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79168
只有论断C是有效的。它符合假言推理:如果P(他死于癌症)发生,则Q(恶性肿瘤)发生。P(死于癌症)发生,因此Q(恶性肿瘤)发生。从论断A和论断B中得出的结论的合理性会让我们有种感觉,即它们是有效的。然而,论断A并不具有一种有效的论断形式:如果P(死于癌症)发生,则Q(恶性肿瘤)发生。Q(恶性肿瘤)发生了,因此P(死于癌症)发生了。这里出现了“相反的错误”,因为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倒置前提的情况,“如果P则Q”被换成了“如果Q则P”。(如果他患有恶性肿瘤,则他死于癌症。)如果有前提的话,我们的确能知道,因为Q发生了,P也发生了。然而,那并不是前提。
1701779169
1701779170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关注论断的逻辑有效性的话,我们总会犯相反的错误。
1701779171
1701779172
相反错误1
1701779173
1701779174
如果车子不在我们的车库里,那么简进城了。
1701779175
1701779176
詹妮弗告诉我她在城里看到简了。
1701779177
1701779178
因此,车子不会在车库里。
1701779179
1701779180
然而,简有可能利用了另外的交通工具进城去了,这样的话,车子是有可能在车库里的。犯这样的错误更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特定的背景信息。如果简很少在出门时不开车,那么我们更有可能犯这种错误;如果她有时乘公共汽车,而有时由朋友开车载她出门,那么我们犯错误的可能性降低。
1701779181
1701779182
相反错误2
1701779183
1701779184
如果我得了流感,那么我会喉咙痛。
1701779185
1701779186
我喉咙痛。
1701779187
1701779188
因此,我得了流感。
1701779189
1701779190
然而,当然会有其他没有得流感的可能性,比如普通感冒,或者链球菌性喉炎。如果人们迅速被流感击倒,通常会有喉咙痛的症状,而没有其他病痛发生,那么我们更有可能犯这种推理的错误。如果流感、普通感冒和花粉过敏都在同一时刻发生,那么我们可能不太会犯这种错误。
1701779191
1701779192
上述的论断B是:如果死于癌症,那么就患有恶性肿瘤;没有死于癌症,因此就没有患恶性肿瘤。这是一种反演错误。这种无效的论断形式是,如果P则Q,P未发生,因此Q未发生。我们经常犯这类错误。
1701779193
1701779194
反演错误1
1701779195
1701779196
如果下雨了,那么街道上一定是湿的。
1701779197
1701779198
现在没有下雨。
1701779199
1701779200
因此,街道上一定不是湿的。
1701779201
1701779202
如果我们住在一个城市,这里的街道清洁工人会频繁地清洁(因此把街道弄湿),或者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因此消防栓有时是打开的,可供人们取水降温,那么我们犯错误的概率就比较低。如果我们住在亚利桑那州的乡村,没有街道清洁工,也没有消防栓,那么我们更有可能犯错误。
1701779203
1701779204
反演错误2
1701779205
1701779206
如果奥巴马总统信仰伊斯兰教,那么他不可能是基督教徒。
1701779207
1701779208
奥巴马总统不信仰伊斯兰教。
1701779209
1701779210
因此,奥巴马总统是基督教徒。
1701779211
1701779212
如果我们默认一个附加的前提,即人们只能信仰伊斯兰教或者是基督教徒,则上述结论是有效的。当然,我们不这么认为,但是我们可能会不由得相信这是奥巴马仅有的两个选择,或者我们在讨论时就觉得奥巴马的宗教信仰选择在这两者之间。
1701779213
1701779214
关于相反和反演错误的一个有趣且重要的事实是,它们仅仅是演绎出的无效结论(即它们不是在逻辑上从前提条件推出的)。但它们可能是极好的归纳式结论(即如果前提是正确的,则结论更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我喉咙痛,则我得了流感”与“我喉咙不痛,而我得了流感”相比,前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没有下雨,则街道是湿的可能性更小。在这些例子中,归纳式结论的合理性同样也让无效的演绎式结论的合理性提高了。
1701779215
1701779216
论断形式和逻辑错误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以上这些是其中我们最常犯也是最应当重视的错误。
1701779217
[
上一页 ]
[ :1.7017791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