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26460
1701826461
在三周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白天写作,晚上则向希普利一家朗诵自己的写作成果。因为作品是以书信的形式写成,还需要当众宣读。富兰克林的自传采取了散文的写法,就像一位可爱的老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比喻,也没有诗一样的语言,只是讲述那些逸闻趣事并使人有所启发。而当他偶尔发现自己对某一事件过于赞赏时,就会加上一段谦虚的评论或者自嘲,就像那些善于在茶余饭后讲故事的人一样。
1701826462
1701826463
因此,就诞生了富兰克林所塑造的最生动的文学形象之一:年轻时的自己。约翰·厄普代克曾明确地称此书是“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著作,充满了令人愉悦的矛盾和幽默的纠结,他满怀喜爱他回顾并以历经风雨的淡然调侃那个年轻时雄心勃勃的自己”。
1701826464
1701826465
带着超脱的嘲讽和顽皮的自知之明,富兰克林成功地与自己笔下的人物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这样既可以适当地展现自己,又不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那些启发性的逸闻趣事中,富兰克林很少涉及内心的痛苦,没有灵魂的挣扎,也没有心灵深处的感受。与其说内容深刻,倒不如说这些回忆极有意义,给人提供了一种愉悦而简单的对待生活的方式,告诫人们帮助同伴就是侍奉上帝。除了佯装对矫揉造作取乐之外,此书没有任何的矫饰。这部自传是一个善于交际、喜欢回忆的人平静地讲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对人有所帮助,揭示那些显而易见的道理。
1701826466
1701826467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简洁正是它的缺陷所在。伟大的文学评论家查尔斯·安格夫就声称:“此书几乎缺乏一本真正伟大的纯文学著作应有的一切特质——文辞高雅、人物魅力和令人深思。”但说此书缺乏人物魅力,的确是无稽之谈。正如历史学家亨利·斯蒂尔·康马杰所言,此书“自然的简洁和明晰、亲切的风格,以及清新和幽默都使其历久弥新”。实际上,公正地说,此书的确令人愉悦,也是美国乡土文学的开山之作。《富兰克林自传》一共有数百个版本,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每一种语言,可谓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自传。
1701826468
1701826469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富兰克林的自传开创了很多当时的先河。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主要写的是其宗教信仰的转变,而当时卢梭的《忏悔录》尚未付梓。“在富兰克林之前,几乎没有著名的自传,富兰克林也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卡尔·范·杜伦写道。实际上这并不确切。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出版过各种形式的自传,其中包括本韦努托·切利尼、赫伯特勋爵以及吉尔伯特·伯内特主教。但范·杜伦认为富兰克林“为几乎没有人代言的中产阶级写作”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富兰克林自传》是通过自我奋斗而取得成功的人所做自传中的杰作。就写作风格而言,与此书最为接近的应该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这也是富兰克林最喜欢的书之一。但富兰克林的书讲述的是现实世界中一个清教徒的真实故事,尽管是一个堕落的清教徒。
1701826470
1701826471
当8月中旬不得不离开特怀福德之时,富兰克林已经完成了后来为人所知的《富兰克林自传》4章中的第一章。富兰克林回忆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的印刷匠从事公益事业的过程,到1731年建立费城图书馆及其分支为止。直到该部分的最后,富兰克林才提到了几句政治。他写道:“这些图书馆改变了北美殖民地人的谈吐,使得一般的商人和农民也能和其他国家的大多数绅士一样拥有智慧,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全殖民地人民纷纷奋起保卫自身权益也做出了贡献。”然而,直到13年之后,富兰克林才在朋友的恳求下,重新拿起笔,并完成了自传。
1701826472
1701826473
无论在何处发现合适的人,富兰克林都希望将其变成自己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富兰克林将希普利家的小女儿,11岁的凯蒂带到了伦敦上学,并亲自照顾。一路上,他们在谈论凯蒂的姐姐们将会嫁什么样的男人。凯蒂觉得自己的姐姐们嫁的不是富商就是贵族。至于她自己,凯蒂有些卖弄风情地承认:“我喜欢老男人,我真的喜欢,不管怎么说,所有老男人都喜欢我。”富兰克林则建议,她也许可以嫁给一位年轻一点儿的男人,“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会发现自己对他的爱越来越深”。凯蒂则说她宁愿嫁给一个老男人,“那样,你知道,我可以成为一个富有的年轻寡妇”。
