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25989e+09
1701825989 天边飘来一片乌云,却没有闪电来划破。当富兰克林决定于1762年8月24日独自离开英国的时候,父子之间就已经有了一丝紧张的气氛。因为那天正是对威廉的任命刊登在报纸上的日子,而两周之后,则是威廉预定的婚期。因此,当9月4日威廉在位于汉诺威广场的圣乔治教堂迎娶伊丽莎白·唐斯时,他的父亲却没有参加。而几天之后,威廉前往圣詹姆斯宫亲吻乔治三世的戒指并接受任命时,他那位一年前从佛兰德斯匆匆赶回英国,就为了见证乔治三世加冕礼的父亲也没有在场。随后,威廉和伊莉莎白乘船前往北美殖民地,将自己的私生子坦普尔留在了英国。
1701825990
1701825991 富兰克林就这样冷静地离开了,他从未因错过儿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表示过遗憾或抱歉。然而,在其写给波莉的信中,富兰克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并为她没能成为自己的儿媳深感遗憾。富兰克林曾在朴茨茅斯的“小旅店”,以第三人称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遗憾。他写道,他曾“自娱自乐”地幻想波莉“能够成为自己的儿媳,但现在希望却破灭了,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尽管自己的儿子没有娶她,富兰克林却表示自己父亲般的爱不会消逝。带着比对自己亲生女儿更多的感情,富兰克林同波莉道别:“再见了,我亲爱的孩子!请允许我这样叫你。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叫你呢?要知道,我给予你的慈爱就像父亲对女儿一样。”
1701825992
1701825993 富兰克林出使英国取得的成果可谓一言难尽。关于对领主征税的争端暂时得到了妥协;随着对法国和印第安人两场战争的终结,也使为殖民地筹集防御资金这一最大的争论逐渐冷却;然而关于殖民地治理方式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却未能得到解决,对于认为自己既是英国人又是北美殖民地人的富兰克林来说,答案却是再明显不过了——殖民地议会必须参照英国议会享有同样的权力,大洋两岸的英国人也必须享有同样的自由。在英国待了5年之后,富兰克林开始意识到,佩恩家族并不是唯一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
1701825994
1701825995 在回家的路上,富兰克林还继续了自己对油和水的研究,而这次却更具有象征意义。船上有很多灯,灯罩底部有一层水,水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因此,从上往下看,表面总是平静的。但如果从侧面看,则很容易就能看出水在翻腾,只是在油的作用下,表面显得平静而已。正如富兰克林所记录的,尽管油看起来能够使流水平静,但表层之下的水仍然“不规则地上下翻腾”。因此,富兰克林意识到,无论怎样巧妙地利用油的特性,其表面下的湍流始终不会轻易平静下来。
1701825996
1701825997
1701825998
1701825999
1701826000 富兰克林传 [:1701823830]
1701826001
1701826002 富兰克林传
1701826003
1701826004
1701826005
1701826006
1701826007 富兰克林传 四处游历的邮政总长:英国还是北美殖民地
1701826008
1701826009 1763年2月,在富兰克林回到费城三个月之后,威廉·富兰克林也回到了费城。父子间的不快一下就烟消云散了。威廉和他的新婚妻子一起在富兰克林的家中待了4天,父子俩便尽释前嫌。随后,两人一起去了新泽西。那时正赶上暴风雪,当地的社会贤达们坐着雪橇陪富兰克林父子到了珀斯安博伊,一个距离费城大约200公里的小村子。随后,威廉在伯灵顿宣誓就职。就职庆典照例和其他殖民地的一样,篝火、敲钟、鸣枪致意,很是热闹。
1701826010
1701826011 富兰克林在费城的那些对手,对他儿子获得总督的任命感到十分惊恐。但随后领主托马斯·佩恩从伦敦寄来的一封信使他们稍微放心了一点儿。佩恩在信中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富兰克林先生会变得比以前更听话了,我对此非常确定。作为总督,他的儿子必须要服从领主的命令。而这些命令,则是富兰克林在费城无法反对的。”
