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44269
1701644270
例如,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论战中就采用了“只提供两种选择”的策略:要么接受达尔文,要么相信《圣经》的字面意义(在赫胥黎时代,知识分子最害怕的就是被扣上“圣经字义论者”的帽子)。赫胥黎对质疑达尔文理论的人提出的新物种可以在没有祖辈的情况下出现的观点大加嘲讽,然而,就连他自己也知道,寒武纪时期大量出现的新物种正是属于那样的情况。正如斯达克所指出的那样,在达尔文正统学说被建立150年之后的今天,进化论仍然无法填补存在于不同生命物种之间的那一段空白。
1701644271
1701644272
然而,赫胥黎家族却依然一代接一代地继续着他们的误导行动。1958年,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朱利安·赫胥黎大胆地宣称:“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斯达克认为,对达尔文学说认识得更为全面的朱利安·赫胥黎之所以会那样说,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谎言可以为‘启蒙运动’的更为重要的利益服务。”
1701644273
1701644274
如今,这样故意欺骗的模式依然如故。例如,曾恶意攻击过比希的理查德·道金斯就曾说,“即便没有能够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真实证据……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进化论优于其他所有理论。”真的吗?就算没有证据也可以?
1701644275
1701644276
正如斯达克所说,事实上就连达尔文本人也承认自己的理论中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他从来都没能证明“自然选择”可以使一种物种转变成为另外一种。他进行过的所有繁殖实验都没能证明他的理论,因此他一直无法对那些物种的发源地作出合理的解释。另外,他还曾经承认,自己所提出的自然的“渐进式演化”是支持他理论的最为重要的原则,然而他一直都未能找到可以证明那样原则的证据。如今,虽然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进行了无数次的考古挖掘,科学家们仍旧未能找到任何可以支持“渐进式演化”原则的证据。达尔文曾坦言,如果生命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那就一定是“某种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出现。”
1701644277
1701644278
在仔细审视达尔文的观点之后,斯达克这样说,“达尔文的理论的确是建立在非常离奇的假设之上。”
1701644279
1701644280
斯达克说,尽管达尔文主义者未能证实自己的观点,但进化论的神话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在他看来,其中的原因是达尔文主义者总是利用恐吓威胁的手段去镇压它们的反对者——正像迈克尔·比希所发现的那样。例如,当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指出进化论只是未经证实的同义重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时,他立刻收到来自各方的恶意诋毁和人身攻击。
1701644281
1701644282
任何一个读过斯达克分析报告的人都很难不得出结论说——至少对于我是如此——达尔文主义者一直都未能以坦率的态度示人。在面对其漏洞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他们干脆对反对者们展开毫无理性的人身攻击。
1701644283
1701644284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是源于达尔文主义那见不得人的小秘密。尽管达尔文主义者坚称自己的理论是一项科学理论,然而事实上那只不过是一种世界观而已。他们真正反对的,其实是任何会涉及是否存在一位创造并护理宇宙的上帝的问题。那才是后启蒙运动思想家眼里的末日景象。尽管斯达克在他的分析中尽力不去质疑达尔文主义者们的动机,然而他还是忍不住一语道破了理查德·道金斯内心的秘密:“有了达尔文主义,就有了做一名学术上成功的无神论者的可能性。”斯达克指出,众多的历史记录表明,那正是许多达尔文主义者内心深处的隐秘动机。
1701644285
1701644286
放弃达尔文主义就意味着放弃物质主义。那不仅仅是科学的范畴,同时也是政治和社会哲学的范畴。
1701644287
1701644288
斯达克因此总结说,“无神论其实才是达尔文主义者们所关注的中心。”放弃达尔文主义就意味着放弃物质主义。那不仅仅是科学的范畴,同时也是政治和社会哲学的范畴。
1701644289
1701644290
你也许会问,真的会有人对某种理论产生兴趣后就义无反顾地为它辩护,甚至已经发现它的缺陷后依然故我吗?也许你只需要看看艾伯特·斯匹尔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其中究竟了。人类拥有一种似乎永无穷尽的自我辩护的能力。我从自己在白宫的经历中也清楚看到了这一点。
1701644291
1701644292
然而,在这一章中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究竟哪一方才是正确答案?唯一能使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途径,是用诚实的心审视我们所拥有的证据。那意味着我们需要抛弃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对“智能设计论”和“进化论”的任何一方的偏好。无论事实将把我们引到哪个方向,科学的任务始终应该是去寻求与事实相符的真理。
1701644293
1701644294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必须正确认清这场论战的真实含义:事实上,它并不是信仰(或者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论战;而是信仰与信仰,科学与科学之间的论战。相信上帝发出话语的命令创造了宇宙当然需要信心;另一方面,无论是相信宇宙一直就存在,无始无终,还是相信宇宙是通过自我爆炸而形成(该理论违反非矛盾定律),也同样需要极大的信心。相信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需要信心;而要填补化石记录中的断裂代,相信是一种名叫“自然选择”的过程创造出了井然有序的宇宙,并且那种过程可以一直追溯至宇宙时间的起点,同样需要非常大的信心。没有人能够带着一部摄像机回到宇宙时间的起点,因此,所有的观点其实都是信心的观点,我们需要将它们彼此分开,逐一审视。
