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59387e+09
1701859387 金光闪烁的恩惠之树
1701859388
1701859389 吮吸着大地中的寒露。
1701859390
1701859391 漫游者静静地跨进;
1701859392
1701859393 痛苦已把门槛化成石头。
1701859394
1701859395 在清澄光华的照映中
1701859396
1701859397 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1701859398
1701859399 在初稿中,第二节的后面两行和第三节如下(致卡尔·克劳斯的信,1913年12月13日):
1701859400
1701859401 爱的柔力充满恩惠
1701859402
1701859403 愈合了他的创伤。
1701859404
1701859405 啊!人赤裸裸的痛苦。
1701859406
1701859407 默默地与天使相搏,
1701859408
1701859409 为神圣的痛苦所驱迫,
1701859410
1701859411 人默然乞求上帝的面包和美酒。
1701859412
1701859413 (参看G. 特拉克尔诗歌的瑞士新版本,库特·奥维兹编,苏黎世1946年)。
1701859414
1701859415 这首诗是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写的。但在这里,谁是作者并不重要,其他任何一首伟大的诗篇都是这样。甚至可以说,一首诗的伟大正在于:它能够掩盖诗人这个人和诗人的名字。
1701859416
1701859417 这首诗由三节构成。其格律和韵式可以根据诗韵学和诗学的规矩准确地加以规定。诗的内容亦明白可解。所用的词没有一个是冷僻模糊的。当然,有几行诗读来有些怪异,譬如第二节的第三、四行:
1701859418
1701859419 金光闪烁的恩惠之树
1701859420
1701859421 吮吸着大地中的寒露。
1701859422
1701859423 第三节第二行读来也令人吃惊:
1701859424
1701859425 痛苦已把门槛化成石头。
1701859426
1701859427 但这几行诗也表明这首诗所用形象的一种特别的美。这种美增添了诗的魅力,强化了艺术形象的美感上的完满。
1701859428
1701859429 诗描写一个冬夜。第一节写户外的情形:落雪和晚祷钟声的鸣响。由户外而及室内。雪花飘落在窗上。钟声的鸣响传入各家各户。在家里一切都已备好,餐桌已经摆布好。
1701859430
1701859431 第二节道出相反的情况。当许多人在家里正适意地坐在餐桌旁时,几个无家可归的人却漫游在黑暗的路上。而这种或许十分艰难的道路有时也通向庇护性的家的大门。这一点却没有专门表现出来。诗中倒是指出了恩惠之树。
1701859432
1701859433 第三节把漫游者从黑暗的户外请进光华照映的室内。许多人的家及其日常餐桌成了教堂和圣餐桌。
1701859434
1701859435 我们还可以更清楚地分析诗的内容,更准确地勾勒诗的形式。但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仍然处处为千百年来流行的语言观念束缚着。根据这种观念,语言就是人对内在心灵运动和指导这种心灵运动的世界观的表达。我们能打破这种语言观念的禁锢吗?何以我们要打破它呢?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语言说话。我们现在是在诗歌中寻找语言之说话。可见,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就在所说之话的诗意因素(das Dichterische)之中。
1701859436
[ 上一页 ]  [ :1.7018593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