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45327
1701645328
令人高兴的是,人可以聆听真理,就近真理,并追求真理。令人伤感的是,人也会矢不中的,他们的罪会阻止他们接受那些自己认为也许是真理的教训。他们其实是最令人可怜的群体,他们能够从宇宙的设计中看到上帝,他们承认有绝对的伦理标准存在,因为道德律已被刻在了他们的心版之上。然而他们却不能胜过反叛意愿,虽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却仍旧无济于事。落入那样境地的人注定会遭遇混乱的人生。明知正确的方向,行事却与其反对,这也许就是“紊乱”的最佳定义。
1701645329
1701645330
麦达琳·默里·奥海尔生活中的“紊乱”似乎显而易见,但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处于同样的“紊乱”状态之中。我们都活在罪中,明知何为正途,但行事时却与之反对。我们不停地追求拥有美满人生,但却不断地做出与之相反的选择。
1701645331
1701645332
我们中的一些人还走得更远——他们不再抵挡罪恶的势力,选择完全向它臣服。他们甚至都已经接近相信并接受真理的地步,但却故意选择反叛。罪恶的力量在他们的心中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的良心像被烙铁烙惯了似的,不再有任何感觉。那是最可悲的,那里面的人已经完全陷入了罪恶的泥沼,整个人生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1701645333
1701645334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种渐进式的恶化过程:先是执意地否认真理,最后就演变成为肆意地背叛。结局是相当可怕的,这就是我选择讲述麦达琳·默里·奥海尔的故事的原因。
1701645335
1701645336
然而,尽管人的自我意愿是那样顽固,但那并不是我们感到绝望的理由。信仰者最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没见到上帝在人类历史上采取行动?事实是,上帝的确有所行动。面对我们自我毁灭的罪性,我们并非孤立无援。
1701645337
1701645338
若干年以前,我去威廉玛丽学院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是一段提问的时间。一位绅士站起来介绍说自己是哲学系系主任,他走到麦克风面前,大谈了一段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然后他说,“因此,寇尔森先生,你并没能证明上帝的确存在。但现在我愿意给你一个机会来证明给我们看。请现在就让你的上帝行一件神迹,让我们在场的人都能看见。”他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一阵笑声和欢呼声。
1701645339
1701645340
现场的观众或许以为那人已经使我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现在我已经记不起来当时我的头脑里都想了些什么,也许是一些逻辑反证的例子。但很快我就想到另一个很有效的回应。
1701645341
1701645342
我告诉那位发出挑战的绅士,如果他真的想要看神迹,那他只需要看看我就可以了。如果他知道上帝是怎样完全改变了我的内心和意愿,也许就不会再要求看什么神迹了。
1701645343
1701645344
在下一章里面,我们会看到上帝的的确确在历史和我们的生命中掌权。我们将其称为上帝的护理。
1701645345
1701645346
1701645347
1701645348
1701645350
人生观的故事 活出美满人生第4部分
1701645351
1701645353
27 上帝的护理
1701645354
1701645355
在一个星期天的聚会中,我们播放了一段在一个高档购物中心进行随机采访的录像。在那段录像里面,摄像师询问被采访的对象是否认为自己的生活会受到某种更大的力量的支配。
1701645356
1701645357
很明显的是,那位摄像师没有遇到一位达尔文主义者,因为没有一位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相信有某种力量在引导着他们的人生。其中有一个人提到了上帝,其他人则提到“命运”或“注定”这些字眼。其中一个受访者说他以前总是认为是自己在掌控着自己的人生,但他说他现在知道事实并不是那样。他说他总是在作重要的决定之前等待着某些“信号”出现。他还说现在当他回头看看过去走过的路,他能看到很多那样的“信号”,只是当时他并没有发现,也没有想过是谁把那些记号放在那里。
1701645358
1701645359
我们人类天生就能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被某种外在力量所控制。我相信是那位智慧的设计者把那样的感知能力放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宗教信仰以及绝大多数哲学学说都会试图在个人和宇宙性的目的之间建立联系。基督徒相信上帝不仅创造了我们,同时还在支持、引导着我们。从终极的意义上说,上帝为着他自己的目的掌管着历史的进程,以及我们人类在其中的地位。这被称为上帝的护理。
