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9153e+09
1701891530 蜒类有一个大而圆的光滑介壳,形状上近似于法螺,不过其罂粟体与之不同,它不作黑色而作红色;它们紧紧地附着于(壳之)中部。风平浪静之际,这些动物自由自在地外出觅食,一俟风起,寄居蟹们便静静地躲避于岩石间,而蜒类则像䗩类那样傍岩避风;“血痔”螺[14]及所有那样一类动物的情况均同于此。它们抓住岩石时,其厣翻了过来,这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盖;事实上在螺壳动物那里这厣就充当了另一部分壳——双瓣壳动物则兼有两部分壳。它们体内是肌肉部分,口腔也在壳内。“血痔”螺、紫骨螺以及一切诸如此类的动物的身体构造均照同一方式。
1701891531
1701891532 那些左脚生得更大的寄居蟹在螺壳中是找不到的,它们出现于蜒壳之中。某一些蜗类自身中有一些与出现在江河中的小虾的生物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些生物壳内的部分生得柔软。至于它们的外观如何,在我的《论解剖》中可以查到。
1701891533
1701891534 【5】 海胆不具备肌肉,这是它们的一个奇特之处,因为它们体内全都空空,里面竟然不见一丁点儿肉;但一切海胆都具备黑色体。海胆分许多种类,其中一种可以食用,这种海胆体内有所谓的卵,形大而且可食,不论长幼均是如此——因为它们尚且幼小时体内便有了卵。另有两类海胆,即spatagges类和所谓的brussos类,它们生活于深海,十分罕见。此外还有所谓的“海胆母”,为所有海胆中体型最大者。在上述诸种之外,另有一种海胆体型虽小,但生有又大又硬的利刺,它生活于若干㖊深的海底,有些人用它来医治尿淋沥痛症。在托罗尼一带有种白色的海胆,其壳、刺与卵皆呈白色,体型比其他各种海胆显长;它的刺却不大也不够尖硬,而是较为绵软。自口腔生出的黑色体为数众多,它们与外面的管道相通,彼此之间则互不相通;由于这些黑色体,海胆的身体就像分隔开了似的。各类海胆之中,食用海胆运动得最灵便也最经常,一个标记是,它们的胆刺上无论什么时候总是带有这样或那样的什物。
1701891535
1701891536 一切海胆均有卵,但某些海胆的卵格外地小且不宜食用。海胆所谓的头及口居然位于身体下部,其残余物之排泄处却高高在上。〔同样的事情发生于一切螺壳类动物及䗩类身上。〕因为这种动物的食料来自于下方,故而其口部近于食料,其残余物则在上,近于壳背。海胆内还有五颗中空的牙齿,齿中间是代替了舌的一个肉质体。其后接有食道,然后是分为5个部分的胃,其中充满了分泌物。胃的所有分褶在残余物的排泄口会合于一处,这正是胆壳上有穿孔的地方。胃下方是所谓的卵,裹于另外一层膜中,卵的数目与一切海胆均相等,其为数总是一个奇数,即5。上面是黑色体,附着于牙齿的始端;它们味苦而不堪食用。在很多种动物身上都可以见到这样的黑色体或与之对应的东西,比如在龟、蟾蜍、蛙、螺壳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身上,不过它们在颜色上有异,在一切情况下这类东西都不堪食用,或是彻底无法入食,或是甚难入食。以其始端及末端而论,海胆的身体是连续的,但从其表面上看它却不是连续的,而是像一只没有了外围护皮的提灯。海胆把它的刺当脚用,它全身的重量都压在这些刺上,挪动它们以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1701891537
