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25058e+09
1701825058
1701825059 正如富兰克林的道德完善计划及其自传一样,穷理查历书中的格言也被批评为更像是出自一个吝啬的老学究之口。D·H·劳伦斯就曾经说过:“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和无数的智慧,最后才看明白穷理查究竟想要说些什么。”但如果一旦没有幽默、讽刺、机智和道德,富兰克林也就不是富兰克林了。富兰克林本人并不是个一本正经的人,他也没有把财富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富兰克林曾对朋友说:“人类最大的缺点就是无休止地追求财富。”他的目标是帮助那些人变得更加勤奋,成为更有益、更有道德的公民。
1701825060
1701825061 《穷理查历书》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富兰克林,特别是他的机智和观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借一个虚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再次践行了自己的准则,即委婉客观地表达自己。正如穷理查所言:“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但别让人了解你;水浅被践踏,心浅遭人欺。”
1701825062
1701825063 [1]克朗:多国货币单位。——编者注
1701825064
1701825065 [2]便士:英国货币辅币单位,类似于中国的“分”。——编者注
1701825066
1701825067
1701825068
1701825069
1701825070 富兰克林传 [:1701823826]
1701825071
1701825072 富兰克林传
1701825073
1701825074
1701825075
1701825076
1701825077 富兰克林传 建设人间之城:独立与公民参与
1701825078
1701825079 富兰克林本质上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与内心的虔诚相比,他更在意公共行为。相较于天上之城,他对建设人间之城更有兴趣。当第一次从伦敦归来的时候,富兰克林在旅途中就提出了那句名言:人是社会动物。这不仅反映出他个人的担当,更体现出他个人的信仰——慈善是连接社会的纽带。正如穷理查所指出:“他既然一个人喝苹果酒,那就让他一个人找马去吧。”
1701825080
1701825081 18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还是一个20多岁的印刷工,但热心公益的性格就使他以自己建立的共读社为基础,发展出一系列社会组织,包括图书馆、消防队、夜间巡逻队、医院、民兵和学校等。富兰克林曾写道:“个人行善比集体行善的力量要小得多。”
1701825082
1701825083 富兰克林成立公益组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科顿·马瑟等人那里,但他对公益组织的热忱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使其成为影响美国这一特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托克维尔所言:“美国人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处于什么地位,不论志趣如何,无不在时刻组织社团。”“医院、监狱、学校都是这样产生的。”
1701825084
1701825085 托克维尔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美国,有两种倾向一直在进行较量:强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与之相反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此,富兰克林应该不会苟同。富兰克林一生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塑造的美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看似矛盾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完美结合在一起。当时来到北美殖民地的先民们的确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特色,但同时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富兰克林就是这种将独立精神和公民参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而他又将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整个美国的特征。
1701825086
1701825087 富兰克林所创立的会员制图书馆,是北美殖民地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在共读社的时候,他就提议每个成员都把自己的书贡献出来,放在一起,供大家使用。这一举措很成功,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无论是购买书籍还是维护日常运作都需要很多钱。因此,富兰克林决定扩大会员范围,通过收取年费获得资金,从伦敦购买所需书籍。
1701825088
