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00786
1701600787
阅读书目
1701600788
1701600789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01600790
1701600791
卡冈:《艺术形态学》,凌继尧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
1701600792
1701600793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第4页。
1701600794
1701600795
〔2〕A. 豪塞:《艺术史哲学》,慕尼黑1958年版,第405页。
1701600796
1701600797
〔3〕第尔斯编、克兰茨修订:《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残篇》,第68章B部分第154则残篇。
1701600798
1701600799
〔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21页。
1701600800
1701600801
〔5〕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9页。
1701600802
1701600803
〔6〕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20页。
1701600804
1701600805
〔7〕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21页。
1701600806
1701600807
〔8〕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
1701600808
1701600809
〔9〕参见《宗白华全集》第3卷,第401页。
1701600810
1701600811
〔10〕卡冈:《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39页。
1701600812
1701600813
〔11〕卡冈:《艺术形态学》,第219页。
1701600814
1701600815
〔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第98页。
1701600816
1701600817
〔13〕凌继尧、张燕主编:《美学与艺术鉴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1701600818
1701600819
〔1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第162页。
1701600820
1701600821
〔1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第182页。
1701600822
1701600823
〔16〕《卡冈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52页。
1701600824
1701600825
〔17〕有关明清小说的论述,部分内容参考了旅日学者周先民先生的手稿。
1701600826
1701600827
1701600828
1701600829
1701600831
美学十五讲 第十三讲 艺术的“不用之用”
1701600832
1701600833
艺术满足人的某种特殊需要的作用,叫做艺术功能。它既包括艺术创作对艺术家的功能,又包括艺术作品对知觉者的功能。
1701600834
1701600835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提供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策略和经验,有些农民革命的领袖在攻城略地、埋伏袭击等方面仿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计谋。这是艺术的认识功能,即艺术提供关于客观现实和主观世界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胡适先生针对中国的小说和戏剧说过:“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有一个美满的团圆。现今戏园里唱完戏时总有一男一女出来一拜,叫做‘团圆’,这便是中国人的‘团圆迷信’的绝妙代表。有一两个例外的文学家,要想打破这种团圆的迷信,如石头记的林黛玉不与贾宝玉团圆,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与李香君团圆,但这种结束法是中国文人所不许的,于是有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把林黛玉从棺材里掘起来好同贾宝玉团圆,于是有顾天石的南桃花扇侯公子与李香君当场团圆!”〔1〕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也指出:“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国民性问题。”〔2〕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艺术中存在,在西方艺术中也存在。
[
上一页 ]
[ :1.7016007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