1701891538 【6】 在所有这些动物中,所谓的tethua或海鞘生得最为奇异。因为它们是唯一全身缩于壳内的动物,而且这壳介于表皮与介壳之间,因而切割起来就像是一块坚实的皮革。它们以其介壳状外壳附着于岩石,生有彼此相距甚远的两条管道,这些管道极其细微,不容易看得见,它们经此吸进和排出海水。它们没有可见的残余物——正如其他诸种贝类中,有些状似海胆,有些有着所谓的罂粟膏。切开来看,首先可见一层腱质的膜裹于介壳状外壳里侧,膜内即是海鞘的肌肉状物质,它一点也不同于其他各种动物的肉质,但就一切海鞘而言,这种肌肉全无不同。这肉质于两个地方斜向附着于膜与外皮,其所附着的地方正是每侧空间较为狭窄之处,肌肉由此向穿出壳体之外的两条管道延伸;这动物通过它们吸入和排出食物及液质,就好比一者是入口,而另一者是残余物之排泄口。它们中一者较粗,另一者较细。在里面,每侧各有一腔孔,由小而连续的某种东西隔开;其中一个腔孔中发现有液质。海鞘不具备别的器用[15]或感觉之器官,并且也不像前面就其他各种动物所述的那样具备排泄残余物的器官。海鞘的颜色一为淡黄,一为红色。
1701891539
1701891540 还有一种奇异的动物即海葵。这动物虽像某些介壳动物那样附着于岩石——有时它们也会松开,但是它们并不具备介壳,而是通体皆为肌肉状物质。它们具备感觉能力,可以用手抓住走到它跟前的东西,就像章鱼用它们的触手所做的那样,这种情状下其肌肉会鼓胀起来。这动物的口生在正中,它们像牡蛎傍壳为生一样傍岩石为生,若是有某种小鱼游到其跟前,它们就会牢牢抓住,就像手抓的动作似的;任何可吃的东西游至它们跟前都会有如此遭遇,为其吞而食之[16]。它们中的某一种所食不限,它吞食〔任何游至其前的〕东西,既食海胆亦食海扇。看来它们丝毫也没有残余物,在这一点上跟植物相像。海葵的种类有二,一类体型显小且较宜食用,另一类体型大且肉质坚硬,如见于加尔基一带的那些。海葵的肌肉在冬天坚实(因而这时它们被捕获以作佳肴),然而到了夏天它们却归于消损,因为它们变得好似水浆。若是有人触抓之,它们会迅即裂成碎片,没有办法将它们完整地从其附着的地方撕离。不堪炎热时它们更是会钻入岩石之间。
1701891541
1701891542 关于软体动物、软壳动物与介壳动物体表诸部分及体内诸部分,以上一一做了论述。
1701891543
1701891544 【7】 这里让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来讨论虫类。这一种动物本身又包含许多属类;并且尽管其中某些动物彼此紧密关联,却没有一个专用于它们的共同的名称,例如蜜蜂、大黄蜂、胡蜂以及所有诸如此类的动物;再有就是那些翅藏于鞘中的金龟子、鹿角虫、芫菁(地胆)和一切诸如此类的动物。
1701891545
1701891546 一切(昆)虫类皆有三个共通的部分,即头部、包容腹胃的躯干以及介于前二者之间的第三部分,这类似于其他动物的胸与背。就大多数虫类而言,第三部分是单一的,但在体型大且多足的虫类那里,这居间部分的分段与结节的数目大致相等。
1701891547
1701891548 所有虫类被切成两段时仍能存活,只有那些本来身体就极其冰凉和由于身体微小冷却甚速的虫类例外,就是胡蜂被切断后仍可存活。只要与身体中段连接,无论是头还是腹胃均可存活,而脱离了中段后头部并不能存活。那些体长且多足的虫类被切断后能够存活很长时间,虫体的切段能够任意向两端运动,因为它们既可朝切口方向运动,又可朝尾部方向运动,例如所谓的蜈蚣。
1701891549
1701891550 一切虫类均具备眼睛,但没有明显可见的任何其他感觉器官,只不过某些虫生有舌一般的东西(所有的介壳动物均有此物),虫类以此尝味和吮吸它们的食料。有些虫类的这个器官生得柔软,另一些的则生得甚为硬扎,比如在紫骨螺那里。马虻及牛虻的这器官生得十分坚硬,而其余诸种虫类中几乎大多数均是如此。因为,一切不见尾刺的虫类都以这器官当作一种武器(凡是生有这器官的动物皆不生牙齿,仅少数几种例外);蝇类通过接触以此吮吸血液,蚊蚋则以此叮刺他物。
1701891551
1701891552 某些虫类还具备螫刺。有些动物的螫刺生在体内,比如蜜蜂及胡蜂;另一些动物的螫刺生于体表,如蝎,而蝎是虫类中唯一生有长尾者。再者,蝎类还兼具螯爪,这在出没于书卷之间的蝎状动物身上也可见到。
1701891553
1701891554 在其他部分之外,能飞的虫类还具备翅翼。其中一些飞虫具有双翅,如蝇类;另一些具有四翅,如蜜蜂;双翅类的飞虫无一具备尾刺。此外,有一些飞虫,翅上带有鞘,如金龟子;另一些则无鞘,如蜜蜂。一切虫类共同的一点是,它们的飞行并不凭靠其尾臀,而且它们的翅部既无翮状物亦无分叉。
