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61783e+09
1701861783
1701861784 海:思之为曾在者之到达。
1701861785
1701861786 日:但过去之物走了,已经走过去了,它又如何能到来呢?
1701861787
1701861788 海:过去不同于曾在。〔42〕
1701861789
1701861790 日: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后者?
1701861791
1701861792 海:思之为持存者之聚集……
1701861793
1701861794 日:正如您不久前说的,这个持存者作为允诺者而持存……〔43〕
1701861795
1701861796 海:并且始终与消息同一……
1701861797
1701861798 日:这消息用我们为传信者。〔44〕
1701861799
1701861800 〔1〕本文系马丁·海德格尔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手冢富雄(Tezuka)教授的一次对话。文中“日”表示“日本人”,即手冢富雄,“海”表示“追问者”,即海德格尔本人。——译注
1701861801
1701861802 〔2〕“粹”(Iki)是日本现代哲学家九鬼周造(Shuzo Kuki)在其名著《粹的构造》中提出的核心词语,关于此词的意义,可看下文的讨论。——译注
1701861803
1701861804 〔3〕“语言是存在之家”是海德格尔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文中提出的思想。可参看海德格尔:《路标》,《全集》第九卷,美茵法兰克福1996年,第313页以下。——译注
1701861805
1701861806 〔4〕正确的题目是:《直观与表达的现象学》,1920年。——作者边注
1701861807
1701861808 〔5〕这明显是海德格尔的记忆错误。——译注
1701861809
1701861810 〔6〕应指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存在学:实际性的解释学》,现被辑为海德格尔《全集》第六十三卷,美茵法兰克福1995年。——译注
1701861811
1701861812 〔7〕德文中“来源”(Herkunft)和“未来”(Zukunft)之间有字面联系,都是一种“来(到来)”(-kunft)。海德格尔之时间(历史)观强调向“未来”展开的“过去”、“当前”和“将来”的三维循环。——译注
1701861813
1701861814 〔8〕《罗生门》(Rashomon):由黑泽明导演的日本电影(1951年摄),曾获得1952年奥斯卡最佳外国电影奖。——译注
1701861815
1701861816 〔9〕能乐(No-Spiel):古日本的一个剧种。——译注
1701861817
1701861818 〔10〕参看海德格尔:《路标》,《全集》第九卷,美茵法兰克福1996年,第103页以下。——译注
1701861819
1701861820 〔11〕这是海德格尔后期对“存在学差异”(ontologische Differenz)的一个重新表述。——译注
1701861821
1701861822 〔12〕德文中的“把握”(Greifen)与“概念”(Begriff)有着字面联系。——译注
1701861823
1701861824 〔13〕这里所说的“语言本质”(Sprachwesen)是动词性的,区别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语言之本质”(Wesen der Sprache)。——译注
1701861825
1701861826 〔14〕《彭泰西勒亚》(Penthesilea)和《安菲特瑞翁》(Amphitryon)是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剧作家克莱斯特的两个著名剧本。——译注
1701861827
1701861828 〔15〕逻辑斯谛(Logistik)即现代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译注
1701861829
1701861830 〔16〕这里使用了几个与“暗示”(wirken)相关的可分动词:“向…示意”(zuwirken)、“示意……离去”(abwirken)、“示意……去往”(hinwirken)。——译注
1701861831
1701861832 〔17〕这里的“存在之本质”(das Wesen des Seins)的“本质”(Wesen)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当作动词解,有“现身”、“运作”等意思。——译注
[ 上一页 ]  [ :1.7018617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