1701645360
1701645361
甚至那些并不信仰一位人格化的上帝的人们也会把基督信仰所呈现的上帝的特质运用到他们自己的信念中去。还记得我们在第三章中提到的西芙·米尔斯·麦卡尼的故事吗?当她因车祸失去左腿的时候,她说,“对我而言,这就像是命运在告诉我另外一些人的生活。”
1701645362
1701645363
可是命运怎么可能“告诉”我们那样的事情呢?古代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由命运决定。但他们所说的“命运”并不会主动向人们提出建议,而只是在发挥类似地心引力那样的决定性功能。但西芙·米尔斯·麦卡尼的话却意味着那种掌管她人生的力量的确也在关心着她的需要。冷冰冰的“命运”当然不会有那样的功能,它只是事情所表现出的结果而已。麦卡尼女士的话表明她相信在命运背后有一种更加人格化的力量在掌管着一切。
1701645364
1701645365
相信人生被一种高于个人意志的力量所掌管和相信宇宙混乱无序是两种彼此排斥的信念。如果世界上的事都只是巧合,那么人生不过就是碰运气而已,类似“命运”、“注定”这样的字眼都毫无意义。我们可以说,生命不过是“一阵喧闹,一阵骚动,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的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生命中的“果”皆确有其“因”。
1701645366
1701645367
影评家布莱恩·高德瓦曾经借用电影《荒岛余生》来说明我们的文化已经用命运取代了上帝。在那部影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联邦快递公司的一名雇员,他乘坐的飞机在太平洋上坠毁,劫后余生的他被海水冲到了一个荒岛上面。在那个岛上,他为自己搭了一个棚屋,自己制作工具,还用自己的血在一个足球上画出人脸,充当自己的“伙伴”。最后他决定驾驶着自己造的帆船出海。一天早晨,当一艘大船的汽笛声把他从几乎失去知觉的状态中唤醒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终于获救了。
1701645368
1701645369
当汉克斯重返文明世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已另嫁他人。但那似乎也并不要紧,因为那个他一直在保护着的联邦快递的包裹把他带到了另外一个美丽可人的女性身边。影片以一出充满希望的场景结束,汉克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思忖着指向两个不同方向的信号灯。他朝两个方向看了看,凝视着,研究着,思考着,然后他耸了耸肩头,朝其中一个方向走去,准备迎接命运要把他带向的下一个站台。(如果那两条路实际上毫无区别,而我们的选择其实又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话,我们也许可以说那也是一幅毫无希望的场景。)
1701645370
1701645371
正如清教徒神学家约拿单·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所说,我们人类其实并不能在无序和虚无的状态中过日子。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只是在这个旋转的星球上漫无目的地活着,没有计划,没有未来。于是那些拒绝让上帝作为他们生命的引导的人总是会去寻找其他替代品来填补心里的空虚。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会阅读占星术专栏的原因。在白宫入住期间,南希·里根对占星术已达到痴迷的地步,以至于她甚至建议里根总统根据星象安排工作日程。
1701645372
1701645373
难道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真的相信我们会受星象影响吗?其实不然,他们其实只是相信个人的意愿必须和宇宙性的意愿有所关联,同时还希望那样的关联不要附加任何道德约束。鲁益师对此做出了精彩评论:“你身心舒畅,愿意想像有一种巨大的神秘力量,在时间里载着你不断在地壳上翻滚向上,当然很愉快……因为它只是一种盲目的力量,没有道德感,也没有意志,不会像专门找你麻烦的上帝那样来干涉你。”
1701645374
1701645375
人们之所以会逃避上帝,是因为上帝并不像那种“神秘力量”,《圣经》里的上帝的确向人提出了道德要求,而那些要求是人不愿意去面对的。尽管不愿意面对,但人们却从未停止追求唯有上帝才能提供的那种安全感,他们在阅读占星专栏的时候想要寻求的也是同样的感觉。然而,如果我们愿意睁开双眼,那样的安全感就近在眼前。在人类历史中,我们不断看到上帝引导个人和国家的明证。
1701645376
[
上一页 ]
[ :1.7016453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