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474409e+09
1701474409
1701474410 其实,任何一种亲密关系都需要一定的距离。甚至可以说,融合只是瞬间的,而距离才是永恒的,正如美籍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在《论婚姻》中所说:
1701474411
1701474412 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1701474413
1701474414 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1701474415
1701474416 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
1701474417
1701474418 就像连琴上单独的弦,
1701474419
1701474420 在同一韵律中颤动。
1701474421
1701474422 ……
1701474423
1701474424 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紧密。
1701474425
1701474426 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
1701474427
1701474428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翳中生长。
1701474429
1701474430 父母不必了解孩子的一切
1701474431
1701474432 一个丰富的生命是有着很多关系需求的,而不是只与父母等亲人建立亲密关系。
1701474433
1701474434 譬如,一个孩子全神贯注地看一棵树时,他就是在与这棵树建立关系。
1701474435
1701474436 这时,如果父母过来问孩子从这棵树中看到了什么,那么,父母就是割断了孩子与这棵树的直接联系。
1701474437
1701474438 很多论教育的文章都写道,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但是,假若父母把这一点绝对化,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做事情的原动力——例如好奇心得到满足——就会被破坏,以后他做什么仿佛都是为了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认可,一旦没有父母或他人的认可,他就会茫然失措。
1701474439
1701474440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个外部评价体系,即他做事的动力都源自别人,而不是源自他的内心。
1701474441
1701474442 一个孩子只有从他的内心出发,才会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识,而这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1701474443
1701474444 孩子的天赋是无穷的,但父母自以为他们了解孩子的一切,于是孩子就被限制在他们已知的平庸范围之内。父母不必渴望了解孩子的一切。难道爱因斯坦的父母能了解儿子的世界?
1701474445
1701474446 总之,在每一种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一对矛盾:既渴望融合的瞬间,又渴望独立的空间。
1701474447
1701474448 因而,我们不能将融合视为绝对正确的东西,那样会有将爱变成吞并另一个人的危险,并势必会导致对方渴望逃离。
1701474449
1701474450 这是一个女王统治着的城市
1701474451
1701474452 梦 者
1701474453
1701474454 田先生,29岁,白领,单身。他先给我发了电子邮件谈到了他的梦,后来又接受了我的电话采访。
1701474455
1701474456 梦 境
1701474457
1701474458 梦的一开始,一个声音说,这是一个女王统治着的城市。不过,梦中这个城市有高楼大厦,有拥挤的车流,有地铁和网络,显然是一个现代城市。
[ 上一页 ]  [ :1.7014744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