1701891555
1701891556 此外,某些虫类于眼睛前面生有触角,例如蝴蝶与鹿角虫。以那些具有跳跃能力的虫类而论,其中一些的后肢生得更长些,另一些生有像四足动物的后腿一样向后弯曲着的“舵桨腿”(长后腿)。一切虫类的腹面与背面都生得不同,这与其他诸种动物无异。虫身的肌肉不是介壳质的,也不类似于介壳动物体内的部分——它不是那样的肌肉状物质,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东西。因此虫体既无刺质、骨质、鲗骨质亦无包裹身体的介壳;事实上虫体凭借其自身的硬度安然度日,无须另外某种东西来支撑。虫类有一层外皮,但是这层皮极其纤薄。
1701891557
1701891558 虫类动物见于体表的部分就有以上这些以及诸如此类的一些。
1701891559
1701891560 在体内,紧接于口腔的就是肠,大多数情况下虫肠直至排泄口为止都是平直单一的,但亦有少数的虫肠带有盘曲。这类动物无一具备任何内脏,也不具备脂肪,恰如其他任何无血动物的情形。有些虫类具备胃,从这里引出肠的其余部分,或者单直或者盘曲,草蜢即是例子。
1701891561
1701891562 蝉是这类动物——乃至其他各类动物——中唯一不具备口腔的动物,但它像具备前刺的虫类那样生有一舌形物;这东西长大、整合而无分叉,蝉通过它吮吸露水——这是它唯一的食料;蝉的胃里从未产生过任何残余物。这种动物分许多类,彼此间有大小之别,再就是所谓的鸣蝉于胸膈下方有分离处,并生有明显可见的膜,幼蝉却不见此膜。
1701891563
1701891564 海洋之中也有一些奇异的生物,由于其稀有我们无法将它们归入某一种类。某些有经验的渔人曾经声言他们见过海中如棒状者,色黑而体圆,周身同等粗细;另有一些人见过有如盾状者,其颜色鲜红,有密集的鳍;其他人还见过外形及大小有如男性生殖器的生物,不过占据睾丸位置的是两只鳍,他们声称有一次曾于夜钓线的末端钓到过这样一只生物。
1701891565
1701891566 一切动物的部分,即体表与体内的部分及每种动物独特的与共通的部分,其所生方式正如上述。
1701891567
1701891568 【8】 现在应当进而论述诸种感觉。并非一切动物都同样地具备感觉,实际上有些动物具备全部各种感觉,而另一些动物所具感觉的种类相对少些。感觉最多便有如下一些,出此范围再未见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其数目为五种:视、听、嗅、味、触。
1701891569
1701891570 故人与有足的胎生动物,此外再加上一切有血的卵生动物,全都具有这样五种感觉,只有发育曾经受阻致残的某一种类的动物才会例外,如鼹鼠一类。因为这种动物不具备视觉;从外表上看它没有眼睛,但若是将它的那层厚皮从头部剥去,在其外面通常应当有眼的部位,里面可见残缺了的眼睛,这里有同于正常眼睛具有的一切部分,即是说既有眼黑又有眼黑里面的部分——所谓的瞳孔,以及其周围的脂肪部分;当然,与显露于外的眼睛的相应部分相比,这些部分全都显小。由于厚皮的掩蔽,外面没有任何东西标明这些眼睛的存在,这表明这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天性受阻致残;〔有两条坚韧的腱质管道自脑与骨髓的会合处引出,从这些眼窝旁边经过,终止于上獠牙。〕[17]其他各种动物皆具备关于颜色与声音的感觉,此外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第五种感觉即所谓的触觉,为所有各种动物所具备。
1701891571
1701891572 有些动物耳上的感觉器官显而易见,而眼睛尤为显明,因为眼睛生在一个固定的部位。听觉器官也有其固定的位置,因为有的动物有耳,有的动物有明显可见的听觉通道。嗅觉的情况也是这样,因为有的动物有鼻孔,有的动物有嗅觉通道,例如鸟类动物。味觉器官即舌也是一样。在水生的有血动物中,鱼类具备味觉器官,即舌,然而有虽有,却不甚明确;因为鱼舌为骨质,且不能自如地活动。某些鱼类的上腭是肉质的,如鲤类中的淡水鲤,因而那些未作仔细观察的人会以此为舌。