1701825089 1731年,费城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富兰克林时年27岁。他亲手写下的图书馆馆训体现了他所认为的做善事和敬神明之间的联系:“致力公益,神圣无比。”
1701825090
1701825091 然而筹集资金绝非易事。“当时费城读书的人很少,而且大部分人都很穷,所以我竭尽全力才找到了50多个愿意掏钱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的商人。”而富兰克林从中又得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关于妒忌和谦虚的启示,他发现人们不愿意去支持“一项公益事业的倡导者,因为他们认为他可能是在沽名钓誉”。所以富兰克林尽量“隐身幕后”,将这一提议说成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办法的确有效,“所以我以后屡试不爽”。富兰克林发现,只要不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人们还是愿意伸出援手的。“暂时放弃小小的虚荣,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1701825092
1701825093 图书馆书籍的选择则由詹姆斯·洛根等费城学者负责。洛根是一个富有的皮货商,也是一个很有风度的学者。为了使其帮助推荐书籍,富兰克林与他成为朋友,这充分体现了富兰克林的实用主义。在首批购买的45本书中,有9本是科学著作,8本史学典籍,其余大部分都是参考书,没有一本小说、戏剧、诗歌或者文学作品,只有两本经典名著(《荷马史诗》和维吉尔的作品)。
1701825094
1701825095 富兰克林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读书,“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因父亲让我辍学造成的知识缺陷。”富兰克林对公益的热心同时也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共读社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小商人,而通过图书馆,富兰克林获得了费城很多社会贤达的资助,并与彼得·克林逊建立了至死不渝的友谊。克林逊是伦敦的一名商人,帮助富兰克林在伦敦购买书籍。会员制图书馆这一举措随后很快为其他殖民地所效仿,并取得了不小的收益。“这些图书馆改善了北美殖民地人的谈吐,使普通商人和农民也和其他国家的绅士一样拥有了智慧。”费城图书馆至今仍然存在,拥有50万册藏书和16万份手稿,是一个丰富的历史资料宝库,同时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机构。
1701825096
1701825097 富兰克林经常以在报纸上发表匿名文章的方式来提出自己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设想。他曾经以“宾夕法尼亚斯”为笔名,讲述了自愿救火的“勇敢者”的故事,并提议那些不参与救火的人承担一些费用,用于购置救火所需的梯子、水桶和水泵等。一年之后,富兰克林在共读社内宣读了一篇文章,并随后在报纸上发表,提议建立一支消防队。为了避免将功劳记在自己身上,他假装这是一个老人的主意(老人提出要“未雨绸缪”,颇有穷理查的味道)。他写道,费城有很多高尚的志愿者,但缺乏“组织和设想”。因此,他提议效仿波士顿,建立权责明确的消防队。如往常一样,富兰克林甚至还规划出了具体的细节:必须要有人在夜间巡逻,而且是“手持一根5英尺长的红色棍子”,还有拿斧子、钩子等其他装备的人。
1701825098
1701825099 “人们纷纷认为这篇文章非常有益。”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回忆道。因此,他开始着手建立消防队。1736年,消防队正式成立。富兰克林精心设计各种准则,甚至规定一旦违反就要罚款。这是一个典型的富兰克林式计划,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他们规定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晚间会议,“相互交流讨论我们能够想到的火灾问题”。正如共读社一样,很多人都踊跃报名,甚至在城里还成立了其他分队。
1701825100
1701825101 此后若干年中,富兰克林在消防队仍表现得十分活跃。1743年,《宾夕法尼亚报》上刊登出这样一则启事:“在昨晚的火灾中,不慎遗失水桶两个,上有富兰克林消防队的标记。请拾到者送至印刷店,有酬谢。”50年之后,当他从巴黎回国后,他还召集在世的4名消防队员聚了一次,每个人都带上了自己的水桶。
1701825102
1701825103 富兰克林还尝试加强城市警务力量。当时费城的夜间巡逻员多是一些乌合之众。担负管理职责的治安官负责通知本社区的业主一起巡夜,但交一笔钱就可以免于服役。结果就是,所谓的守夜人都是花一点儿钱雇来的流浪汉。而且富兰克林发现,他们基本每天晚上都喝个烂醉。于是,富兰克林再次在共读社的分享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雇用合适的人全职巡夜,其酬劳则来自根据每家每户的财产额度按比例缴纳的费用。这也是北美殖民地最早的累进税制尝试之一。富兰克林认为“一个穷困的寡妇所需要保护的全部财产加起来可能还不到50镑,让她和拥有几千英镑财产的富商交一样多的钱”是不公平的。
1701825104
1701825105 与消防队不同,警务巡逻被视为政府职能之一,因此需要议会的批准。结果就是直至1752年,“我们社团成员的影响力更大了”之后,这一设想才最终付诸实践。那时,富兰克林已经当选为议员,并负责起草有关的决议草案。
1701825106
1701825107 共济会:提升社会地位
[ 上一页 ]  [ :1.7018250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