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49194e+09
1701491940
1701491941 在街角处转弯,并且张望一下马路是否安全以便穿越,这些可以看做是完形,但是,像普通的步行这种情境—反应单位似乎太机械,而像降低神经激活程度这种情境—反应又似乎太缺乏形式。
1701491942
1701491943 在严格的意义上说,“事物的整体性是不可分解的”,事物“像曲调一样可以变调”,而且“事物的出现或消失是以整体形式来表现的”(奥格登,1926年,p.127)。因此,一般说来,在把行为分解成各种单位时,其中极少有单位是完形。一个听到的词或看到的词使人想起它的词义,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使人想起它的名字,这两个例子是最普通的单位,或者说是两个与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相属”的例子。但是,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可以分解的,而且是不可换位的。因此,像考夫卡那样的断言看来是颇为极端的,考夫卡说“一切学习要求完形模式的唤起”;或者,“在没有获得完形的情况下不断重复,虽然这些重复并不有害,但始终是无效的”;或者,“从广义上说,实践意味着形成完形,而不是加强联结的联系”(1925年,p.235)。当完形主义者把联结的形成作为对许多学习的解释,并把完形作为一种组织的原则予以保留时,他便处于一种较强的地位。
1701491944
1701491945 学习速记符号,学习外语词汇表,在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时保持微笑,加法做得更快,打字,判断长度,或者把长度画得更准确——这些都是从千百种学习中抽取出来的样本(samples)。在这些样本中,单位是情境和反应的简单相属性,而不是一种不可分解的格式塔。
1701491946
1701491947 完形和趋合(closure)被动力地引起,以便在行为中做这样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对某种联结系统(也就是说,由序列的单纯加减所构成的联结系统)来说过于困难了点,也许对任何联结系统来说也过于困难了点。这些完形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自身来改变一个人,并通过某种内部力量尽可能得到合理的和明确的界定。
1701491948
1701491949 我希望我在这几篇演讲中描述的这种联结系统比起苛勒、考夫卡和奥格登等完形主义者直接批判的那种联结系统更能为人所接受——我从他们的批判中受益匪浅,而且我常常同意他们的批判。我们已经看到,相属性的影响与频率或重复的影响一样名副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一种十分普遍的联结类型是一种情境和一种顺序(获得某种结果的顺序)之间的联结,而使结果得以获得的附属联结(subsidiary connections)仍处于不确定状态。我们已经看到,具有选择倾向的不同反应过程往往与习惯的惯例混合在一起。几乎没有一种习惯是绝对“固定的”(fixed)。甚至在用早餐时,将手伸向盘子右边去取汤匙这种习惯,也包含了由视觉或触觉或由两者引导的一定量的探索。
1701491950
1701491951 我们已经看到,甚至行为的相当简单的部分也可能表现出一种精细的个别的情境活动,以及联结之间的精心协作。
1701491952
1701491953 我们已经看到,各种联结按其可接受性及其结果而被不同地对待。使人的目的遭受挫折的联结被拒绝,并由其他联结取而代之。满意度不是一种专司激发的神灵,用来偶尔挑选一些兴奋的和至关重要的联结。它是经常起作用的,例如,它能使我们安全地把食物放入口中,能使我们的手稿字迹清楚,并几乎引导我们所讲的每一句话。
1701491954
1701491955 联结主义关于生活和学习的理论(这是我已经提供的一个总结性描述),毫无疑问既不适当也不正确。它对目的行为、抽象、一般概念以及推理所做的解释不过是对这些问题发出的第一次进攻而已。它还有许多差距和缺陷。但是,我无法了解这样一种联结系统还需要趋合(colsure or pragnanz)的帮助。它们解释的一些事实看来完全可以用获得结果的满意度所引导的各种反应来解释,而按照神经元是什么和能做什么来解释,(1)看来会更加简单一些。
1701491956
1701491957 (1)这篇讲稿写成并发表在苛勒出版《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1929年)以前。我在许多方面从这本最新出版的著作中受益匪浅,但是看来我的讲稿最好不去改动为好。
1701491958
1701491959
1701491960
1701491961
1701491962 人类的学习 [:1701490271]
1701491963 人类的学习 第九讲 概念的学习
1701491964
