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662471e+09
1701662471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悲剧战争随处可见:
1701662472
1701662473 一位全职妈妈与职场妈妈畅聊之后,很渴望回到工作岗位上。虽然她认为女人更应该待在家中照顾孩子(她的丈夫也十分认可这个观念),但她同时也承认自己感到无聊、十分渴望回归职场。她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之间左右为难,却不敢对任何人吐露心声,于是变得越来越抑郁。
1701662474
1701662475 *
1701662476
1701662477 一个年轻男子终于不再欺骗自己,承认自己是一名嗜酒狂徒,并且开始参加“十二步计划”,希望自己今后不再醉酒,并且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的父母以及所有的朋友都嗜酒如命,总是批评那些不好酒的人。因此,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戒酒计划告诉他们,在他们眼里,他仍然是曾经的那个嗜酒狂徒。他在戒酒的那段时间里,与他们相处得很痛苦。在饱受痛苦与困惑折磨之后,他将自己完全孤立起来,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用食物来填补自己对酒精的渴求。于是,短短两个月里,他胖了20磅。
1701662478
1701662479 *
1701662480
1701662481 有一位中年妇女,所有人都称她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她发现,自己从小就习惯了当好人,并且深陷于此,抽不出身。她的母亲体弱多病,因此,作为长女的她,小小年纪就开始照顾别人。长大成人之后,她又继续照顾她的丈夫、朋友、亲人以及她自己的孩子。医生给她做了分析,认为她的高血压可能是因为她总是给自己强加压力,于是她现在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当别人请求帮助的时候,不再一味地答应,而是说一句“不”;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再一味地想着如何让别人高兴,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然而,尝试的结果却十分失败:她的丈夫开始不停地询问,“你这是怎么了?”而她的几个朋友也指责她变得“自私”了。她茫然无措,于是变得抑郁起来。
1701662482
1701662483 这些人所面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他们一直努力让自己生活在一维的世界里,但其实,他们与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是多维的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成熟了,进步了,已经不再适合自己曾经创建的那个角色了。然而,他们又害怕失去朋友、家人或社会的肯定,害怕不被别人所接受。因此他们极力隐藏新的自我。于是乎,他们变得不高兴和害怕,还会觉得非常孤独。
1701662484
1701662485 为了让自己被爱而去迎合别人的价值观,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因为,当你明白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时,就会怀疑他人给予你的爱和认可。为什么呢?因为你明白,如果你展示出真实的自己,那么他人就会收回对你的认可。
1701662486
1701662487 如果你最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任何人相连,那么你就无法真正地与人建立联系。装模作样换来的爱和认可是虚伪的、空洞的。这样的爱与认可永远也无法让你满足,因为你的内心深处十分清楚,它与真实的自我压根就没有联系。
1701662488
1701662489 长大之后的我们并没有变,
1701662490
1701662491 只是更像真实的我们而已。
1701662492
1701662493 ——琳恩·霍尔
1701662494
1701662495 我一直都很喜欢俄罗斯套娃“matroyshka”。也许你也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个色彩鲜亮的木制娃娃打开之后,就会看到一个小一点的娃娃,在那个娃娃里面还有许多一个比一个小的套起来的娃娃。Matroyshka是俄罗斯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玩偶,它们最初作为生育和母亲身份的象征,被人们当作好运之礼赠予他人。在俄语中,“mat”就是“mother(母亲)”的意思,因此,这种象征母亲的玩偶就叫做“matroyshka”。
1701662496
1701662497 这些俄罗斯套娃就好比我们的自我探索的过程:找寻真实自我的旅程并非是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也不是在新旧自我之间徘徊,而是一层层地揭开真实的面纱。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隐藏在自我中的其他自我,就像俄罗斯套娃“生出”一个又一个的娃娃一样,我们也会一遍又一遍地“生出”一个又一个的自我。这些自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整体。
1701662498
1701662499 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我,而是许许多多个不断出现的自我。这种观点比较有包容性,它认为我们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都能“生出”下一个部分。自我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我们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多层次的,由许许多多个自我共同组成的。
1701662500
1701662501 作家琳恩·霍尔说:“长大之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只是更像真实的我们而已”。而“真实的我们”就像那个最小的套娃一样,静静地等着我们一层层地揭开“面纱”,将它发现。
1701662502
1701662503 阴影自我
1701662504
1701662505 每个人都像月亮一样,拥有阴暗的一面,却从不展示给任何人看。
1701662506
1701662507 ——马克·吐温
1701662508
1701662509 创作套娃的艺术家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是要保证每一个新出现的套娃都比上一个漂亮。这样,当我们打开外面的套娃,看到里面的那个时,才会变得更加欣喜。“瞧瞧这个!”我们会兴奋地喊着,“比刚才那个还要漂亮!”
1701662510
1701662511 不过,我们的自我探索之路并非总是这么令人愉悦。有时,我们揭开的是隐藏起来的不好的部分。这个隐藏国度就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的“自我的阴影部分”,这个部分集中了许多阴暗的情感和冲动。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阴影自我”,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我们的人格中,所有无意识的、未开发的、被拒绝的、被压抑的以及被否认的东西,都是阴影自我。
1701662512
1701662513 一些人错误地给阴影自我贴上了“黑暗面”的标签,其实他们误会了。我们的阴影面并不完全是“不好的”一面,只是它们不符合我们对自己的憧憬,也不符合他人对我们的期望罢了。
1701662514
1701662515 我们觉得自己富有同情心,但其实我们也有自私、傲慢、毫无耐心的一面。
1701662516
1701662517 我们觉得自己严格自律,但却也有一些秘密的成瘾倾向,只不过被我们牢牢地压制住了。
1701662518
1701662519 我们在他人面前宣扬道德与纯洁,但却时刻都在与自己内心的欲望斗争。
1701662520
[ 上一页 ]  [ :1.7016624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