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644627e+09
1701644627
1701644628 在那场美国的首演音乐会上,正在那里度假的音乐家们走进了马沃里克音乐厅,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为艺术家福利基金募捐的音乐会。男士们身着50年代样式的双兜短袖衬衣、卡其布裤、帆船鞋。女士们用方巾包着头发,穿着七分裤,小腿因日晒和涂抹的防晒霜而有了一种明快的肤色。被称为“音乐礼拜堂”的马沃里克音乐厅由赫维·怀特于1916年建成,是一个外形貌似谷仓的木质结构大厅,从音乐厅后部的开放结构望去,可以看到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四个哥特式的拱形入口上方有一个由六扇彩色玻璃窗形成的突出结构。象牙色的墙壁上木条呈折线状形成向上的拱形,一直延伸到上方的松木屋顶。整间音乐厅弥漫着一种由雨水、阳光、灰尘以及舞台上打击乐器的树脂金属混合而成的味道。
1701644629
1701644630 那天听众们事前已经知道他们要听到的将是以非传统旋律为主的无调或非和谐的音乐作品。此种音乐作品的代表人物包括莫顿·费尔德曼、厄尔·布朗和约翰·凯奇。听众们显得兴致勃勃,知道在那场音乐会上所有的传统都会被打破。媒体早已对上述的那些作曲家大加关注,尤其是凯奇。凯奇因发明了“特制钢琴”而名声大噪,通过在琴弦上加装机械限制装置,凯奇将一部普通的钢琴改造成为一部打击乐器。即使按下的是同样的琴键,凯奇的“特制钢琴”都会出人意料地弹奏出或强劲,或清脆,奇妙无比的打击音色,在一连串的砰砰、当当、滴嗒声下,听众总是禁不住纳闷:凯奇的袖子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贝?
1701644631
1701644632 在8A战俘营的那场音乐会开始以前,作曲家奥立佛·梅西安站起身来,面对着穿着和他一样的深绿色监狱制服的400多名听众。他已有些谢顶,但两鬓仍留着漂亮的卷发。他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圆眼镜,眼神深邃敏锐。他的脸颊已失去了以往的丰满,但那大大的鼻子、厚厚的嘴唇仍然一点没变,只是嘴唇因着寒意已泛出一丝蓝色。从外表看上去,他就像是意大利喜剧中的哈利昆——一个局促不安的丑角。然而,当他开口说话时,立刻有了一种音乐大师的权威。他告诉听众们《时间结束四重奏》的创作灵感来自《新约圣经》中的《启示录》这卷书。他大声朗读了下面这段经文:
1701644633
1701644634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他用右脚踏海,左脚踏地……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神的奥秘,就成全了。
1701644635
1701644636 梅西安向听众们解释说,《时间结束四重奏》是一部信仰性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是他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他说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使听众们更近地感受到在他们中间的那位永活真神的存在。
1701644637
1701644638 梅西安向听众介绍说,作品的第一乐章《水晶的礼拜》表现的是清晨三点到四点,鸟儿刚刚醒来的那段时间。听众们会听到一只晨鸟或是一只夜莺在即兴歌唱,颂赞那轮初升的太阳。“对我而言,”梅西安说,“鸟儿们的鸣叫是天堂里的和谐静谧的变调。”
1701644639
1701644640 说完后,梅西安坐到了那架音调失准的破旧的立式钢琴前面,抬头看了看单簧管演奏家亨利·阿科卡。亨利是一位阿尔及利亚籍的音乐家,不为德国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名犹太人。亨利相貌平平,有一双眯缝眼以及长长的、引人注目的大鼻子。他那乐观积极、满有活力的气质常令女士们觉得他是一名勇敢活泼的绅士。他脸上露出的微笑一下就吸引了听众们的注意力,他拿起他的单簧管,黑鸟开始了吟唱。
1701644641
1701644642 那天听众们欣赏到的是一种与他们以前曾听过的作品迥然不同的音乐。梅西安的《时间结束四重奏》的乐章结构更像是一首组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室内音乐。整部作品里面并没有一个主旋律。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标志”,或者是一种典型的和音的渐进。整部作品的推演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虔诚的默想,像是面向一首永恒的乐章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让听众得以聆听那似乎一直就在他们身旁,却从未被聆听过的音乐。
1701644643
