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550978
托比和德沃尔指出,人类进入了“认知利基”。还记得第2章中给智能下的定义吧:在面对障碍时利用事物如何运转的知识达到目的。通过学习哪些操控能实现哪些目标,人类掌握了偷袭进攻的艺术。他们运用创造性的、目标导向的行动方案来征服其他生物体,因它们只能在进化的时间意义上做出反应。操控可以具有创造性,因为人类知识并不只是局限在像“如何抓住一只兔子”一样具体的指导。人类对世界的分析是运用关于物体、力、路径、地点、方式、状态、物质以及隐含的生物化学本质的直觉理论;而在针对其他动物和人时,则运用信念和欲望。(这些直觉理论是第5章的主题。)人们通过在他们心目中的这些规则,进行心智上的组合和相互作用,从而组成了新的知识和计划。
1701550979
1701550980
许多理论家不知道那些文盲游牧原始人如何在抽象智能方面运用他们的能力。原始游牧者更有理由提出关于现代沙发土豆的问题。原始游牧者(包括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露营之旅,但却没有太空毯、瑞士军刀、冷冻干意大利面和香蒜。人类群落依靠他们的智慧来生活,发展出复杂的技术和大量民间科学。所有有记录的人类文化都有表示空间、时间、动作、速度、心智状态、工具、植物、动物、天气等元素的词汇,以及逻辑连接词(不是、和、相同的、相反的、局部-整体以及一般-特殊)。他们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的句子,使用背后的命题来推导像疾病、气象以及不在的动物。心智地图表示了数千个值得注意的地址,心智日历表示着有关天气、动物迁徙和植物生命史的嵌套循环。人类学家路易斯·列本伯格详细讲述了一次与中卡拉哈里沙漠的!Xo人的典型经历:
1701550981
1701550982
当追踪者们在跟踪前一天晚上落单的牛羚踪迹(足印)时,指出被踩踏的证据,说明那只动物曾在那里睡过。他们接着解释说,那个动物离开睡觉的地方留下痕迹是在当天的早晨,因而印迹还比较新。足印是沿着直线而去的,这说明那只动物要去某个特定的目的地。过了一阵,一个追踪者开始仔细研究某片区域的一些足印。他指出,这些足印都属于同一只动物,不过是前些天留下的。他解释说,那片区域是那只牛羚进食的场所。因为那时已近晌午,所以估计那只牛羚可能就在附近的阴凉地休息呢。
1701550983
1701550984
觅食的原始人制造了切割工具、石杵、容器、绳索、网、篮子、杠杆,还有矛以及其他武器。他们使用火、庇护棚和治疗用药。他们的工程设计往往新颖独特,利用了毒药、烟熏物、黏胶陷阱、刺网、饵线、绊子圈套、栅栏、伪装的坑穴和悬崖顶、吹箭筒、弩箭,还有用尾端粘连蜘蛛丝做钓鱼线的风筝。
1701550985
1701550986
这些工具的回报就是敲碎许多其他生物的“保险箱”的能力:钻地洞的动物、植物的地下储藏器官、坚果、种子、骨髓、表层皮肤坚硬的动植物、鸟、鱼、贝壳类、乌龟、有毒植物(解毒方式包括去皮、煮、浸泡、晒、发酵、过滤,还有其他一些厨房魔术师的把戏)、速度快的动物(可以打伏击),还有大动物(群体合作可以驾驭、耗尽其体力、包围,并用武器将其处死)。奥格登·纳什写道:
1701550987
1701550988
猎手伏身隐蔽,
1701550989
1701550990
藏在各种伪装的下面,
1701550991
1701550992
假装发出“嘎嘎”的叫声,
1701550993
1701550994
引诱猎物进入圈子。
1701550995
1701550996
这个成年人,凭着勇气和运气,
1701550997
1701550998
期待着在机智上胜过一只鸭子。
1701550999
1701551000
人类确实比鸭子更有智慧。人类用这种不公平的强势来攻击那些只有在下一代才能加强其防卫能力的生物体。许多物种都不能足够快地进化其防卫系统来抵御人类的攻击,即使在进化的时间意义上也不行。这就是每当人类初次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物种们纷纷像飞虫一样坠落的原因。不只是最近受到水坝和伐木者威胁的蜗牛鱼和雪鸮,你从来没见过活的柱牙象、剑齿虎、巨毛犀或其他巨大的冰川期动物,因为人类显然在几千年前就让它们灭绝了。
1701551001
1701551002
