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45149
4.逻辑上,必然论者不能让整个思想活动成为物理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由自己决定,如果像必然论者说的那样,从最早期就可以计算出来,那只不过是个幻想而已。事实上,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就是物质体系的一个虚幻的方面。我们所说的红、绿、紫实际上只是不同的振动频率。唯一的现实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物质的大脑就是原生质,并且是一种复杂度——机械粒子的某种排列。它的感觉只是一个内在的方面、一个幻影。因为,只要我们知道任一时刻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再加上恒定不变的力学法则,我们便可以计算出这些粒子在任何其他时刻的位置,所以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宇宙是一个不受其他地方干扰的完整系统。但是,从任何时候的感觉状态来看,没有理由假设所有其他时刻的感觉状态都是可以那样精确计算的,所以就像我所说的那样,感觉就是宇宙的一个零碎和虚幻的方面。这就是必然论者一定会给出的解释。作为被遗忘的琐事,它会进入杂乱无章的意识。如果这个小小的事实可以被忽略,那么大千宇宙就会更加令人满意。另一方面,通过假设因果关系的严格精确性——不管它到底有多么微小——只是一个严格的无穷小量,我们可以把它插入到我们的宇宙宏图中,并且放到需要放的地方,作为唯一可以自我理解的东西,它有资格占有存在之源的地位。在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就解决了灵魂与身体联结的问题。
1701745150
1701745151
5.但是,我在这里不能全面阐发我最主要的一个理由,而只能大致勾画其轮廓。偶然自发性假说有其必然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是可以详细阐明的,是如同数学一般精确的。我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发现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很显著地符合观察到的事实。但是,推理的内容和方法是新颖的,我不敢说其他数学家也会对我的推论感到充分满意,所以我认为对于现在来说,最有力的理由仍然是我私人的,还不能影响其他人。我之所以要提到它,是为了解释自己的立场;也是要为未来的数学家们提供一座名副其实的思想的富矿,如果由于时间、环境和死亡的原因,我不能亲自将其公之于众的话。
1701745152
1701745153
现在,我要问一问必然论者:他为什么要假设一切在时间的开始处便已经确定了。他会用上次我没有解答的那三个论点中的一个来回答我。
1701745154
1701745155
首先,他也许会说,偶然是一件完全难以捉摸的事情,因此我们决不能去做这样的假设。但是,这种反对的说法难道就没有带点天真而欠考虑的味道吗?这不是我的想法,而是他自己对于宇宙的概念一方面突兀地引向坚实、终极、无法解释的不变法则,另一方面则引向无法解释的参数和万物的多样性。我的看法则恰恰相反,那就是不去做任何假设,除非“所有参数都会在某种意义上发生,而不能是不可解释的”也算一个假设的话。鲁莽地说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偶然,这样的解释是徒劳的。我不会这样做。我利用偶然,主要是为了给普遍化原则或者说形成习惯的倾向腾出空间,我认为一切规范性都是由此而来的。机械论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所有具体情形是完全没有解释的,这种观点和鲁莽地将其归因于偶然几乎一样糟糕。我将其完全归因于偶然,的确,我只是将其归因于自发性形式的偶然,而这种自发性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规律的。在我看来,上面两种立场必择其一,否则我们就不得不假定,一切具体情形都是由自发性形成的,而这种自发性是在一种客观的、黑格尔式的逻辑下确定的,而非偶然地展开的。目前而言,我认为最后一条道路是可能的,因为它与我的理论一样,是与必然论的存在体系对立的。
1701745156
1701745157
其次,必然论者也许会说,至少还没有出现偶然的假设有助于说明的现象。作为回答,我会首先指出,增长的现象与逐渐显现的复杂性似乎看起来是普遍的,并且或许是机械的,但从表象上来看,它们表现出了不断多样化的情形。另外还有多样性本身,它是宇宙中最引人注目、最无与伦比的特性,没有任何机械论可以对此做出解释。宇宙的规律性是另一个例子。必然论者虽然固守着它,但对他们而言,所起的作用不过是阻塞了探究之路。此外还有自然法则间的规律关系——相似性和可比性。这是与我们的智力活动相似的,也要求我们给出一个理由。最后还有意识和感觉,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对于机械论哲学家而言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实。
1701745158
1701745159
最后,必然论者也许会说,偶然并非真正原因(veracausa)——我们无法确信宇宙中存在任何这样的元素。但是,真正的原因学说与基本概念无关。如果我们把真正的原因学说推到极端,它会立即推翻物质宇宙存在的信念。而失去了这种信念,必然论便失去了根基。此外,多样化是一个必须被承认的事实;而偶然学说只是假设,它并不只发生在时间开始之前。另外,不要对无法获得正面知识的事情提出假设,这只是一个逻辑学上的建议,而非积极的指令。作为严格的法则,它是站不住脚的,只要我们用精确的话将它表述出来就会发现这一点。然而作为一条建议,它是有很大益处的。
1701745160
1701745161
我认为,我已经公允地考察了普遍必然性理论的各大相关理由,并证明它们是无效的。我诚挚地恳求能够洞察我的推理中存在缺陷的人在私下或者公开场合给我指出来,因为如果我错了的话,能够快速做出纠正于我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我的论点一直未被驳斥的话,那我便可以认为,是时候怀疑普遍规律的绝对正确性了。一旦这种怀疑在一个人的思想中生根,我相信我就已经赢得了他的共鸣。
1701745162
1701745163
1701745164
1701745165
1701745167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第三篇 心智的规律[54]
1701745168
1701745169