1701644644 梅西安在第一乐章中采用的对鸟鸣的模仿来自他生命中一种反复发生的深刻经历。在那段短暂的从军经历中间,他曾在黑夜褪去,黎明来临的那段时间担任值勤任务。他最爱听鸟儿在清晨开始鸣唱时的声音。最开始,是一种在黑夜里的试探性啾叫,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一声,然后间隔更短的时间又有了一声,最后是群鸟在此起彼伏的鸣唱中迎来清晨第一束曙光。鸟儿们用歌唱预报太阳即将升起,报告它们自己的计划,接受即将被分配的任务。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重新得力的它们便起飞融入静谧的清晨。每每听到那出自然的交响乐在清晨响起,梅西安总是觉得神怡。
1701644645
1701644646 在第二乐章中,《启示录》中的天使以一种奇异的和声宣告时间的终结。这段乐章似乎要让在场的犯人们想起一个他们从未去过却又无法忘记的所在——也许,就是天堂。
1701644647
1701644648 乐章开始后紧接着是一段很长的、慢节奏的单簧管独奏,单音的重复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囚犯们再熟悉不过的“时间的深渊”。
1701644649
1701644650 接下来是一曲复杂交织的圣诞颂歌,题为“耶稣永生的赞歌”。大提琴宣告,一件伟大非凡的事件已经发生,它是那样奇妙,那样亲近,那样珍贵——永生的上帝通过耶稣道成肉身,进入了人类历史。
1701644651
1701644652 然后,灾难性的事件临近,人们感受到了恐惧——那种在天使面前会产生的敬畏。第二乐章的主题再一次重现,天使长奔赴战场。音乐的速率不断提升,像是飞速旋转的轮上辐条,直到一切归于寂静。大灾难——时间的终结——到此为止。四种乐器随即一齐加入到最后一章的和音。
1701644653
1701644654 最后的乐章难以名状般美丽,它是梅西安对永活耶稣的赞美。小提琴带领着其他乐手奏出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地上的乐章——清晨时迎接黎明的鸟唱——和天上的乐章——令人敬畏的天使之音——在此刻实现完美的交汇,圣诞颂中的婴孩升天回到父神的身边,人类因着归向上帝而获得永生。小提琴的音调渐渐激越,直到汇入最终那个和谐的音符。
1701644655
1701644656 尽管几乎从未听过类似《时间结束四重奏》这样的乐曲,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演奏中,27B兵营中的听众们自始至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演奏结束后,现场仍是一片寂静,然后开始听到一两声掌声,接着很快就演变为无所顾忌的庆祝、掌声和欢呼。无论是波兰人、法国人、德国人,无论是仇敌还是朋友,都一齐起来热情地欢呼,他们的欢呼震动了破旧的兵营,驱走了逼人的寒意。后来人们提到那场演出时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词就是:“奇迹”。
1701644657
1701644658 那场音乐会的余震在多年以后仍然存留,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些观众们的反应背后的深远含义。亚历山大·列维斯基是当时在现场听到那场音乐会的一名波兰籍囚犯,很多年以后,当他在朋友家里无意间听到《时间结束四重奏》的时候,立刻禁不住潸然泪下。情绪平静后他向自己的朋友,英国音乐学者查尔斯·鲍德曼·雷解释说,自己曾亲历了《时间结束四重奏》的首演——它那“奇迹般”的诞生。
1701644659
1701644660 在阅读有关那场音乐会的大量记录之后,我总是喜欢一个人想像在那天首演结束后囚犯们彼此交谈的场景。让我们想像一下,音乐会结束以后,三个牙齿已经开始溃烂的法国犯人在守卫的监视下朝自己所在的兵营走去。
1701644661
1701644662 “那真是太棒了,”让说道,“但那音乐究竟是什么意思?”
1701644663
1701644664 “你没听到他对那些经文的解释吗?还有那些鸟鸣的寓意?”吉尔伯特说。
1701644665
1701644666 “我不懂单簧管奏出的那些音调究竟是什么意思,”让说,“你呢,埃米尔?我看到你一直闭着眼睛,你是在祈祷吗?”
1701644667
1701644668 埃米尔没有回答。
1701644669
1701644670 “你是和天使一起去了天堂吗?”
1701644671
1701644672 埃米尔瞥了让一眼。“我根本就不能祷告,谁能在那样的地方祷告?我是在思考。”
1701644673
1701644674 “你想到什么?”吉尔伯特问道。
1701644675
1701644676 “那音乐结束的时候,我想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从睡梦中醒过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妻子的身边。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房间里暖洋洋的。而我呢,正待在妻子的身边。”
[ 上一页 ]  [ :1.7016446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