1701491965 习惯上把人类技能获得中发现的学习或灵长目以下的动物种类在技能获得中发现的学习与人类在解决新的智力问题中发现的学习进行对照。前者称作联想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或尝试和错误学习(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尝试和成功(trial and success)学习];后者则可以称做观念学习(learning by ideas)。
1701491966
1701491967 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讨论中无须作出这种比较。情境-反应公式(situation-response formula)适合于包容任何种类的学习,不论它是有观念或无观念,有意识或无意识,冲动或审慎,也不论它是否由于自然的力量,由于格式塔(Gestalt),或者甚至由于奇迹而产生;而关于相属性(belonging)、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情境的重复、联结的重复、满意的结果和讨厌的结果的影响,情境的可认同性(identifiability),反应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等事实,当观念像任何其他东西一样成为反应时,都可以看做是真实的。但是这种比较之所以值得注意,仅仅是因为它在心理学历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1701491968
1701491969 一般运用的比较并不依赖于观念的精确定义,我们最好将其暂时搁置一边,并一起来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都以一种模糊和一般的方式认识到,一个男孩在接触游泳教师或游泳书籍之前的那些日子里学习游泳,和这个男孩在学习解答“3乘以一个数再加上这个数的一半等于21,这个数是多少”时两者之间的差别。
1701491970
1701491971 在动物学习的事例中,这类比较可以用小猫的尝试与成功学习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也可以用苛勒关于黑猩猩学习用一根棍棒将食物拉向笼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1898年,我写了关于小猫的情况:
1701491972
1701491973 除了第11号和第13号2只猫以外,其余的猫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当猫被放进箱子以后,它表现出明显的不舒服迹象和试图逃离牢笼的冲动。它尝试挤过任何空档;对铁条或铁丝又抓又咬;它突然从箱子的空隙处伸出爪子,抓住够得着的任何东西;当它能使所抓住的东西松动时,它便继续用力;它也会抓箱子里面的东西。它对箱子外面的食物并不十分注意,看来就是本能地想要逃出牢笼。它用来挣扎的气力和耐力是不同一般的。它可以连续8分钟或10分钟不停地抓呀、咬呀、挤呀。至于第13号猫是只老猫,第11号猫是只特别懒的猫。这两只猫的行为有所不同。它们并不用力挣扎,也不持续不断地挣扎。在某些场合,它们甚至一点也不挣扎。因此,有必要让它们从箱子里出来几次,每次给它们喂食。在把它们放出箱子和得到食物联系起来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把它们放入箱子,它们就会尝试着爬出去。即使在这个时候,它们也不会用力地挣扎,或者像其他的猫那样十分冲动。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无论挣扎的冲动是由于对囚禁的本能反应还是由于一种联想,都很可能成功地使猫逃离箱子。在箱子里,以冲动性挣扎而到处乱抓的猫大概也会抓住绳子或绳圈或按钮以便把门打开。逐渐地,所有不成功的冲动都会消失,而导致成功行为的特定冲动却会由于结果的愉快而被印刻(stamped)下来,直到经过多次尝试以后,猫在被放入箱子里以后,就立即以明确的方式抓按钮或绳圈了(1898年,p.13)。
1701491974
1701491975 苛勒写到的切古、纽瓦和柯柯3只黑猩猩的情况如下:
1701491976
1701491977 它(切古)被人从睡觉处领到装有栅栏的笼子里,在里面度过醒着的时间。在笼子外边,在它特别长的手臂够不着的地方,放着水果。在笼子里面的一侧,靠近栅栏处,有几根棍棒。
1701491978
1701491979 切古先尝试用手去取水果,当然这是徒劳的。然后它便退回来,躺下;接着它做了另一次尝试,结果又只好放弃。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它索性躺下,不再对笼外的水果发生兴趣。就它而言,这些棍棒好像不存在似的,尽管这些棍棒就在它身旁,不可能不引起它的注意。但是,现在一些正在栅栏外面嬉耍的较年幼的动物开始注意到食物,并一步步挨近它。切古突然站起,抓住一根棍棒,十分灵巧地把香蕉朝自己方向拨弄,直到用手够得着为止。在这次行动中,它直接把棍棒放在香蕉的后端。它先用左臂,然后用右臂,并经常从一只手臂换到另一只手臂。它不像人那样始终握着棒,而是有时候像抓食物那样用第三指和第四指夹住棒头,而大拇指则从另外一侧压住棒头。
