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598396e+09
1701598396
1701598397
1701598398
1701598399
1701598400
1701598401 美学十五讲
1701598402
1701598403 汉代画像砖 《竹林七贤》
1701598404
1701598405
1701598406
1701598407
1701598408
1701598409
1701598410
1701598411
1701598412 美学十五讲
1701598413
1701598414 法国 席罗姆《法庭上的芙丽涅》(局部),19世纪作品。
1701598415
1701598416
1701598417
1701598418
1701598419 美学十五讲 西晋文学家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他的文章清绮绝世,官做到黄门侍郎。他喜欢和美貌的夏侯湛一起出行,当时的人称他们为“连璧”。据说,每当他乘车出外时,妇女们向他的车上扔水果,表示赞叹,就像我们现在献花一样。结果,潘岳回家时,车里已经装满了水果。
1701598420
1701598421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容止》)
1701598422
1701598423 《世说新语》里的这则记载和我们上面援引的传说不一样,但它同样表明了潘岳姿容的美妙,风仪的闲畅。
1701598424
1701598425 “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6〕魏晋时代对人的眼睛、手、肌肤等的欣赏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1701598426
1701598427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容止》)
1701598428
1701598429 这里的“目”就是“品题”的意思。王戎被封为安丰侯,所以又被称为王安丰。他的目光清澈明亮,“视日不眩”,看太阳也不晕眩。裴令公给他的品题把他光烂的目光比做闪电。
1701598430
1701598431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容止》)
1701598432
1701598433 王羲之把“眼如点漆”的杜弘治称为“神仙中人”。
1701598434
1701598435 魏晋时代玄学盛行,玄学是关于玄远哲理的学问,老、庄、易(《易经》)并称三玄。玄学家崇尚老庄哲学,贬斥注释儒家经典的烦琐经学。名士们高谈老庄,辨言析理,称为玄谈或清谈。清谈的内容从讥评时事、臧否人物到抽象的哲理。清谈的方式犹如现在的辩论比赛,分主客两方。主方首先提出论题,阐述见解。客方随即进行驳难,于是双方展开辩论。清谈结果可能互有胜负,也可以由第三者(犹如现在的辩论比赛的评委)进行裁决。在清谈时名士们必定手持麈尾,挥动麈尾,可助谈兴。有时辩论激烈,双方互相挥动麈尾,以致麈尾的毛都脱落下来。相习成俗,麈尾就成为名士的雅器。
1701598436
1701598437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容止》)
1701598438
1701598439 玄谈名士王夷甫纤细白皙的手和麈尾难以区别。
1701598440
1701598441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面。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容止》)
1701598442
1701598443 可见何晏的天生丽质,并非搽粉。
1701598444
1701598445 《世说新说》还记载了因美丧命和因美保命的故事。卫玠是善通老庄的风流名士,他很有学问,连心高气傲、很少服人的荆州刺史王澄也为他的玄谈所绝倒。卫玠不仅有学问,而且长得很美,冰清璧润。我们上面提到的“神仙中人”杜弘治也远不如他美,杜弘冶是“肤清”,卫玠是“神清”。卫玠的舅舅骠骑王济很有风姿,然而他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不过,卫玠体质较弱,由于苦苦思索玄理,竟至成病,身体到了“不堪罗绮”的地步。他从豫州(武昌)来到洛阳,洛阳人士早就听说过他的姿容,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观者如堵墙”。卫玠不胜劳累,一个半月后就死去了,当时人称“看杀卫玠”。一个人长得美,招惹很多人前来观看,竟然被“看杀”,这足见对人的美的欣赏达到何等热烈的程度。
[ 上一页 ]  [ :1.7015983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