这个认知利基包含了许多我们物种在动物学上不寻常的特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为了努力实现目标而对物体间因果关系知识的应用。语言是交换知识的手段。它将知识的收益放大数倍,使它不但可以被使用,还可以用来交换其他资源和降低成本,因为知识不仅是凭借有风险的探索和实验来获取,还可以通过来之不易的智慧、天才的灵光闪现以及他人的尝试错误来获取。信息共享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我给你一条鱼,我就不再拥有那条鱼,但如果我告诉你如何捕鱼,我自己仍然拥有这条信息。所以利用信息的生活方式非常适合于群居生活和共享专业技能——适合于文化。各种文化彼此不同,因为它们所分享的专业技能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受欢迎程度也各不相同。人类延长的童年时期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这改变了男性的收益平衡点,使他们在后代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不是在性方面去竞争(见第7章)。因此,这使得亲缘关系成为两性和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关注的事情。人类长寿到足以收获漫长学习投入带来的回报。人类能够开拓移民到新的生活环境,即使当地条件各有差异,因为这些差异也遵循着人类已经了解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定律,所以可以被开发和驾驭。
1701551003
1701551005
人类获得智能的4大有利因素
1701551006
1701551007
为什么是中新世的猿猴首先进入认知利基呢?为什么不是土拨鼠、鲶鱼或者绦虫呢?因为它只发生了一次,所以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我估计,我们的祖先拥有4项特征,使得进化出更强大的因果推理能力对他们来说相对容易和更为有益。
1701551008
1701551009
首先,灵长目是视觉动物。在恒河猕猴这样的猴子中,一半大脑都是分配给视觉的。立体视觉——使用两只眼睛观察点的不同来感受深度,发展于灵长目谱系的早期,使早期夜间活动的灵长目动物能够在纵横的尖利枝杈间活动,用双手抓取昆虫。颜色视觉是伴随着猿猴祖先从夜间转向日间活动时形成的,同时形成的还有它们对水果的新偏好,这些水果用鲜艳的色彩宣告果实成熟。
1701551010
1701551011
为什么视觉这个东西会如此重要?深度知觉可以界定一个充满可移动物体的三维空间。有了感受色彩的能力,个体就能够将一个物体的外观由背景当中抽离出来,也能让它对该物体组成的材质特性,有一种直接的感受——这与那种能够感受到物体形状的知觉,是很不相同的。将这两种知觉的能力结合起来,灵长类动物的脑便能够将视觉信息一分为二:关于物体及其形状和组成的“什么”系统和关于物体位置和移动的“哪里”系统。人类心智对世界的理解(甚至对最抽象、微妙的概念的理解),是把它看作一个充满了可移动的事物和东西的空间,这并不是巧合(见第4章和第5章)。我们说约翰从病了到康复,即使他没有移动一米,整段时间一直待在床上。玛丽可以给他许多条建议,即使他们只是在通电话,手里并没有交换什么。甚至科学家,在试图把握抽象数学关系时,也习惯于把它们画在图上表示为二维或三维的形状。我们抽象思维能力共同选择了一个坐标系统和物体库存,它们是由发展良好的视觉系统提供的。
1701551012
1701551013
更难以理解的是,一个典型的哺乳动物是如何向这个方向转变的。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趴在地上去嗅其他生物留下的大量化学痕迹和气味的。任何人在遛一只欢闹的可卡猎犬时,看着它在探索着我们看不到的千奇百怪的幻象,我们都知道它生活在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嗅觉世界之中。这儿有一个夸大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差异。标准哺乳动物不是生活在一个悬挂着可移动物体的三维坐标空间里,而是在一个二维平地里,在那里,它们通过零维窥视孔来探索。埃德温·阿伯特(Edwin Abbott)的《平地》(Flatland)是一本关于生活在一个平面中居民的数学小说,它讲述的二维世界与我们的三维世界不仅仅是少了1/3的维度。在那里,许多几何布置根本就不可能了。一个整张脸的人物没办法把食物塞到嘴里,一个侧面的人则被他的消化道分作两半。一些像管子、绳结和有轴轮子等构造简单的装置也都没有办法被制造出来。假如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都只能局限在一个扁平的世界里进行思考,那么他们的心智便缺乏了对三维空间中移动固体以及机械关系进行理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我们的心智里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701551014
1701551015
