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51675e+09
1701851675
1701851676 宗教大分裂之后,威克利夫甚至声称教皇是反基督分子。他和一些朋友一起出版了《圣经》的英译本,并建立了一个清贫教士的世俗修士会,会员都是为穷人服务的巡回传教士。最后,他还谴责了“化体论”观点,后来的宗教改革领袖们也痛斥了这一观点。威克利夫在1381年的农民起义中采取了中立,尽管他以前曾是起义的同情者。1384年,他在路特渥尔兹去世。他生前逃脱了迫害,死后却被康斯坦斯全教会议鞭尸泄愤,他的英格兰追随者(罗拉德派)也遭到了无情地消灭。而在波希米亚,威克利夫的学说却启发了胡斯运动,该运动一直持续到宗教改革。
1701851677
1701851678 如果我们问自己,希腊思想和中世纪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那我们就完全可以说,希腊思想中缺乏原罪意识。希腊人似乎并不为遗传下来的个人罪孽负担感到苦恼。也许他们的确注意到了现世生活是朝不保夕的,随时可能因为神灵的心血来潮而毁灭。但他们绝不会认为这是对过去罪孽的一种正义的报应。由此可见,希腊人心灵里没有赎罪或灵魂获救这种观念。因此,总体上看,希腊人的伦理思想完全不是形而上学的。在希腊化时代,尤其是随着斯多葛主义的兴起,某种忍受苦难的特性悄然潜入了伦理学,后来又传给了早期的基督教各派。然而说到底,希腊哲学并没有遭遇过神学问题,因而始终是彻底世俗的。
1701851679
1701851680 当西方世界为基督教所控制的时候,伦理问题的形势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基督教徒而言,今生是在为更好的来世作准备,一个人的各种苦难是其必须经历的考验,是为了消除其原罪负担。但是,从字面上理解,这似乎是超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为了成功地经受住考验,人需要神的帮助,而神则可能愿意,也可能不愿意提供帮助。在希腊人眼里,德行是对自己的奖赏,而基督徒则认为行善是因为上帝有此要求。虽然仅靠遵循严格的德行原则并不能确保灵魂获救,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其中的一些信条当然要深信不疑,这正是神的帮助首先介入的地方。由于人必须通过对神的皈依来获得信仰,因而就得尊重信仰的各种条款。那些连第一步都做不到的人就只能无可救药地被诅咒了。
1701851681
1701851682 正是上述背景使得哲学逐渐具有了某种宗教功能。虽说信仰超越理性,但信仰者还是可以尽量利用理性来展示其信仰,从而增强自己抵制疑惑的意志,于是,哲学在中世纪就成了神学的婢女。只要这种观点还盛行,基督教哲学家也就必然是教会成员。迄今为止,所有的世俗学问都是教士们和某些大修士会成员所开办的学校(或后来的大学)保留下来的。这些思想家所使用的有效哲学手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派还在13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不难理解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更容易被基督教神学采纳。用经院派语言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一点: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实在论者的理论没有给神权留下丝毫发挥关键作用的余地,而唯名论却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尽管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上帝并不等于亚里士多德的神灵,但无论如何,亚里士多德学说也确实比柏拉图学说更适合基督教方案。柏拉图的学说很容易激发出泛神论观点,正如我们下文将介绍的那样,斯宾诺莎就是一个例子,尽管他的泛神论特征完全是逻辑性的。只要承认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信仰,那么哲学与神学之间的这种融洽就会持续下去。自从14世纪的弗兰西斯派学者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并坚持认为理性与信仰互不相干后,中世纪观念就逐渐从舞台上消失了,神学领域不再继续使用哲学。奥卡姆使信仰彻底摆脱了与理性探索的联系,从而使哲学回到了现世主义的老路上去。16世纪以后,教会就不再在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了。
1701851683
1701851684
1701851685
1701851686
1701851687 ◎中世纪人眼中的亚里士多德
1701851688
1701851689 这次宗教大分裂,还使人们能够把自己的理性活动与宗教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如果认为这是一种虚伪,那就完全错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总有很多人不愿让自己的实际信仰干预宗教信仰。相反,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宗教才能保持独立性,使自己免遭怀疑的袭击,因为只要神学进入了辩证法领域,就必须遵循理性讨论的规则。
1701851690
1701851691 而当人们必须相信某个不符合经验探索结果的命题时,又会走进另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境。拿地球的年龄来说,《旧约》的估计是5750年左右,这是正统派必须相信的数字;而另一方面,地质学家们却拿出了种种证据,认为地球的年龄在40亿年以上。这样一来,其中的一个信念就必须加以纠正,除非具有宗教思想的探索者打算在星期日坚持一个观点,而在其余几天则坚持另一个观点。这里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宗教原则与探索结果出现冲突的地方,宗教总是处于防守地位,并且不得不改变其立场,因为从本质上看,信仰绝不应该和理性发生冲突,既然这样的冲突在理性辩证法的领域之内,那么宗教就总是不得不败下阵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退却之后的宗教,却能够维持自己独特而独立的地位。