1701826012
1701826013 事实上,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因为富兰克林发现领主所下的那些命令与国王的命令有很多相反之处(起码到那时为止是这样)。然而,富兰克林在回到北美殖民地的第一年里,的确消停了许多。他对费城的政治没有表示出很多异议,一半是因为他对政治的兴趣有所下降,另一半则是因为他对费城的生活感到乏味。富兰克林喜欢旅行,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不愿意待在家中(实际上他已经远离家庭生活5年了)。很快,在当年4月,富兰克林就离家开始了一次历时7个月,从弗吉尼亚到新罕布什尔、全长1 780英里的邮政巡察之旅。
1701826014
1701826015 在弗吉尼亚,富兰克林的一次善举使其结交了很多挚友。即使在那些充满争议的时候,他的挚友也远比敌人多。他的伙伴,殖民地的另一个邮政总长威廉·亨特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生活窘困的私生子。亨特的一个朋友请求富兰克林照顾那个男孩,监督他的学业。对于富兰克林来说,这个担子可不轻,因此有些犹豫。他在回信中写道:“和其他老人一样,当我接到这样的请求时,我一开始想到的是它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重托。”由于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都有一个私生子,因此对这种情况很敏感。富兰克林认为若换成亨特,也会对自己的私生子尽力照顾。
1701826016
1701826017 富兰克林本以为亨特的去世会使自己成为殖民地唯一的邮政总长,因为他已经担任此职24年了,而这也是当初的协议早已明确的内容。但事与愿违,尽管富兰克林向伦敦方面表达了这样的意愿,弗吉尼亚总督却设法使其秘书约翰·福克斯克罗夫特接替了亨特的职务,成为富兰克林的新工作伙伴。但富兰克林与人合作的一面很快又显现出来,当他去弗吉尼亚的时候,很快就与福克斯克罗夫特成为朋友。当时,他们有太多的事务需要处理。加拿大已经成为英帝国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开通了到蒙特利尔的每日邮路。他们还安排了到西印度群岛的定期邮船以及夜间的邮递业务。当时,从费城寄一封信到波士顿,直至收到回信,只需要6天的时间。从费城到纽约则是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来回,这即使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1701826018
1701826019 福克斯克罗夫特与富兰克林一起回到了费城。不久后,两人又从费城出发一同前往纽约,对北部的邮政事务进行巡察。富兰克林热切地希望德博拉能够陪他一同前往。这里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德博拉能够喜欢上旅行,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新奇,说不定哪天她就会愿意与富兰克林一道回伦敦。然而不出所料,德博拉拒绝了。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富兰克林一样。但这并不影响夫妻间的关系,富兰克林允许她查看任何来自英国的信件:“你将会欣喜地看到我在英国有那么多的老朋友,即使在千里之外,他们仍对我真心的祝福。”这不仅仅是虚荣,富兰克林希望可以借此潜移默化地改变德博拉拒绝去英国的态度。
1701826020
1701826021 作为德博拉的代替,富兰克林带上了自己的女儿—19岁的萨莉,将这次旅行作为她进入社交界的庆祝晚会。他们在新泽西与威廉和伊丽莎白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威廉领他们一道参加正式的聚会,和他们一起去郊外远足。随后,富兰克林等人又坐船去了新港。在那儿,萨莉有幸(结果也的确如此)结识了他父亲很久之前的红颜知己凯蒂。她现在改名为凯瑟琳·雷·格林,已经是两个女孩的母亲。(富兰克林从未忘记那些女士,实际上,她们已经成为他大家庭中的一员。即使在旅途中,富兰克林还与波莉·史蒂文森通信,告诉她:“你对我这个老朋友长久以来的温和与孝顺,尤其令我感动。”)
1701826022
