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577430
1701577431
人们经常用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他:强壮、英勇、放松、憔悴、沉思、和平,甚至是飘逸。16世纪的历史学家乔尔乔·瓦萨里这样写道:“再没有什么作品,能够看到如此放松的姿态,也没有任何作品有他那么优雅,双脚、双手和头部之间如此协调,他在艺术性的和谐、设计和卓越感上都无可超越。”艺术评论家写到他“传达了异常的自信”,是个“完美的男人”,甚至是“评判一个美男的标准”。
1701577432
1701577433
关于美的评判,是一种主观的意见。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卫的图片吧,来看一下那些流行的特性描述——优雅、平和、放松——是否也和我们眼里看到的一致。他的脸看起来很光滑,没有皱纹,嘴唇是紧闭的,甚至可能有一丝微笑,他的站姿很随意,右肩稍稍有些下垂,右手轻轻地放在大腿上。
1701577434
1701577435
但是,如果我们从别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评价又会如何呢?因为这个人体雕塑几乎有17英尺高,建造在6英尺厚的底座上,我们大多数人,不管是亲眼看到还是从刚才的照片里看到,我们都是从前方很远的地方仰视他的。如果我们在他的周围走走,或者和他一样高,并且从别的角度来观察他,那么结果会完全不同。
1701577436
1701577437
1701577438
1701577439
1701577440
米开朗基罗,《大卫》(细节),1501~1504
1701577441
1701577442
当我们站得更高、离得更近时再看,塑像的平和、放松的印象就不见了。如果能从高处俯视他的话,就像米开朗基罗雕刻他时的角度,我们会看到一张充满紧张感的脸。他的鼻孔张开,眼睛睁大,眉头微锁。靠近看,他瞪眼的时候是专注的,可能也是忧虑的。实际上,一项全角度的电脑研究表明,这全然不是放松的状态,大卫身上每一块看得见的肌肉都是绷紧的。佛罗伦萨大学解剖学的教授评论说,这座雕塑的每一个细节“都由害怕、紧张和进攻的艺术效果构成”。
1701577443
1701577444
通过密切的观察,粉碎了人们对大卫身体完美性的幻想。他的眼睛实际上有轻微的斜视。头上还有一块地方是平的,而且比例失调。他的双手也大得怪异,而且他的生殖器特别小,很不成比例。相对于身体来说,他的头看起来太大了,佛罗伦萨的博士们还发现,他的后背少了一块肌肉。
1701577445
1701577446
从其他角度看这座雕塑也会对其他的“事实”产生怀疑。他的右手握着的是石头吗?从背后看会发现,他指间是一个扁平圆柱体的末端,有人认为,与其说是石头,不如说是投石器的手柄。他弯曲的手指紧紧握着的那个物体,从我们的视角看起来是很模糊的。就好像琳达·斯坦因私人助手拿着的包里的东西那样模糊不清,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对一样东西形状的猜测,就假定已经知道了事实。
1701577447
1701577448
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视角:它的创造者——艺术家本人的视角。米开朗基罗想让人们如何观看大卫?很多学者认为,当前摆放这座雕塑的位置是不正确的,而且如果你想真正站在大卫的面前,你需要走到侧面,让自己站在大卫的视线范围之内。这座雕塑现在面朝这个方向,是因为在1504年,佛罗伦萨的领导者认为大卫的眼神“怀有恶意和野心”,所以不要与“平和的过路人”直接相对,而是要对着佛罗伦萨真正的敌人——罗马。不管米开朗基罗本来是怎么希望的,大卫原本的确是被放在外面的,他背靠佛罗伦萨旧宫,所以他是朝南看着最终成为意大利首都的罗马。1873年,大卫被搬到了室内,方向虽然保持一致,然而博物馆的柱子和展示柜装在了右边,就挡住了本来正面的视角。
1701577449
1701577450
1701577451
1701577452
1701577453
米开朗基罗,《大卫》,数字影像
1701577454
1701577455
斯坦福大学的米开朗基罗数码项目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项措施,能够让我们最终从这个可供选择的视角里看到大卫,在这个新的视角下,这座雕塑看起来完全像是另外一个人。我们注意到了其他的东西,他腹部的曲线更加明显,背在肩上的投石器更容易被看到。立在他背后的一节树枝很显而易见,我们的注意力也从他的生殖器转移到了他的脸部。
1701577456
1701577457
从米开朗基罗的角度去看这座雕塑,我们会了解到,生理上的不完美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而刻意为之的。虽然大卫的眼睛并没有完美地排列,学者认为精通数学的米开朗基罗考虑让大卫在某一个安排好的视角(即从地面上)斜视,他知道观众可能站在地上,大卫的眼睛从这个角度看起来会是和谐的。