1701826474
1701826475
于是,另一段持续终生的感情随即诞生了。富兰克林让自己的妻子从费城寄来一只小松鼠作为宠物送给希普利家的女孩们。但是一年后,小松鼠却惨遭不幸,被一只狗咬死了。富兰克林给松鼠写了一篇华丽的悼词,随后还加上了一个简单却为全世界所知的墓志铭:“斯克格在此,躺着很舒适,像个小精灵,盖着厚毯子。”富兰克林对凯蒂的喜爱从未改变,直到15年后,富兰克林已是80岁高龄,仍然给凯蒂写了一篇短文——《做好梦的艺术》。
1701826476
1701826477
在特怀福德的最后一个晚上,希普利一家坚持要为富兰克林远在费城的外孙,2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举办一个生日晚会。“这样他就会和自己的外祖父一样出色。”希普利太太在祝酒时说道。富兰克林则回答,实际上他希望自己的外孙要比自己强得多。希普利主教还说:“即使他没有那么棒,我们仍然为他高兴。”
1701826478
1701826479
尽管如此喜欢自己的外孙,但奇怪的是,富兰克林还未曾见过他,甚至也没有这样的打算。他甚至都没有见过孩子的父亲,自己的女婿。但当时,理查德·贝奇已经来到了伦敦,打算拜见自己著名的岳父大人。当贝奇突然出现在克雷文大街富兰克林的住所时,史蒂文森太太高兴地对其表示了祝福。然而富兰克林却已经离开了伦敦。他只在伦敦待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又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1701826480
1701826481
爱尔兰和苏格兰:如何借鉴
1701826482
1701826483
1771年8月,富兰克林与费城在英国的另一个代理人理查德·杰克逊一道,离开伦敦前往爱尔兰和苏格兰,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旅行。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考察苏格兰、爱尔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关系,看看是否能为处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其中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他们造访了爱尔兰议会,作为英国议会议员的杰克逊,本身拥有旁听权。而当看到著名的富兰克林时,爱尔兰议长提议,富兰克林作为北美殖民地立法机构的代表,也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议会上下一致大声表示赞成,”富兰克林向库欣报告说,“我认为这是对北美殖民地的尊重。”
1701826484
1701826485
另一方面,富兰克林在爱尔兰的很多见闻都令其深感沮丧。英国一直对爱尔兰的贸易进行严格管制,英国的地主苛刻地压榨爱尔兰的佃农。“他们住在泥草屋里,衣不遮体,主要以土豆为食。”富兰克林写道。他对爱尔兰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感到震惊,因此更为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机勃勃的中产阶级感到自豪。富兰克林认为,北美殖民地的中坚力量就在于那些令人骄傲的产权保有者和商人,他们有权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能力养家糊口。
1701826486
1701826487
在都柏林时,富兰克林碰巧遇到了他的死对头——希尔斯伯勒勋爵,其家族的封地就在爱尔兰北部。令人惊讶的是,希尔斯伯勒坚持邀请富兰克林和杰克逊顺道前往苏格兰。富兰克林对此十分矛盾。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这可能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就北美殖民地事务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决定接受他的邀请。”但在随后给儿子威廉的信中,富兰克林又“决定不去”。最终的结果则是,由于杰克逊坚持,富兰克林又找不到另一个好向导,因此只好与他一同前往。
1701826488
1701826489
这是一次友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在希尔斯伯勒的豪宅中,一周之内,富兰克林几乎被“热情地挽留了1 000次”。希尔斯伯勒“看起来竭尽所能地让我住得更加舒适、惬意”,甚至“当我外出时,给我披上了他自己的外套,以免我感冒”。
1701826490
1701826491
在谈及爱尔兰的贫困问题时,希尔斯伯勒将其归结为英国对爱尔兰制造业的限制。富兰克林则反问道,难道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不是一样的吗?希尔斯伯勒给出了令富兰克林满意的答复,认为“北美殖民地的制造业不应被限制”。他甚至提议要给北美殖民地的丝绸业和造酒业提供补贴。而当听到富兰克林就此以及如何对纽芬兰进行治理的“观点和建议”时,希尔斯伯勒也深感欣慰。那么,富兰克林会考虑这些问题,并在其回到伦敦之后“对他有好感吗”?