1701491980
1701491981 纽瓦在到达(1914年3月11日)后的第3天开始接受测验。这时它与其他动物尚未熟悉,而是单独关在笼子里。在它的笼子里放有一根棍棒。它用棍棒刮地,把香蕉皮集中成一堆,然后心不在焉地将棍棒丢弃在距离栅栏0.75米的地方。10分钟以后,在笼子外边它够不着的地方放置水果。它先去抓它,这当然是徒劳的,然后便开始了典型的黑猩猩式的抱怨:它将两片嘴唇往前伸,尤其是下嘴唇往前伸,伸出大约2英寸,向观察员探询般地注视着,同时发出呜咽声,⑴最后突然仰面朝天往地上一躺——这种姿势充分地表现出了它内心的绝望,这在其他场合也可以看到。这样,在悲痛和恳求中又挨过了一些时间,直到——用水果向它展示以后大约7分钟——它突然向棍棒看了一眼,然后就停止了哼哼,抓住棍棒,将它伸到笼子外面,终于碰到了香蕉,尽管看上去有点笨拙,但却能慢慢地将香蕉拨到自己手臂够得着的地方。此外,纽瓦直接将棍棒放到水果的后端。在这次试验中,和在以后的一些试验中一样,纽瓦偏爱用左手握棒。过了1小时的间隔以后,又重复了这个试验。在第2次试验中,纽瓦比上一次更快地求助于棍棒,而且更熟练地使用它。在第3次重复试验时,它会立即使用棍棒,以后几次试验都这样。纽瓦只经过很少几次重复便充分发展了使用棍棒的技能。
1701491982
1701491983 柯柯在到达(1914年10月7日)后的第2天像通常一样被链条缚在树上。实验者把一根细棒悄悄地放在它够得着的地方。一开始它没有注意到,尔后它咬棍棒大约有1分钟。过了1小时,在它的链条为半径形成的圆圈外面放1只香蕉,这还是它够不着的地方。柯柯想用手去抓香蕉但没有成功。经过几次无用的尝试以后,它突然抓住了棍棒(棍棒在它后面大约1米远的地方躺着),然后注视着香蕉,接着又让棍棒掉到地上。接着,它努力地想用一只脚抓住香蕉。它的脚可以比手伸得远些,由于它的脖子上系着链条,致使它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取物的方式。嗣后,它再一次拿起棍棒,将香蕉拖向自己,尽管动作十分笨拙(1925年,pp.31~34)。⑴
1701491984
1701491985 在观念学习的标准中,最令人满意的标准之一是从完全无能变化到掌握的突发性(suddenness)。这种变化有时是以成功率突然上升到将近100%反映出来的,有时则是以对一种情境选择正确反应所需的时间突然减少而表现出来的。作为样本,我摘引了1901年报道的用猴子进行的实验。
1701491986
1701491987 这些记录和18~26页、33~34页上关于小鸡、猫和狗的记录,以及第37页上关于“动物智力”的记录都是无可否认的。后者实际上是相当一致的,除了最易操作的情况以外,随着不成功的运动逐渐消退,成功的运动逐渐得到强化,一种渐进的学习(gradual learning)过程表现出来了,这些是十分一致的。另外,除了最难操作的情况以外,随着不成功运动的迅速而即刻的放弃,并选择合适的运动(这种合适的运动可以与人类在相似操作中作出的突然选择相匹敌),一种突然获得的过程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自然地推测,那些突然用单一而明确的拉钩子或杠杆的动作取代大量一般性的拉和抓的动作的猴子已经具有一种钩子或杠杆的概念,以及它们借此运动的概念。它们的进步速率和猫、狗的进步速率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把其原因想象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功能,也即自由观念(free ideas)取代了模糊的感觉印象和冲动。但是,我们对这些结果的解释不该过于匆促。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由猴子进行的学习的快速性有若干其他可能的解释,然后方能得出结论认为,在人类方面使联想得以突然形成的力量是存在的(1901年,p.15f)。
1701491988
1701491989 我关于区别(discrimination)的实验属于以下一般的类型:我让动物通过某种充分规定的动作养成对某一信号(一种声音、运动、姿势、视觉呈现或诸如此类的信号等等)作出反应的习惯。在即将描述的例子中,这种充分规定的动作是让动物从习惯于躲在笼子顶部的位置下到笼子的底部。然后我就给它一点食物。当这种习惯完全形成或部分形成之后,我就开始把那种信号和另一种相似的信号相混合,以便使该动物用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在我发出这种混合信号的情形中,我并不提供食物。由此我可以确定该动物是否确实能够区别信号,以及在能够区别的情况下它朝着该能力的方向迈进的情况。如果一个动物不加区别地对两种信号都作出反应(也就是说,没有学会对“无食物”的信号不加理睬),那么,就用两种相似的信号对它进行测试,在发出一种信号以后,你在一处给它喂食,并在发出另一种信号以后,你在另一处给它喂食。
[ 上一页 ]  [ :1.701491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