1701577458
1701577459
1701577460
1701577461
1701577462
1701577463
1701577464
1701577465
1701577466
1701577467
1701577468
只有近距离地仔细观察才能看到大卫手上的纹理、手指甲的长度、左脚第一个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距离。为什么脚趾间的距离这种小细节也很重要呢?在犯罪调查中,尸体和证据的实际位置,乃至在周围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至关重要的,微小的生理信息在很多领域都很重要:制造业、医学、档案学、保险申索的校准,还有在飞机上找出一个ABP。在大卫这个例子中,脚趾间的距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特殊的器官的分离正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一个“鲜明标志”。而作品中缺失的作者签名,被潦草地写在大卫像的后方,这是一个对观众来说有含义的暗示,告诉人们,我们正在看一幅大师作品的真迹,但如果不到处察看,是不会发现这个微小细节的。
1701577469
1701577470
为了互相提醒要不断地观察每个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行员想出一句话,这句话现在仍然在军队中使用。(我听说足球教练们也很喜欢这句话):“不断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要给正前方的东西下定论,必须时刻保持角度变换。”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背景情况、看漏的东西、正确的路径、对方真正的意图,甚至是解救我们的那条路。
1701577471
1701577472
我私下里运用了一个联邦调查局使用的变换角度的诀窍。他们培训特工人员,当他们走在未知地带时,要频繁地转身去观察身后的场景——陌生的街道、田野甚至是机场的停车场——因为那是他们在找返回路线时需要有的视角。如果不那么做,就意味着当你要撤退或者试图折回脚步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个很紧急的场合,比如从商场撤离——你会因为看到的场景有所不同而感到困惑,你将突然意识到,你眼里的场景正好与你进入的时候看到的场景相反。当你走到一个新的位置,通过下意识地了解从每个角度看到的样子,你就能够获取更多有关周围环境的更完整的图景,那样的话,不管你往哪个方向前进,都能够回想得起来。
1701577473
1701577474
1701577475
去实地,看实物
1701577476
1701577477
从各个角度看事物的重要性,并不只在调查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才显现,而体现在任何生意、交易过程、产品和人员上,这也是丰田汽车公司著名的“实地实物”概念背后的重要原则。“实地实物”讲的是这样一种理念:要获得一个现场的全面印象,完整地看到所有程序,并尽可能投入到每个细节中,就要求经理们离开自己的办公室,离开电脑,亲自走到工作的第一线去。很多制造业的公司采用了这个理念,投入实践中,称之为“走到现场中”(gemba walks)——gemba是日语,指的就是“现场”。通过“走到现场中”,职员走到和他们工作最相关的地方,到产品生产、出售甚至是被使用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了。《工业周刊》(Industry Week)杂志社的比尔·怀尔德这样形容:“你无法从你的办公桌上去了解现场,你会在车间里看到,在市场部门或在客户那里看到。”
1701577478
1701577479
“实地实物”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一些公司把员工派到外面,不是到工作实际发生的地方,而是绕到它的背后。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底特律博蒙特医疗学院有一个名为“改善”的员工团队,他们不在常规部门所在地,而是去寻找怎样实现可持续的成本控制。有一个小组人员发现,校园里的洒水装置在不必要的地方洒水;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将洒水的莲蓬头调成了低水流量,在6个月里为公司节省了18万美元和50万加仑[1]的水。“除非你到外面去走走,”凯·威诺克护士说,她同时也是博蒙特负责质量、安全、认证的副总经理,“不然你不可能注意到这些事情。”
[
上一页 ]
[ :1.701577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