第二个可能要件是群居生活,这发现于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绝大多数猿和猴子都是群居的,尽管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不是。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好处,其一,一小群动物并不比单只动物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而且一旦被发现,任何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就被分散了。司机们在一群超速的汽车中超速驾车会觉得比较不容易被抓住,因为交警很可能会截住其他人的车。有更多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来监视捕食者,而且捕食者有时可能会被群起而攻之。其二,是觅食效率性。这个优势在合作猎捕狼和狮子这样的大型动物时尤为明显,而且还有利于分享和保护其他单个个体找到却大得吃不完且保持时间不长的食物资源,比如结满成熟果实的树。依靠水果为生的灵长目和待在地上生活的灵长目(在地上它们更容易被捕食者抓到),一般会群居生活。
1701551016
1701551017
群居生活可能以两种方式确立了近似人类智能进化的平台。在已经有一个群体的情况下,信息的价值得到了成倍增加,因为信息是一种能够在给出去的同时继续保留的价值的物品。因此,聪明的群居动物就会享受到双重好处:知识的收益和可以用知识交换的东西的收益。
1701551018
1701551019
群体可以考验智能的另一个方式是,群居生活本身提出了新的认知挑战。躁狂的群体也有不利之处。邻居们竞争食物、水、配偶和筑巢地。群居还有被剥削的风险。他人就是地狱,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如是说。如果狒狒们是哲学家,它们也一定会说其他狒狒就是地狱。社会性动物面临的风险包括偷盗、被同类吃掉、通奸、杀害婴儿、强夺勒索以及其他的背叛。
1701551020
1701551021
每个社会性动物都要在汲取群居收益和承受群居痛苦之间保持平衡。这就创造出一种压力,迫使动物只有变得更加聪明才能待在这条横木的正确一边。在许多种动物中,脑子最大、行动最聪明的物种都是社会性的:蜜蜂、鹦鹉、海豚、大象、狼、海狮,当然还有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聪明但却几乎独居的猩猩,是个令人困惑的例外。社会性动物发送和接收信号来协调捕猎、防卫、觅食和群体性活动。它们彼此交换喜欢的东西、偿还并执行债务、惩罚欺骗者以及形成联盟。
1701551022
1701551023
类人猿的集体性表现在“猿猴的精明”。灵长目是卑怯、厚颜无耻的骗子。它们趁竞争者不注意时去调情、发假警报来吸引或分散注意力,甚至控制嘴唇作面无表情状。黑猩猩相互留意着彼此的目标,甚至不加掩饰地这么做,有时还用作教育和欺骗手段。让一只黑猩猩看到一些装着食物的盒子和另一只装着蛇的盒子,它会将同伴带到装蛇的那个盒子前,等同伴尖叫着逃跑之后,再独享美餐。草原长尾猴则像饶舌妇一样时刻关注着每只猴的来来去去和朋友与敌人,但它们对非社会性世界却极为愚钝,注意不到蟒蛇的踪迹和树上有动物尸体的不祥情况,而树上的动物尸体则是豹子的独特手笔。
1701551024
1701551025
一些理论家提出,人脑是由我们灵长目动物祖先的马基雅维利式智力发动的认知装备竞赛的结果。这个论点认为,你降服植物或石块只需要那么多脑的能量,但另一个家伙差不多和你一样聪明,而且可能会用它的智力来做对你不利的事情。你最好能考虑到,它在考虑关于你在考虑它在考虑的事情。就脑能量的发展而言,相互攀比永无止境。
1701551026
1701551027
我自己的猜测是,认知装备竞赛本身并不足以形成智能。任何社会性物种都能够开始脑力的无休止逐级攀升,但除了我们,没有其他物种发展出智能,大概因为如果没有其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智能的成本(脑大小、延长的孩童期,等等)将抑制这种正反馈环。人类在机械和生物方面都是例外,而不仅仅是在社会性方面。在一个凭借信息而运转的物种中,每项技能都令其他技能的价值成倍增加。顺带说一句,人脑的扩张绝不是进化狂热分子极力鼓吹的加速正反馈环。大脑在500万年的时间里体积翻了3倍,但从进化的计时标准来看,这就是闲庭信步。原始人类进化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它们的脑长到现在人脑这么大,再缩小回去,再长到这么大,往复好几次。
[
上一页 ]
[ :1.7015509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