1701891573
1701891574 显而易见,鱼类具有味觉;很多鱼偏爱某些特别的味道,若是以鲣或某种肥鱼的肉为饵,鱼就极容易咬钩,这表明鱼喜爱这种味道,爱吃这样一类的饵。鱼类没有分明的听觉及嗅觉器官;在应当有鼻的部位某些鱼可能会有鼻一般的东西,它们无一与脑部相通;其中一些如同死巷,另一些仅仅通至鳃。当然,鱼类明显具有听觉与嗅觉,因为明显可见它们倘遇大的声响便会逃散,例如三层桨战船的划桨声,因而洞中的鱼群很容易被捕获。水面上哪怕是很轻微的声音对于水中的任何生物都会转为令其惊恐难耐的巨大声响。捕捉海豚的情形正是如此:当渔人以他们的独木舟围住一群海豚时,他们便从舟中斜出身来在海水中造成声响,吓得海豚群飞也似地冲上岸滩逃命,尚未为声响所震慑之际,搁浅于滩的海豚们已经束然就擒了。可是海豚们依然不见有任何分明的听觉器官。再者,渔人们从事捕鱼之际会格外谨慎小心,不弄出一丁点儿响声,无论是桨声还是网声;当他们觉察到离得很远的某处有一群鱼时,便远远地下网,估计好此际的桨声及船体的溅水声均不至于影响其接近鱼群所在的地方,他们叮嘱船上所有水手最大限度地保持沉静,直至得以团团围住鱼群为止。而在希望鱼群聚得更拢些的时候,他们便仿照海豚捕捞者的办法,即是说他们会击石作声以惊吓群鱼,使其向同一地点聚集,这样鱼群就钻进了他们的网中。〔如上所述,在围住鱼群之前他们悄不作声,然而一旦将其围定,他们就令船上众人大声吆喊,听到嘈杂刺耳之人声的群鱼由于惶恐自会一头撞入网内。〕[18]此外,当渔人们瞥见远处有大量密集的鱼群趁风和日丽之际嬉戏于海面时,若是他们想知道这鱼群的大小及其种类,便悄无声息地驶近,再骤施惊吓并趁它们尚在水面时捕而获之;但倘若有谁在到达之前不慎出声,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鱼群四处逃散。再就是江河中有一些小鱼,被某些人称作kottos鱼,由于它们喜欢藏身于岩石之下,有些人便以石块扣击岩石,这些鱼听见扣击声后即于惊慌之中仓皇窜出,正好为人捉住。所以从上述事例中可以清楚可知鱼类能够听闻;有一些人甚至断言鱼类是一切生物中听力最为敏锐者,这是由于他们生息于滨海地带,常能遇到这类的事例。而一切鱼类之中,在鲱鲵、鲈鱼、salpe、khromis(石首鱼)以及其他各种诸如此类的鱼听力最为敏锐。其余各类鱼的听力要逊于上述这些鱼,因此它们更乐于靠近海底过活。
1701891575
1701891576 嗅觉方面的情况也与此相似。因为大多数的鱼类不愿去碰不新鲜的鱼饵,而且也并非同一些鱼饵能钓起所有种类的鱼,事实上需要各种特别的饵料,鱼类凭嗅觉自可区分这些饵料。有些鱼便爱吃带恶味的饵料,例如salpe就喜食粪便。此外,很多种鱼居息于洞穴之中,因而渔人们若是想诱其出洞以捉之,便以带有浓烈气味的腌渍物遍布洞口周围,鱼儿随即就朝这些东西游来。海鳝也可以此种方式捕获:渔人们把一只淹过东西的缸投入水中,而缸口里侧安置了一个名曰“滤筛”的机关。总的说来,一切鱼类都能更迅速地为气味所吸引。为了气味的缘故,渔人们将乌贼肉加以煎烧,再以此作鱼饵,鱼儿就更容易上钩。人们说他们把熏烤过的章鱼放置在渔笼中不是为了其他任何原因,仅仅是取其气味而已。此外,聚生的鱼类若遇洗鱼水或舱底污水泼来便会急速逃离,这表明它们不喜欢这种气味。人们说鱼类凭嗅觉可以极其迅速地嗅知其同类的血液,它们表现得很明显:一旦水中出现鱼血,它们就会一口气地逃离到很远一段距离以外。大体上,只要笼具中放置的是陈腐的饵食,鱼儿就不乐意进入乃至游近;而一旦放上新鲜可口的饵食,鱼群立刻就会远远地赶来,贯拥入笼中。〔这种情况在上面提到过的海豚那里最为显著;因为如上所述,这动物并无明显可见的任何听觉器官,却会由于为声音所震惑而受捕获。它们也没有任何显见的嗅觉器官,然而其嗅觉却甚为敏锐。〕[19]
1701891577
1701891578 于是显而易见,上述这些动物均皆具有所有种类的感觉。
1701891579
[ 上一页 ]  [ :1.701891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