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40480
他们显得太古典了,因而也未免显得太迂腐了。
1701640481
1701640482
我心里,有时却不禁地产生一种崇古之情,每每竟有些怀念他们那样的古代杀手和刺客。于是也不禁地每每自嘲自己的古典情结和与现代格格不入的迂腐……
1701640483
1701640484
若联想得更近些,说我们大家人人身边的事——读者诸君,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对“不忍”二字有点儿久违了似的呢?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经常能听到的,倒是“别心太软”的告诫,或“只怪我心太软”的后悔之言呢?
1701640485
1701640486
我们大家人人身边的事,当然都只不过是些“凡人小事”,并不人命关天——比如小名小利……千万别心太软!有什么忍不忍的?这年头,你不忍,别人还不忍么?你不忍了?那么你等着吃哑巴亏吧!于是,我们往往也就正是为了那些小名小利,将别人,甚至将朋友抛出去“变卖”一次,或将友情、信任出卖一次。当陷别人于窘境,于困境,甚至可能毁了别人的名誉之时,我们又往往这样替自己辩护:
1701640487
1701640488
我不过是奉行了合理的个人主义啊!如今这年头,谁不像我一样呢?真的,我眼见的这类人和这类事,多得早已使我的心有些麻木了。于这麻木之中,我竟每每很怀念“不忍”二字。难道这“不忍”二字,真的将从我们某些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废除了吗?难道我们某些中国人迅速地“现代”起来了的头脑中的观念,真的半点儿古典的缝隙也不存在了吗?阿门,给我们中国人的人心,留下一条还能夹住“不忍”二字的缝隙吧!
1701640489
1701640490
现实中的“不忍”渐少,小说、戏剧、电影中的“心太软”自然就泛多起来。人想要的,总会以某种方式满足。画饼充饥的方式,于肚子是没什么意义的,于精神,却能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1701640491
1701640492
在小说、戏剧和电影中,情节(而且往往是尾声情节)通常是这样设置的——即使是坏人、仇人,一旦落到任凭摆布之境,主角们便顿时地恻隐起来,“不忍”起来。于是坏人、仇人大受感动,幡然悔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人性的力量光芒四射……
1701640493
1701640494
但在现当代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中,这样的情节已不常见,被认为是陈旧的套路。事实上也确实成为陈旧的套路。
1701640495
1701640496
现当代的小说、戏剧和电影,在处理类似的情节时,似乎更愿告诫和强调人性恶的顽固。那情节一般是这样的——主角们手起而刀不落,枪逼而弹不发,虽咬牙切齿,却终究有几分心不忍……
1701640497
1701640498
于是遏敛杀心,刀归鞘,枪入套,转身而去……
1701640499
1701640500
被放条生路的坏人、仇人们却不领情,爬将起来,从背后进行卑鄙又凶恶的暗算……
1701640501
1701640502
于是惹得英雄怒发冲冠,慈悲荡然,不复心软,灭绝有理。
1701640503
1701640504
这类情节所证明给人看的,乃鲁迅先生“费厄泼赖应当缓行”的主张,或“东郭先生”可以休矣理念。
1701640505
1701640506
还有另一种处理——坏人、仇人暗算成功,主角扑于尘埃,卧于血泊,绝命前指着说出一个字是:“你……”
1701640507
1701640508
倘我们用现今生活中的惯常话替他说完,那句话大概是——“你怎么这样!”
1701640509
1701640510
坏人、仇人则冷笑不已。或说什么,或什么都不说,趋前再加残害。台词也罢,表情也罢,行为语言也罢,总之是这么个意思——你活该,谁叫你对我心太软?后悔晚啦!
1701640511
1701640512
从此等情节,可反观出我们近当代人对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大矛盾——我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心有所不忍啊!我们又是多么地恐惧于一旦不忍导致的悲剧结果啊!
1701640513
1701640514
港台的武侠片、江湖片,外国的黑社会片,几乎片片都有相似情节,亦成套路矣。
1701640515
1701640516
《这个杀手并不冷》冲击过不少影碟发烧友的内心,故事也比较动人心魄。我也曾是影碟发烧友,当然也动我心魄。此片名译为中文,真有点儿怪怪的。我们将近当代之人心不冷的希望寄托于冷酷杀手,让他替我们去义无反顾出生入死地完成人心不冷的“任务”,足见我们自己的心已经多么承受不起“心太软”的人性的负担和后果,也多么渴求人心别太硬的温暖……
1701640517
1701640518
此片问世后,同类故事的影片相继而出。仿佛这世界上心并不冷心最不冷的,倒仅剩下些杀手们似的了。比如另有一部美国电影,片名译为中文是《黑杀手》。因为那杀手乃五十来岁、人高马大、外表迟钝木讷的老黑哥们儿。他属于职业杀手。他也自认为杀人是他的职业,与歌唱、经商、体育、拳击、从政等职业没有什么两样。他从事此业二十余年仍能混迹人群,逍遥法外,证明他虽外表迟钝木讷,于业务方面还是有不少“宝贵经验”的。他无忏悔之心,因为他每次进入“工作阶段”之前,都被告之对方们是坏人。坏人们消灭不过来,他就“替天行道”。他也是人,也有物质的需求,所以“替天行道”也不能白干。他又认为他从事的是“风险行业”,索费颇高。但是他觉得“廉颇老矣”,厌倦了“工作”,打算自己允许自己“退休”了。偏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又有人花钱雇他杀人了。若不干,对方威胁要告发他。那他岂不就只有“退休”到监狱里去了吗?他没了选择,违愿地接了钱。一接钱,黑社会内的规矩,就等于签合同了,就负有信誉责任了。而当时接头匆匆,竟忘了问明白将要被杀的是什么人,自己“替天行道”的前提充分不充分?
1701640519
1701640520
及至骗开了门,面对一位三分清醒七分醉的水灵小少妇,他不禁地暗暗叫苦不迭。因为他还从未杀过女性。因为那小少妇怎么看都不像坏人恶人。而且,似乎还未成年……
1701640521
1701640522
他冒充检修电路的。她也就相信他是,让他顺便检修一下电视插板——当晚有她喜欢看的肥皂剧,她正因看不成而寂寞,而沮丧。他佯装检修,打开工具箱,取出手枪时,她奔入厨房去了,咖啡漕了,而卧室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他蹿入卧室抱起婴儿拍,哄,唯恐哭声引来多事儿的邻居。此时这杀手,内心不但暗暗叫苦,简直还恼火透了!杀女人已经违反他的职业原则,捎带着还得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事情明摆着,只杀小母亲,那孩子没人哺乳,很可能也饿死。一不做二不休地一块儿杀了吧,雇主付给他的可是只杀一个大人的钱!杀了再去讨一份儿“工钱”吧,雇主肯定不认账,肯定会说我也没要求你多杀一个孩子呀!发慈悲不杀孩子呢?万一自己刚杀了母亲,前脚才出门,孩子的哭声就引来了人呢?公寓管理人员看见他进这房间了,那他还能继续逍遥法外吗?
1701640523
1701640524
接下来,读者能想象得到的,开始了一连串的喜剧情节。
1701640525
1701640526
他抱着孩子问她:“你怎么小小年纪就结婚,并且做了母亲?”
1701640527
1701640528
他问的当然是气话。因为她的特殊性,使他这一次要完成的“工作”复杂化了——想想以前,“工作”多么简单啊!
1701640529
[
上一页 ]
[ :1.701640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