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60327
1701860328
无限的折磨,
1701860329
1701860330
温柔的精神,
1701860331
1701860332
你追逐上帝
1701860333
1701860334
在急流中,在起伏的松涛中
1701860335
1701860336
发出阵阵叹息。
1701860337
1701860338
这种狂飙和追逐的燃烧着的撕扯并没有撕掉“陡峭的堡垒”;它并没有杀死猎物,而是让它在对天空景象的观望中复活——天空景象之纯粹清冷掩蔽着上帝。这样一种漫游的歌唱着的思索为一个完全由完成了的痛苦所烙印的脑袋所拥有。因此,《夜》(第187页)一诗以下面的诗句结束:
1701860339
1701860340
一个石化了的脑袋
1701860341
1701860342
向着天空冲击。
1701860343
1701860344
与此相应的是《心》一诗的结尾(第180页):
1701860345
1701860346
陡峭的堡垒。
1701860347
1701860348
呵,心,
1701860349
1701860350
在雪一般的清冷中闪烁。
1701860351
1701860352
实际上,《心》、《暴风雨》和《夜》这三首后期诗作的三和弦是如此隐蔽地被调谐于那种对孤寂的歌唱的独一和同一之物,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放弃对这三首诗的歌唱作一种充分的解释,那么,我们现在着手进行的对诗人那首独一之诗的探讨就会获得加强。
1701860353
1701860354
在孤寂中漫游,对不可见景象的观看,以及完成了的痛苦,这三者是一体的。忍耐者顺从于痛苦的裂隙(Riß)。只有这个忍耐者才能跟随着返回到种类之最早的早先之中,这个种类的命运保藏在一本古老的纪念册中。诗人的一首题为《在一本古老的纪念册中》的诗作中有这样一节诗(第55页):
1701860355
1701860356
忍耐者恭顺地服从痛苦
1701860357
1701860358
悦耳之声和温和的癫狂在鸣响。
1701860359
1701860360
看哪!天色已趋朦胧。
1701860361
1701860362
在道说的这种悦耳之声中,诗人把上帝得以在其中向癫狂的追逐隐蔽自身的那种闪光景象显露出来。
1701860363
1701860364
因此,诗人在《午后低语》(第54页)中所歌唱的,确实只是一种午后的低语:
1701860365
1701860366
额头梦想着上帝的色彩,
1701860367
1701860368
感受到癫狂的温柔翅膀。
1701860369
1701860370
只有当写诗的人追随着那个癫狂者,他才成为诗人;〔16〕那个癫狂者入于早先而消殒,并且从他的孤寂而来,通过他的步伐的悦耳之声来召唤跟随着他的兄弟。于是,朋友的面孔观入异乡者的面孔。这一“瞬间”的光辉触动了倾听者的道说。〔17〕在这种从那首独一之诗的位置闪发出来的感动人心的光辉中,起伏着那种推动诗意的道说走向其语言的滚滚波涛。
1701860371
1701860372
那么,特拉克尔诗作的语言是何种语言呢?这种语言是通过应合于异乡人先行于其上的那条路途来说话的。异乡人所踏上的小路是一条离开古老的、蜕化了的种类的道路。它护送异乡人达到没落,进入未出生种类被保存下来的早先之中的没落。诗人那首在孤寂中有其位置的独一之诗的语言,应合于这个未出生的人类向其更寂静本质之开端的还乡(Heimkehr)。
1701860373
1701860374
这种诗作的语言由转渡(Übergang)而来说话。此种转渡的小路从衰败者的没落转渡到向神圣之朦胧蓝光的没落。这首独一之诗的语言就是从穿越精灵之夜的夜色池塘的摆渡而来说话的。这种语言歌唱着孤寂的还乡之歌,而还乡就是从腐朽的晚期返回到更寂静的、尚未现身的早先。在这种语言中说话的乃是路途(das Unterwegs);此路途的闪现既照耀又鸣响,使孤寂的异乡人的精灵之年的悦耳之声显现出来。用《启示与没落》(第194页)一诗的话来说,“孤寂者之歌”歌唱“一个还乡的种类的美”。
1701860375
1701860376
由于这首独一之诗的语言是从孤寂之路途而来说话的,因此它始终也是从它在分离中离弃的东西以及这种分离所顺应的东西而来说话的。这首独一之诗的语言本质上是多义的,而且有其独特的方式。只要我们仅只在某种单义意见的呆板意义上来理解这首诗的道说,那我们就听不到它的什么。
[
上一页 ]
[ :1.7018603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