们的父母分居了。荷普和梅格多数时候跟妈妈住,星期天和星期二晚上跟爸爸住。每个星期天爸爸到妈妈家来接她们,荷普坐在前座上,梅格坐在后座上。
1701423438
1701423439
荷普把收音机打开,爸爸把音量调小。爸爸问:“最近怎么样?”荷普含糊地说:“还不错!”然后把音量调大。梅格不喜欢荷普的方式。她父亲最后终于忍不住了,把收音机“啪”的一声关掉。
1701423440
1701423441
荷普大声抱怨着:好了,又来啦!又是一个排满节目的快乐星期天!你以为你一周只要花一天跟我们吃一次晚饭就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吗?你凭什么问“最近怎么样”?你想让我怎么回答你?日子当然过得不好。如果你真的关心我们的话,你就应该多打几次电话给我们,而不是只在每周固定的日子才跟我们在一起。
1701423442
1701423443
爸爸也很生气,他对荷普说:“你究竟是怎么回事?每次一上车,你就打开收音机,淹没我说话的声音。难道你不愿意见到我吗?”
1701423444
1701423445
爸爸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希望我和你们的妈妈住在一起,但你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尽量适应它。梅格就适应得很好,为什么你不行?你每天都跟妈妈在一起,跟我在一起时就把我当做陌生人,你应该对我好一点”。
1701423446
1701423447
梅格伤心地一言不发,她心想:又来了,我们每次上车不到五分钟,爸爸和荷普就开始起冲突,我每次都想让他们和平相处,但每次都失败了。我怎么这么笨?
1701423448
1701423449
我们都很希望童年是快乐、无忧无虑的,是倍加呵护的。但从前面几章来看,童年一样会受到悲观及抑郁症的侵犯。很多孩子体会着悲观的痛苦,悲观摧毁了他们的学业,破坏了他们的快乐。最糟的是,悲观成为孩子看世界的一种方法,儿童期的悲观是长大成人后的悲观的来源。
1701423450
1701423451
我们在前面看到,儿童的悲观是从他们的母亲那里习得的,他们也从大人对他们的批评中学到了悲观的想法。如果他们可以学会悲观,那他们也可以学掉悲观。方法跟成人的一样:用比较健康乐观的方式来解释生命中的挫折。
[
上一页 ]
[ :1.7014234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