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472134e+09
1701472134
1701472135 譬如,他的企业家父亲也有这种心理。他不理解为何人们喜欢住在大房子里,而他喜欢住在小小的、紧凑型的房子里,那样让他觉得舒服,能有家的感觉。
1701472136
1701472137 这或许也是对子宫的向往。若是,那么可以说,这个在生意场上杀伐四方的男子汉,竟以这种方式,和儿子互为镜像。
1701472138
1701472139 将这一故事写在微博上后,引起热议,很多网友也讲了类似的心理:
1701472140
1701472141 网友一:我也是这样的,我从小就喜欢紧紧凑凑的房子,总觉得那样有安全感。像欧美那种大房子,简直觉得心慌。
1701472142
1701472143 网友二:产后抑郁时,躲到大衣柜里,关上门,一片黑暗,不想出来。
1701472144
1701472145 网友三:想起我十来岁时,喜欢躲在桌子下面,缩成一团。
1701472146
1701472147 网友四:小时候常幻想住在一个透明却坚固的玻璃房子里,外面下着大雨、刮着风,还闪着雷电,房子里昏暗却温暖。想来这其实跟这孩子是类似的梦。
1701472148
1701472149 网友五:很享受黑暗,喜欢晚上关了灯、打开音响,在一片漆黑里躺着听音乐。睡觉的时候不喜欢房间里有一点光,关掉灯在黑暗里摸索也不害怕。
1701472150
1701472151 网友六:我明白了,我睡觉尤其是冬天喜欢把被子裹得紧紧的,把自己裹成蚕蛹状,估计跟这有关。
1701472152
1701472153 网友七: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每到冰冷的雨天,就幻想自己打一把超大的黑伞蹲在那里,并且这种幻想让我很安心。
1701472154
1701472155 ……
1701472156
1701472157 在咨询和生活中,我和许多宅男宅女交谈,他们感觉,若可能,自己只想缩在一个小小的蛋壳里,只自己容身就好。这个蛋壳,最好是坚不可摧、能彻底闭合,任何人都不能进的。
1701472158
1701472159 不过,全然的关闭,这只是一部分。如这是全部的话,那会孤独得要死。
1701472160
1701472161 所以,最好是,我缩在蛋壳里,但外面要有人,或者是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者,或者是喧嚣的人群。
1701472162
1701472163 因为这种心理,很多宅男宅女的婚恋就变成他们缩在自己的壳中,小心地索求着恋人的陪伴。看似他们对恋人不在意,但对方若离开,他们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是,他们若走不出壳,那恋人也会孤独得要死。
1701472164
1701472165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努力走出壳。但同时,也不必对这种退行心理过于排斥,觉得时时刻刻都不能处于其中。
1701472166
1701472167 微博上,每当我谈到一种有问题的心理时——其实任何心理都必然有一定的问题,总有人问:怎么破?这次也不例外,许多网友问该怎么消除这一心理。
1701472168
1701472169 任何心理的形成,都有其合理性。急着破,就是否定了这种心理的合理之处。
1701472170
1701472171 若说,退行到妈妈子宫的想象,是谁都可能发生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是谁都可以找到的一种温暖与安慰。并且,很多时候,它真的能给我们力量。
1701472172
1701472173 所以,比破掉它更重要的是接纳它、觉知它,有时甚至还要清醒地回到这种状态中,主动寻找那原始的安慰。只是,不要太长时间甚至是永远滞留于这一胎儿时期的温暖。
1701472174
1701472175 特别重要的是,这种退行,都是因外界的挫折,暂时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所以,寻找退行之安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自己遭受的挫折是怎样的,然后面对它,并调动各种资源去化解它。现实世界的挫折,才是真正需要破的。
1701472176
1701472177 实际上,受伤时,回到一个安全岛,积攒力量再出发,这是一生的隐喻。
1701472178
1701472179 子宫,是最初的安全岛。出生,则是最初的挫折。
1701472180
1701472181 幼儿时,这个安全岛就变成了妈妈。这时的经典画面是,幼儿在玩耍,玩耍即他在探索外部世界。他可以很投入地玩耍,但前提是妈妈必须在,妈妈不在,探索就难以进行了。探索受挫时,他也会寻找妈妈,或回到妈妈身边,寻找妈妈怀抱的温暖,然后,继续前行。
1701472182
1701472183 成年人,则要构建一个家,在外面冲杀受挫时,回到家的港湾充电,然后继续冲杀。
[ 上一页 ]  [ :1.701472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