1701826023 在这次旅途中,富兰克林不幸从马车上摔下来,造成肩骨脱臼。萨莉自愿留在新港,这样就可以与凯蒂一同照顾父亲。但富兰克林则坚持前往波士顿。他们在波士顿待了两个月,富兰克林与自己的妹妹简·梅科姆待在一起,而萨莉则与自己的表兄妹一起练习大键琴。富兰克林开玩笑地对妹妹说:“我得让萨莉多练习一阵子大键琴,这样我就可以同我亲爱的妹妹多待一会儿了。”
1701826024
1701826025 在波士顿的大多数时间,富兰克林闭门不出。在去新罕布什尔的路上,富兰克林又一次把肩膀摔脱臼了,着实伤得不轻。当时,他在波士顿的亲戚大部分已经故去,而他自己也已经57岁了。在那时他所写的信中,免不了少了一些打情骂俏,多了一些对人生的感伤。他曾在信中向凯蒂抱怨道:“我已经老了,受不了剧烈的颠簸。”然而,他仍然希望能够回到英国。富兰克林在给斯特拉恩的信中写道:“我比任何人都更加希望能够回到英国。但是在走之前,我必须要把一切事物都处理好,这样我就不用再回来了。”
1701826026
1701826027 但是,当他于11月回到费城的时候,发现还有一大堆麻烦在等着他,恐怕要让他回英国颐养天年的愿望落空了。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政局可谓暗流涌动。富兰克林对殖民地事务的了解以及在英国多年的人脉积累,使其在未来的政治风暴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他不得不4次往返于北美殖民地和英国之间,进行斡旋。对于富兰克林来说,殖民地并不是分散的定居点,而是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信仰的新世界。
1701826028
1701826029 在巡察邮政的途中,富兰克林有了为自己和家人建造一幢三层小楼的想法,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地点就选在市场街,离当年德博拉初次见到自己的地方只有几步之遥。实际上,自从1730年两人结婚以来,一直赁屋而居,大概搬了6次家,却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也是第一次布置自己的家了。自打德博拉给富兰克林买了那套陶瓷餐具以来,他们攒下了不少好东西,比如玻璃口琴、羽管键琴、火炉、科学仪器、图书馆和蕾丝窗帘,一定得好好布置。
1701826030
1701826031 莫非是富兰克林喜欢上了家庭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如此。尽管他热爱旅游,有时对自己的家庭有些疏远,但富兰克林本质上还是一个居家的人,留恋自己生活的土地。他喜欢他的共读社、俱乐部,喜欢自己每天走的路线,喜欢自己在英国的那个“家”。同样,他也十分关心、挂念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还有那些亲戚,即使自己陶醉在旅游之中时仍然如此。富兰克林修建新居到底为了满足自己还是自己的家人,我们不得而知,恐怕连他本人也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富兰克林对工程的热爱使其对每一个小细节都十分上心,甚至连门把手和铰链的质量也亲自过问。
1701826032
1701826033 尽管富兰克林向斯特拉恩表达了要回英国的愿望,但究竟是去英国还是留在北美殖民地,实在是让他伤透了脑筋。德博拉肯定是难离故土,对她来说,就算是离家只有百步之遥也十分难受。因此,威廉在给斯特拉恩的信中写道:“我母亲对乘船漂洋过海十分恐惧,我可以确定我父亲不会再回到英国了。他正在建一所新宅好颐养天年。”甚至连富兰克林自己也打算在俄亥俄找一块地安享晚年。但随后,在富兰克林于1763年写给斯特拉恩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还是拭目以待,看事情最终如何发展吧。”
1701826034
1701826035 “帕克斯顿之子”:富兰克林勃然大怒
1701826036
1701826037 实际上,费城新任总督约翰·佩恩的所作所为对富兰克林关于未来的打算产生了重要影响。约翰是领主托马斯·佩恩的侄子,曾与富兰克林一道作为代表出席奥尔巴尼会议。富兰克林对其寄予厚望。他对克林逊写道:“佩恩有公民意识,所以我认为我们之间没什么不同,至少我不会给他使我们产生分歧的机会。”
1701826038
[ 上一页 ]  [ :1.7018259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