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61757
1701861758
日:在我们日本古代诗歌中,有一位无名诗人吟唱了同枝而生的樱花和李花的融融芳香。
1701861759
1701861760
海:我也是这样来思考在二重性之解蔽的消息的同一居有事件中的浩瀚和寂静之并存本质的。〔41〕
1701861761
1701861762
日:但在今天,又有谁能够从中听到语言之本质的一种回响?——我们的日文词“言叶”(Koto ba)所命名的语言之本质就是花瓣,就是从有所带来的慈爱的澄明着的消息中生长出来的花瓣。
1701861763
1701861764
海:谁又想在所有这一切中寻找一种对语言之本质的适恰廓清呢?
1701861765
1701861766
日:只消人们还在索求定理式的和舞台说白式的信息,那么,人们就绝不会去寻找您说的这种廓清。
1701861767
1701861768
海:可是,一旦某些人为一种从语言而来的对话做好了准备,他们就会被牵引到一种传信的前奏中去。
1701861769
1701861770
日:在我看来,我们自己仿佛现在已经尝试了在一种委身于道说之本质的通行中迈出几步,而没有作关于语言的言说。
1701861771
1701861772
海:这种通行把自身允诺给语言之本质了。如果事情不光看来如此而已,而是确实如此,那就让我们为此高兴吧。
1701861773
1701861774
日:如果事情确实如此,那又如何?
1701861775
1701861776
海:那就发生了对一切“它是”(Es ist)的告别。
1701861777
1701861778
日:但您并没有把这种告别思为损失和否定吧?
1701861779
1701861780
海:绝对没有。
1701861781
1701861782
日:而是?
1701861783
1701861784
海:思之为曾在者之到达。
1701861785
1701861786
日:但过去之物走了,已经走过去了,它又如何能到来呢?
1701861787
1701861788
海:过去不同于曾在。〔42〕
1701861789
1701861790
日: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后者?
1701861791
1701861792
海:思之为持存者之聚集……
1701861793
1701861794
日:正如您不久前说的,这个持存者作为允诺者而持存……〔43〕
1701861795
1701861796
海:并且始终与消息同一……
1701861797
1701861798
日:这消息用我们为传信者。〔44〕
1701861799
1701861800
〔1〕本文系马丁·海德格尔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手冢富雄(Tezuka)教授的一次对话。文中“日”表示“日本人”,即手冢富雄,“海”表示“追问者”,即海德格尔本人。——译注
1701861801
1701861802
〔2〕“粹”(Iki)是日本现代哲学家九鬼周造(Shuzo Kuki)在其名著《粹的构造》中提出的核心词语,关于此词的意义,可看下文的讨论。——译注
1701861803
1701861804
〔3〕“语言是存在之家”是海德格尔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文中提出的思想。可参看海德格尔:《路标》,《全集》第九卷,美茵法兰克福1996年,第313页以下。——译注
1701861805
1701861806
〔4〕正确的题目是:《直观与表达的现象学》,1920年。——作者边注
[
上一页 ]
[ :1.7018617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