1701826492
1701826493
“难道所有的一切对你来说不矛盾吗?”富兰克林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在给托马斯·库欣的信中,富兰克林建议他应该对此进行更冷静的分析。希尔斯伯勒的所作所为也许“仅仅是像当人们勒紧缰绳,深刺马刺时,通过轻拍与爱抚让马不要过于受惊一样”。也或者是“他知道风暴即将来临,因此希望减少旧敌”。
1701826494
1701826495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富兰克林顶着狂风暴雨,趟过洪水,来到了爱丁堡,在一个小旅馆度过了“痛苦的一夜”。“但是那个坚持教义的优秀基督徒戴维·休谟收留了我,我现在和他住在一起。”富兰克林第二天写道。他的老朋友休谟建了一所新宅,自称他府上的厨子做的羊头汤是欧洲最好的。他们在桌边进行的谈话也同样令人嫉妒:哲学(休谟刚在巴黎与卢梭成为了朋友)、历史以及北美殖民地的困境。
1701826496
1701826497
10天之后,富兰克林继续向西,前往格拉斯哥拜访与自己惺惺相惜的另一个苏格兰哲学家卡姆斯勋爵。卡姆斯也是一个伟大的植物学家,培育了大量的树木。而当时富兰克林栽下的那些树一直活到了现在。在返回爱丁堡的路上,富兰克林还特地参观了卡伦钢铁厂,也就是当初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地方。因此,富兰克林就继续了其对工业革命的研究。他们当时看见了重达32吨的加农炮,很多在几年后被用于殖民地战争中。
1701826498
1701826499
在返回了休谟位于爱丁堡的家中后,富兰克林花了几天的时间和当地的知识分子进行交流。他与亚当·斯密进行了会面,斯密向富兰克林展示了其正在撰写的《国富论》的前几章。也许是觉得日后无缘与富兰克林再见,休谟为其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告别晚宴,邀请了很多富兰克林喜欢的苏格兰科学家和作家,其中就有卡姆斯勋爵。
1701826500
1701826501
与贝奇会面
1701826502
1701826503
富兰克林本计划在休谟家多待几天,但追至此处的两封信却令其改变了想法。其中一封来自的他女婿理查德·贝奇。贝奇在信中写道,他在伦敦没有见到富兰克林,所以就去普雷斯顿看望自己的父母了。普雷斯顿是英格兰北部、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城市。另一封是波莉的,她在信中写道:“贝奇先生现在正在普雷斯顿,他在那儿等你回来,期待能够与你见面。我们都很喜欢他。”因此,富兰克林决定即刻赶往伦敦,并顺路看看自己的新女婿。
1701826504
1701826505
不出所料的是,萨莉·富兰克林·贝奇正在费城为自己的丈夫和父亲到底会相处得怎样而忐忑不安。她在给理查德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父亲没能像我希望的那样对你热情相待,看在我的份上,请尝试一下,尽量争取他的尊重和友谊。”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有点儿多余。“我特别高兴地告诉你,他张开双臂欢迎我,对我表示出想象不到的友好。”贝奇在给德博拉的信中兴奋地写道。令其尤为高兴的是,每个人都说他长得很像富兰克林。
1701826506
1701826507
实际上,极富魅力的富兰克林获得了贝奇家中每个人的好感,特别是贝奇的母亲——玛丽·贝奇。玛丽一共生了20个孩子,是一位“庄严”、“高贵”的68岁的寡妇。在富兰克林来访期间,她每天都与富兰克林谈到深夜。几周之后,富兰克林给她寄来了一封感谢函、一些牡蛎以及他的一尊塑像(看来富兰克林的自负还是丝毫未减)。贝奇夫人走到哪儿都带着它,无论是客厅还是餐厅,这样她就可以时刻看到它。“它很像您本人,您可能都想象不到我们有多喜欢它。我们都觉得这雕像既像我儿子,又像您。”
1701826508
1701826509
贝奇和富兰克林一道返回伦敦,并和他一起在克雷文大街住了一段时间。贝奇竭尽全力去讨好自己的岳父。“他在这所做的一切让我很满意。”富兰克林告诉德博拉说。但他对贝奇的喜爱却不足以让自己帮助其获得一个政府的职位,如海关监察员等。“我个人认为任何职业都比做一名政府职员强……因为无须面对那些反复无常的上级。”相反,富兰克林建议贝奇回家,做一名“现款交易”的商人,这样就可以“永远待在自己老婆的身边”。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这样的建议居然出自一个离家万里之遥、15年未曾见过自己妻子、一直专注于自己邮政总长职务之人。
[
上一页 ]
[ :1.701826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