在1891年1月发表在《一元论者》中的一篇文章里,我试着指出哪些观念歪曲了哲学体系,尤其强调了对绝对偶然的歪曲。在1892年4月发表的文章中,我进一步提出赞成这样的思维方式,这将便于启用偶成论(ty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τύχη,意为“偶然”)。一名严肃的哲学学者会不慌不忙地接受或拒绝这一学说,但是,他会感受到这种思想内部包含着思辨所应有的最重要的态度之一:它不是为了一个人,也不是为了这三五年,而是为了一整个时代。我已经着手这项工作,提出了偶成论必定会孕育出演化宇宙论,在演化宇宙论中,所有的自然规律和思维规律都被视为生长的产物;我还提出了偶成论必定会孕育出谢林式的唯心主义,它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分化出来的,失去了部分活力的心智。为了帮助那些好奇于研究心理传记的人,我可能提到过,我是在康科德出生和长大的,也就是剑桥。当时爱默生、赫奇和他们的朋友都在传播他们从谢林身上获得的思想;而谢林的思想则是从普罗提诺、从伯姆、从不知名的某个东方神秘主义者那里启发得来的。但是,剑桥的氛围让很多人免受康科德超验主义的毒害,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了这种病毒。尽管如此,某种人工培养的细菌、某种疾病的有益形式可能被不知不觉地植入到我的灵魂中,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孵化之后,如今它终于浮出水面,不仅得到了数学概念的修正,而且在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中得到训练。
1701745170
1701745171
宇宙论研究的下一步必定是审查心理行为的普遍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会暂时不去想我的偶成论,以便我能够自由、自主地扩展到我在《一元论者》中重点提出的另外一个概念。这是通向哲学体系最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尽管我在文章中并未对其详细论述,我指的是连续性的概念。这种将连续性视作哲学中最重要概念的倾向,可能很方便地被称为“连续性原则”。目前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连续性原则(synechism)是什么,以及会引出什么。许多年前,我曾试图在《思辨哲学杂志》(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第二卷上发展这一学说;而我如今能够对那时的阐述加以改进,是因为当时我受到了唯名论先验观念的些许蒙蔽。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学者们可能会发现,在目前文章中未得到充分解释的一些论点在早期的那些文章中得到了解释。
1701745172
1701745173
规律是什么
1701745174
1701745175
应用于心理现象的逻辑分析表明:只有一种思想之规律,也就是这些观念趋向于不断传播并影响某些其他人,而这些人会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来坚持这些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观念失去了强度,尤其是失去了影响其他人的力量,但是却获得了普遍性,并与其他观念融合到一起。
1701745176
1701745177
为了方便,我现在只是把它提出来。接下来,我要进一步阐发。
1701745178
1701745179
观念的个性
1701745180
1701745181
谈到观念,我们都习惯说观念会重现,它是思想到思想的传递,并与别的观念相似或者不同。简而言之,仿佛观念是实质的东西一样,而且人们还不能对这种表达提出任何合理的反对意见。但是,从“个人意识中对一件事的理解”这个意义上来学习“观念”这个词,很显然,一个观念一旦过去就永远过去了,任何假定的观念重现事实上都是另外一个观念,这两个观念不会出现在同一种意识状态下,所以也不可能加以比较。因此,称它们“相似”只是意味着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神秘力量,迫使我们将它们二者在我们的思想中联系到一起,令它们不再是两个观念。在传递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关于相连性和相似性这两个被普遍公认的联系原理,前者是一种归因于外部力量的联系,而后者则是一种归因于内部力量的联系。
1701745182
1701745183
不过,完全过去的思想仍然会被思维触及,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全然不可知。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观念一直在影响着未来的观念,未来的观念完全源于过去的观念,这种说法是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事实上,这两种说法没有任何显著的差别,而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回答则纯粹是胡扯。
1701745184
1701745185
我不会进一步详细论述这一观点,因为这已经是哲学上的常识了。
1701745186
1701745187
观念的连续性
1701745188
1701745189
在我们面前有一个难题,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问题相似。但是,一旦问题被明确地提出来,逻辑学就只会给出一个答案。过去的观念如何存在?能间接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吗?它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存在,但不仅仅如此,因为那时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过去的观念是怎样与其间接的表现产生联系的。这种介于观念之间的联系只能存在于某种意识中,即过去的观念是无意识的,而过去的意识中包含了过去的观念;过去的观念中并未包含间接的观念。
1701745190
1701745191
有些人这时会做出结论:过去的观念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存在。但这个结论草率且不合逻辑。过分地宣称我们对过去是如何完全了解也只是妄想而已!但是,似乎过去完全超越了可能的经验界限,如同康德的“自在之物”。
1701745192
1701745193
过去的观念如何存在?不是间接地感受到的。那么,只能通过直接的感觉了。换言之,存在必须是事实上的存在。更确切地说,它不能是完全过去了,而只能是正在进行中的无穷小的过去,决不可指定过去的日期。因此,我们得出了结论:现在与过去被一系列真实的无穷小的步骤连在一起。
1701745194
1701745195
心理学家已经暗示:意识必定涉及了时间间隔。但如果指的是有限的时间,那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依然能立即感受到比现在早半秒之前的感觉的话,那根据相同的原理,我将会立即感受到在那之前的感觉,依此类推,永无止境。那么,既然有一个时间界限,假设是一年,那么等这一年结束的时候,观念就不再在事实上存在,由此可见,这适用于任何有限的时间间隔,无论间隔有多短。
1701745196
1701745197
而意识一定在本质上涉及了时间间隔。因为如果没有涉及的话,我们会学不到任何有关时间的知识,不仅仅是对时间没有准确的认知,而且会对时间完全没有概念。因此,我们才会说,哪怕是无穷小的时间间隔,我们也能立即意识到。
1701745198
[
上一页 ]
[ :1.7017451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