1701851692
1701851693
1701851694
1701851695
1701851696 ◎神圣三位一体的本质:一个持久的经院哲学问题。
1701851697
1701851698 经院派哲学家们在试图尽量合理地解释宗教教义时,常常显示出他们过人的独创性和巧妙思维,这些实践的长远影响锤炼了后来中世纪思想家们所继承的语言工具。这或许就是经院派所完成的最有价值的工作。它的缺陷在于对经验探索不够重视,这个缺陷一直到了弗兰西斯派学者那里,才引起了重视。在一个关注上帝和来世甚于今生的时代,如此轻视经验探索的结果,也是很自然的。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个思潮中,人的活动应该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由此,科学探索的步伐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
1701851699
1701851700 在近三、四百年里,一种重视活动的伦理观不仅改变了西方世界,而且也改变了世界其他地方。由于世界已经为西方的技术所征服,所以其伦理观也随之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新的影响。
1701851701
1701851702
1701851703
1701851704
1701851705 西方的智慧 [:1701849689]
1701851706 西方的智慧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1701851707
1701851708
1701851709
1701851710
1701851711 ◎升腾于波涛之间的维纳斯,文艺复兴的象征,也出现在大众艺术中。
1701851712
1701851713 中世纪观念在14世纪开始衰落,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力量逐渐产生,并塑造了今天的现代世界。从社会角度看,随着一个强大的商人阶级的崛起,中世纪社会的封建结构变得岌岌可危了,商人阶级与君主联合起来反对那些为所欲为的贵族。从政治角度看,当贵族们的习惯据点在更先进的攻击性武器面前越来越脆弱的时候,他们不可侵犯的优势便丧失了。如果说农民们原始的棍棒长矛无法攻破城墙的话,那么火药就另当别论了。有四项伟大的运动可以作为这一过渡时期的标志(过渡时期是指从中世纪衰落到17世纪的跃进)。
1701851714
1701851715 首先是十五六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虽然但丁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思维方式里,但他却提供了通俗的语言工具,使那些不懂拉丁文的普通人(非教士)也能读写书面文字。薄伽丘和彼特拉克这些作家则回归了世俗的理想。我们在各类艺术和科学中,到处可以发现人们对古代世俗文化的兴趣又重新焕发了,它标志着与中世纪教士传统的一种决裂。
1701851716
1701851717 尽管有关上帝的种种偏见主宰着中世纪的舞台,但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更感兴趣的却是人。一种新的文化运动从这种状况中产生了,这就是人文主义运动,这是第二种伟大的新生力量。虽然文艺复兴从总体上影响了人们的普遍人生观,但人文主义运动仍然停留在思想家和学者们的范围中。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并没有使国家再次持久地统一,整个国家被分为若干地区,实行城邦统治,无政府状态十分盛行。意大利落到了奥地利与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手中,直到19世纪中叶才重新恢复为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它的文艺复兴运动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逐渐向北传到了德国、法国和低地国家。这些地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大约要比他们的意大利前辈们晚了一个世纪。
1701851718
1701851719 改变了中世纪世界的第三大力量,就是与人文主义运动同时代出现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确,在教会内部,曾经有人一度认识到应该进行某种改革。人文主义思想家们曾批判教会管理中充斥着种种不法行径,但野心勃勃、贪图钱财的教皇仍然有着太强的控制力。宗教改革一爆发,立刻遭到了罗马的猛烈反击和诅咒。作为一种新兴运动,它原本可以被纳入万国教会的大家庭之内的,却因此而被迫陷入了孤立,进而发展成许多国家的新教教会。当天主教终于开始进行自身变革时,这一宗教分裂已经不可挽回了。从此,西方的基督教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改良后的各种宗教之所以认为“人人都是传教士”,正是由于人文主义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接触,基督不需要代理人。
1701851720
1701851721
1701851722
1701851723
1701851724 ◎马丁·路德
[ 上一页 ]  [ :1.7018516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