1701644295
1701644296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客观地针对各种科学观点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我并不认为达尔文的观点完全错误。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在物种内部的确存在进化的现象,那通常被称为“生物的适应性”。在每种物种中,我们可以看到极其丰富的变异的例子:例如,贵宾犬和圣伯纳德犬都同属狗类。但如果要说一种物种转变成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物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今还没有相关的例证被发现。是否达尔文提出的渐进式物种进化的观点——即在化石记录中不应有突然出现的新物种——已被考古发现所证实?答案是尚未。“智能设计论”所要求的只是:提出正确的问题,给出诚实的答案。没有人想要将宗教信仰强加于人,或是用信仰代替科学。同样,不信仰上帝的科学家也不应该利用科学的威信来鼓吹自己的无神论信仰。
1701644297
1701644298
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倾向于接受“智能设计论”的观点——这样的事实正在达尔文主义者中引起越来越大的恐慌。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5%到60%的数学、统计学以及物理学科的大学教授是信奉宗教的信徒。他们中的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查尔斯·陶恩斯教授(Charles Townes)说,“科学并不能回答有关宇宙起源的问题。宗教性的,或者说形而上的解释对我们而言是必需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有关上帝的概念,我相信他的存在。”
1701644299
1701644300
不单是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们也开始接受“智能设计论”的观点。2004年,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无神论哲学家,81岁高龄的安东尼·傅卢(Antony Flew)宣布自己已改弦易辙相信有神论。在年轻时期,傅卢曾与鲁益师(C. S. Lewis)就上帝的存在进行过激烈的辩论——鲁益师本人曾经也是一名无神论者,后来归信了基督教信仰。比希的观点在傅卢的思想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傅卢承认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以及类似DNA携带遗传信息的诸多现象。傅卢指出,生物学家对DNA的研究“已经显明,在那些用来产生生命的几乎难以置信的复杂排列中,必定有着某种智能的参与。”在傅卢发表自己的声明以后,大多数与他在牛津共事多年的同事在震惊之余只能保持沉默。
1701644301
1701644302
假如事实是,像比希和安东尼·傅卢那样的人是对的,那会怎样?
1701644303
1701644304
生命从何而来?这是想要拥有美满人生的你需要回答的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选错了答案,我们的生命功能就会失常,更糟的是,生命会面临毁灭的危机。
1701644305
1701644306
生命从何而来?这是想要拥有美满人生的你需要回答的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选错了答案,我们的生命功能就会失常,更糟的是,生命会面临毁灭的危机。这个问题的的确确关系重大。
1701644307
1701644308
请记住,哲学家彼得·辛格承认自己的伦理观是建立在无神的宇宙观之上。如果宇宙和生命是为着某个特定目的被设计产生,那就意味着,在人类幸福的总和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那也意味着,彼得·辛格的功利主义思想——即与我的外孙马克斯样的人为敌的思想——就会彻底分崩离析,那还意味着,人类被赋予了内在人性尊严和不可剥夺的生命权利。他们不能被乌托邦式的思想家们操纵、利用,或标价出售。
1701644309
1701644310
和功利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认为“设计和目的”在宇宙中清晰可见的观点——无论是前面提到那位女士在那只小蜘蛛身上看到的,还是你我在繁星点点的宇宙中看到的都是明显的事实。它们在宣告,宇宙中的确存在一个天然的物理和生物秩序。如果那的确是被设计产生的,那位“设计者”的心中一定有某个“目的”。由“目的”这个词所产生的道德性问题将产生对生命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如果世界是“智能设计”的产物,那就意味着的确有一位上帝或者某种至高权力存在。
1701644311
1701644312
也许我们都已经能意识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将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你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截然不同的后果。如果你同意第一种观点,那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但如果你认同第二种观点,那你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就和那位设计者所安排的自然律的意义和目的紧密相关。
1701644313
1701644314
1701644315
1701644316
1701644318
人生观的故事 20 道德和自然律
[
上一页 ]
[ :1.7016442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