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61257e+09
1701861257 海:不是,而是那种东西,它先已委诸我们的本质,而且最后才成为可经验的。
1701861258
1701861259 日:而那就是您所追思的东西啰。
1701861260
1701861261 海:我只追思这种东西,但却是这样来追思的,即:在其中值得思想的东西作为本身并且在整体上隐蔽自身。
1701861262
1701861263 日:同时您没有对旁人的流行观念牵肠挂肚。
1701861264
1701861265 海:看来是这样。但实际上,每一个思想步骤都不外乎是一种努力,旨在促成人们有所运思地达到其本质的道路。
1701861266
1701861267 日:因此您对语言的沉思……
1701861268
1701861269 海:是在语言与存在之本质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语言与二重性之支配作用的关系中,来沉思语言。
1701861270
1701861271 日:但如果说语言乃是在那个以解释学方式被规定的“用”之中的基本特征,那么,您对语言之本质的经验自始就不同于人们以形而上学的思想方式对语言之本质的经验。这是我刚才就想专门指出来的。
1701861272
1701861273 海:可是为何呢?
1701861274
1701861275 日:并不是为了获得一种新旧对照,而是为了让我们回想到,恰恰是在我们所尝试的对语言之本质的沉思中,我们的对话才作为历史性的对话来说话。
1701861276
1701861277 海:才出于一种对曾在者的承认来说话。
1701861278
1701861279 日:这一点就是在您那个讲座的标题中也已经能觉察到了,该讲座的笔记二十年代在我们那边着实被讨论了一阵子。
1701861280
1701861281 海:我必须老实对您说,您现在搞错了。《表达与现象》(这标题或许是《表达与含义》吧?)〔24〕这个讲座还是相当有争议的,尽管它的基调也取决于我们现在所谓的运思着的对话的历史性。
1701861282
1701861283 日:照这么说来,这个标题就是显示出一个矛盾。
1701861284
1701861285 海:无论如何,我当时所关心的是弄清楚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对之我还只有模糊的(即使不是杂乱无章的)猜度。这样一种年轻的跳跃容易有失公正。
1701861286
1701861287 日:标题中的“表达”(Ausdruck)一词指的是您所反对的东西。因为您对语言之本质的洞察不是固执于词语的声音特性和文字特性,而人们却把这些特性表象为语言的表达特性。
1701861288
1701861289 海:“表达”这个名称在此是在感性现象这一狭隘意义上被理解的。可是,即使是在人们关注声音和文字的含义内容之际,语言也还是在表达之特性中被表象的。
1701861290
1701861291 日:何以如此呢?在其含义整体中被理解的言说(Sprechen),始终超出了声音的物理—感性方面。作为发声的、被书写的意义,语言本身就是超感性的,是某种不断地超越纯粹感性因素的东西。这样来理解,语言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
1701861292
1701861293
1701861294 海:我赞同您讲的一切。但只是就语言先行被理解为表达而言,它才显露在这一形而上学本质中。在这里,表达不仅仅意味着发出的语音和印好的文字符号。表达同时即表现
1701861295
1701861296 日:表现与内心、灵魂相关。
1701861297
1701861298 海:在我作那个讲座的时代里,人们到处都在谈论体验,就连在现象学中情形亦然。
1701861299
1701861300 日:狄尔泰的一本名著的标题就是《体验与诗歌》。
1701861301
1701861302 海:体验始终意味着归溯关系,也即把生命和生命经验归溯于“自我”(Ich)。体验指的就是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归溯关系。就连人们常常讨论的我-你体验(Ich-Du-Erlebnis),也在形而上学的主体性领域之内。
1701861303
1701861304 日:而当您深入一种与二重性的解释学关联之际,您就抛弃了这一主体性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达。
1701861305
1701861306 海:至少我作了尝试。那些在“表达”、“体验”和“意识”的名称下规定着当代思想的指导观念,就它们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方面来看,或许是大可置疑的。
[ 上一页 ]  [ :1.7018612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