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52574e+09
1701852574
1701852575
1701852576
1701852577 ◎尼采
1701852578
1701852579 如果说叔本华哲学寻求的是一种最终摆脱尘世及其冲突的途径,那么尼采(1844~1900)则走向了它的反面。要归纳尼采的思想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通常意义上,他算不得一位哲学家,而且他也没有留下某种系统的观点。也许有人从字面意义上,把他描绘成一个贵族人文主义者。因为他最早试图提倡的就是最优秀人物享有至高的地位,这些人具有最健康、最坚强的秉性。同时,他还强调了面对苦难时的坚忍和顽强,这与公认的伦理标准有相同之处,尽管实践起来并不一定是这样。许多人由于断章取义地关注这些特征,以为尼采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暴政的预言家。虽然暴君们的确可能从尼采那里获得某些启发,但如果要他对这些人的罪行负责,是不公平的,这些人顶多是肤浅地理解了尼采。因为,如果尼采能够活得更长,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政治发展的话,他也会极力反对的。
1701852580
1701852581 尼采的父亲是新教的一名牧师,这就营造了一种虔诚、正直的家庭气氛。即使在尼采著作最具叛逆性的时候,其强烈的道德感仍然保留了这种色彩。尼采在早年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24岁就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一年后,爆发了普法战争。由于他已经是瑞士公民,因此只能当一名军队医院的卫生员。后来因感染上痢疾,他退伍回到了巴塞尔。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从服役以来,始终未能恢复健康。1879年,他不得不辞去教授职务,尽管那笔丰厚的年金足以使他过上很舒适的生活。随后的十年,尼采是在瑞士和意大利度过的。他仍然从事写作,却在大多数时候孤独寂寞、默默无闻。1889年,学生时代染上的性病终于导致了一个迟来的恶果,尼采患上了精神病,直到去世精神都不很正常。
1701852582
1701852583
1701852584
1701852585
1701852586 ◎尼采和他的母亲
1701852587
1701852588 尼采的探索首先受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尤其是斯巴达理想的启发。在第一部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1872年)中,尼采提出了著名的区别,即希腊精神中的阿波罗情结和狄奥尼索斯情结。对人类悲剧实在性的认识,与暗淡而情绪化的狄奥尼索斯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奥林匹亚的诸神殿则是某种可以抵消人生不幸的安宁幻象。这一点源自希腊精神中的阿波罗倾向。可以说,希腊悲剧是狄奥尼索斯热望的阿波罗式升华。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从这些关于悲剧起源的解释中,尼采最终选择了悲剧英雄的概念。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尼采在悲剧中看到的不是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感情净化,而是积极地接受现实生活。叔本华得出的是悲观的结论,而尼采却采取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这种态度可以在有关希腊悲剧的正确解释中辨别出来。但必须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乐观主义,而是对生活的严酷性和现实性的豪迈承受。和叔本华一样,他也认可意志的至高地位,但他更进一步认为,坚强的意志是善者的优秀特征,而叔本华却把意志视为万恶之源。
1701852589
1701852590 尼采把人类及其道德分为两类,即主人和奴隶。他的《善恶之外》(1886年)一书详尽论述了基于这一区分的伦理学理论。在主人道德中,“善”意味着独立、慷慨和自助等等,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亚里士多德“具有伟大灵魂的人”的品质。与之相对的缺陷则是依附、吝啬和怯懦等等,也就是恶。在这里,善与恶的对比大体上相当于高尚和卑鄙。奴隶道德按照完全不同的原则发挥作用。它认为善存在于某种普遍的沉默当中,存在于一切消除苦难和反抗的事件当中。它谴责主人道德中的善,认为它不仅不恰当,而且是罪恶的,因为主人道德中的善容易引起人的恐怖感。对于奴隶(道德)来说,所有引起恐惧的行为都是罪恶的。而英雄或者超人的道德,则在善恶之外。这些学说在《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中以道德宣言的形式被提了出来,该书在风格上模仿了《圣经》。尼采是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他的作品看上去更像诗体散文,而不是哲学。
1701852591
1701852592 可以说,尼采最为厌恶的东西,就是随着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的大众人性。他认为社会应该成为少数杰出人物实现贵族理想的温床。至于这样做可能会给小人物带来苦难,在他看来,则是无所谓的。他所想像的国家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有许多相同之处。他认为传统宗教为奴隶道德提供了支持。按他的观点,自由者必须认为上帝已经死了,我们必须为了人的更高形态,而不是为了上帝而奋斗。尼采在基督教中发现了奴隶道德的现成例子,因为基督教消极地怀着来世生活更好的希望。他还对奴隶道德做出了恭顺、怜悯之类的评价。正是由于瓦格纳后来倾向于基督教,尼采才会抨击这位曾被自己视为可敬的朋友的作曲家。除了提倡英雄崇拜以外,尼采还强烈地反对男女平等,他鼓吹把妇女看做奴隶的东方习俗。我们发现,这正反映了尼采本人无法妥当地与女性相处的事实。
