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472210
1701472211
心灵和谐的要义在于真实,而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捕捉到真实。但是,我们习惯了从规则中寻找答案,习惯了靠理性和头脑去寻找答案,于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最终,我们会变得非常麻木,活得越来越不真实,心灵也因而越来越不和谐,并且内心的不和谐一定会体现在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中,结果是内心的不和谐导致了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不和谐。
1701472212
1701472213
不过,不管内心有多麻木,我们至少还有一个途径可以通达真实,这就是梦。
1701472214
1701472215
申荷永老师说,梦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试图告诉我们真实的信息,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听到。
1701472216
1701472217
梦一开始会有些伪装,它必须如此,因为麻木的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接受真实的信息。
1701472218
1701472219
如果我们准备好了,开始学会通过梦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梦的伪装会逐渐褪去,真实的信息最终会不带任何伪装地涌来。
1701472220
1701472221
由此,我们的心灵出现成长,走向和谐。
1701472222
1701472223
你敢不敢讲一个你的梦?
1701472224
1701472225
一天,申荷永老师和一个亲人A接待一个国外来的荣格派的心理学家D。A是一个军旅作家,但他不喜欢荣格的理论,认为过于神秘,也不喜欢解梦,觉得梦过于凌乱,根本不值得信任,申荷永老师和A辩论过多次,都说不服他。
1701472226
1701472227
他们两人带着D逛了一天后,晚上在宾馆休息时,申荷永老师对A半开玩笑地说:“D解梦比我强多了,你敢不敢试试讲一个你的梦?”
1701472228
1701472229
“有什么不敢?”A回答说。他随即讲了自己最近做过的一个梦,梦境是他牵着一只羊走在一条水渠边的路上,这只羊在水渠里喝了点水,还闯进路边的白菜地吃了几口白菜。
1701472230
1701472231
A说得很简单,D一开始也没有追问细节,而是问A:“这个梦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1701472232
1701472233
D这样讲,是想用荣格的自由联想法,引导着A最终领悟到梦的真意。
1701472234
1701472235
但A对解梦还是很有抵触,他说:“这能想到什么?什么都没有想到!”
1701472236
1701472237
这时,申荷永老师对A说:“你这个态度不好,你怎么会什么都没想到,你不就是属羊的!”
1701472238
1701472239
这句话说得A不好意思起来,他对D说:“我是属羊的。”
1701472240
1701472241
作为外国人,D没有问A属羊是什么意思,而是继续问:“羊在你前面还是后面?”
1701472242
1701472243
“前面。”
1701472244
1701472245
“它是自由的,还是有绳子牵着?”
1701472246
1701472247
“有绳子。”
1701472248
1701472249
“绳子有张力吗?”
1701472250
1701472251
“有,这只羊老闯来闯去的,我一直拉着它,它力气很大,我总拉不住。”
1701472252
1701472253
……
1701472254
1701472255
对话一直这样进行下去,在D的引导下,A逐渐一点一点地讲出了这个梦的所有细节。这时,怎么问问题并不重要,D这样做,其实是要在此时此地还原A做梦时的感受。即,他要通过让A回忆梦中的所有细节,逐渐回到做梦时的气氛中去,其效果类似催眠。
1701472256
1701472257
这个方法达到了效果,A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安静,他慢慢地讲出了一个关键细节:羊冲进白菜地,哇啦哇啦狂吃了一通白菜。
1701472258
1701472259
这时,A在梦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感觉:一种是同情,觉得这只羊很可怜;一种是内疚,因为梦中A知道自己是军人,而军人是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更不用说让羊到老百姓菜地里狂吃一通了,这是不能接受的。
[
上一页 ]
[ :1.701472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