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499346
可见,愤怒既不是一种完全积极的情感,也不是一种完全消极的情感。愤怒当然是痛苦的,但也包含着对“甜蜜”报复的期待。此外,亚里士多德关于愤怒的概念有一个时间维度,即愤怒有终点,而仇恨没有终点,在时间上是无限的。想象的力量也是愤怒的一个因素:报复是甜蜜的,而这种甜蜜是想象出来的。在这里,期待之花在想象中绽放。
1701499347
1701499348
亚里士多德将情感与想象中的世界联系起来,因为想象可以提供进一步反思美学和感情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我赶紧去帮助他,这时我对他的同情,与我对小说《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的同情,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不同呢?对直接影响我的“真实”事件的情感反应,能否与对小说、电影或电脑游戏等文化产品的情感反应相提并论甚至等同起来呢?这与我害怕蜘蛛,把自己关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有什么关系呢?亚里士多德认为,相对于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世界相关的情感,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的情感(纯粹是幻想的产物)没有那么强大。(38)
1701499349
1701499350
事实上,“pathē”这个词最早被柏拉图(公元前424/423—前348/347)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用来指代源于自身的环境。最初的情况并非如此。“荷马史诗中的人物认为自己在情感的力量面前或多或少是无助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也将情感定义为一种外在的东西,而不是人自身产生的。上文提到毛利人战士把他们的恐惧归因于“阿图阿”,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十分明显的。(39) 也许正是由于古希腊情感理论的长期影响,我们今天用来表达情感的许多隐喻都与“情感是外在的”这一观点相呼应,例如我们会说“被愤怒征服”,“被快乐攫住”,“被爱情打动”。(40)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希腊哲学家只是从单向的“判断—回应”模式来理解情感,而不考虑判断和推算。【15】事实恰恰相反,例如,亚里士多德将恐惧定义为“一种由于想象有足以导致毁灭或痛苦的、迫在眉睫的祸害而引起痛苦或不安的情绪”。(41) 他并没有把恐惧视为对想象中的未来灾祸的一种自动(也是身体上的)反应,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会受到信念和观点影响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打断自动的情感过程。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我在树林里看到蛇之后之所以会心生恐惧,是因为我想象中被蛇咬伤之后的痛苦。但我能在这种本能的情感开始之前就将其抑制住,因为我六岁时去参观了波士顿动物园,对饲养箱里的蛇产生了真正的喜爱;或者是将这种情感终止,因为作为一个40岁的人,我已经能够用行为疗法控制我的恐惧。
1701499351
1701499352
除此之外,由于内在判断的因素,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感不仅可以被自己改变,也可以被他人改变,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年轻人需要培养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使正确的判断成为第二天性。(42) 斯多葛派哲学家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是对他情感定义中涉及判断的因素持不同看法。(43) 在年轻人的教育问题上,他们与亚里士多德分道扬镳,他们的泛神论使他们强调大局,认为情感无关紧要;其目的是达到一种无情感的或平静的无欲心境(apatheia ),进而实现内心的宁静。(44) 爱情和婚姻是应该避免的,因为在他们的泛神论观点中,两者相对来说缺乏意义。这种控制情感的方式在很久以后依然余响犹存。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在其《沉思录》中谈论了安宁的理想,并建议政治家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而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认为自己是一个“新斯多葛主义者”,她对情感的理解强调个人的幸福,而斯多葛派强调心灵的宁静,但她仍然把情感视为“评价”。(45)
1701499353
1701499354
在公元2世纪,出现了一位深受柏拉图影响的希腊医生,其情感观念影响了阿拉伯和欧洲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一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他就是盖伦(Galen,130—200),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气质的学说,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具有特殊的性质。(46) 盖伦认为如果某种体液过量,就会导致一个人的气质偏向于一个特定的范畴(见表1)。
1701499355
1701499356
表1 盖伦的体液说及相关的情感原型 【16】
1701499357
1701499358
热
1701499359
1701499360
意志坚强
1701499361
1701499362
冷
1701499363
1701499364
意志薄弱
1701499365
1701499366
干
1701499367
1701499368
情感强烈
1701499369
1701499370
黄胆汁
1701499371
1701499372
易怒:暴躁
1701499373
1701499374
黑胆汁
1701499375
1701499376
忧郁:悲伤、多思
1701499377
1701499378
湿
1701499379
1701499380
情感薄弱
1701499381
1701499382
多血质
1701499383
1701499384
乐观:活泼
1701499385
1701499386
黏液质
1701499387
1701499388
迟钝:冷漠、不好相处
1701499389
1701499390
盖伦并不认为化学或物理媒介有什么治疗作用,而是强调了道德教育和节制的作用。他的体液学说,特别是与体液失衡有关的情感病理学特征(胆汁质、多血质、忧郁质和黏液质),经过改头换面,出现在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作品中,也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的作品中。(47)
1701499391
1701499392
自柏拉图以来,大多数关于情感的思考都以灵魂的三分说为基础。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由理性(logistikon )、激情(thymoeides )和欲望(epithymetikon )三部分构成的。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都对这一观点做出了调整,但奥古斯丁(354—430)的调整产生的影响最持久,他受到早期基督教关于情感的著作的影响。(48) 奥古斯丁创造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阶梯式的灵魂模型,其中最低一层是纯粹的植物和物质的阶段,而作为最高一层的第七层是至福或神的显现的阶段。(49) 最高的两层为人类所专属。【17】奥古斯丁认为情感是一个单独的范畴,隶属于意志,以此取代了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对情感过程的划分,后者认为情感过程是一种更加物质性的原初运动(primus motus ),一种第二层的认知和道德的评价。
1701499393
1701499394
所以,正义的意志是一种好的爱,邪恶的意志是一种坏的爱。因此,爱努力去占有它所爱的东西,这就是欲望;爱占有或享有了它所爱的东西,这就是欢乐;爱逃避它所反对的东西,这就是恐惧;爱经历着它所反对的东西,这就是悲伤。同理,如果爱是好的,那么这些情感就是好的;如果爱是坏的,那么这些情感就是坏的。(50)
1701499395
[
上一页 ]
[ :1.7014993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