1701852593
1701852594 尼采在这样的伦理学说中,对各种人和人的生活方式作了大量有价值的考察。如果是为自身考虑,那么使用某种无情的手段还算情有可原的,但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对大多数人所忍受的苦难无动于衷,这种观点却是缺乏说服力的。
1701852595
1701852596
1701852597
1701852598
1701852599 西方的智慧 [:1701849692]
1701852600 西方的智慧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
1701852601
1701852602 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一个世纪以前,谈论一下事情的另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这个世界物质环境的急剧变化,唯心主义哲学及其批判也得到了发展。源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变化。首先是机器的运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织布机的构造有了改进,纺织品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了。最关键的一步,是蒸汽机的完善,它为大量涌现的工厂提供了驱动机器的无限动力。利用燃煤锅炉来产生蒸汽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煤矿开采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尽管常常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下作业。从人道主义的立场来看,工业化的早期的确是一个可怕又可憎的时代。
1701852603
1701852604
1701852605
1701852606
1701852607 ◎蒸汽机的完善至关重要。
1701852608
1701852609 英国的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了顶峰。数百年间,公地正逐渐被贵族圈占,作为私用。对于那些在一定程度上靠公地收益过活的乡下人来说,圈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是苦难。然而在18世纪以前,对他们土地专有权的这种侵犯并没有导致大批乡下人背井离乡,流到城镇去寻求新的活路,这些人逐渐被新工厂安置下来。这些低收入的被剥削者居住在城市的贫民窟和郊区(19世纪大面积产业贫民窟的前身),机器的发明首先引起了手工艺人的彷徨,他们感到自己的技术日益变得多余。同样,机器性能的每一次改进,都容易受到产业工人的抵制,因为他们害怕砸了自己的饭碗。即便是今天,他们也依然存在着这种担心。就像19世纪的动力纺织机一样,电子机械的使用也使工会忧心忡忡。不过,就这个问题来说,悲观主义者总是错的。世界上工业国家的生活条件并没有下降,相反,财富和舒适程度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逐步增长。
1701852610
1701852611 但必须承认的是,早期的英国工业无产者的苦难是十分明显的。造成一些严重罪恶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无知,因为人们从未遇到过这些新问题。以手工业和农民产权为基础的旧自由主义,在处理工业社会的新问题时显得缺乏灵活性。改革虽然迟到了,但最终还是纠正了这些早期的过失。工业化发展得越晚的地方(如大陆国家),困扰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些麻烦就越少,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了。
1701852612
1701852613
1701852614
1701852615
1701852616 ◎早斯的纺织车间
1701852617
1701852618 到了19世纪早期,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趋势开始明显起来。当然,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始终都是存在的。但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科学原理系统地应用于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还是引起了物质的加速扩张。蒸汽机提供了新动力,而19世纪上半叶目睹了对相关原理的全面科学研究,新的热动力学又反过来告诉工程师们如何制造出效率更高的发动机。在这期间,蒸汽机开始在运输行业取代了所有其他动力形式。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庞大的铁路网络正在形成。同时,汽轮开始取代帆船,所有这些革新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从总体上看,人似乎是一种保守的动物。就发展速度而言,人类的技术能力超过了自己的政治智慧,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从这种失衡中恢复过来。
1701852619
1701852620 工业生产的早期发展唤起了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兴趣。近代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项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23~1790)的作品中。
1701852621
1701852622
1701852623
[ 上一页 ]  [ :1.7018525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