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94901e+09
1701894901 凡意于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有壳虫类中相当于质料本原的形成物是什么?当然在雌性中这是一种由动物排放的剩余物,一种潜在意义上的它由之所出的东西,一种通过雄性的本原将运动传至其中从而完善为动物的东西。然而现在对这些动物中相当于质料本原的东西必须论述些什么?相当于雄性的运动本原来自哪里,是什么?我们必须明白,甚至在能生成的动物那里,体内的热量正是从所摄入的营养中创制剩余物的,通过分泌与整合作用开始形成胚胎。相似的状况也存在于植物中,除了某些不需要雄性本原的种类以及类似的动物之外,因为它们自身内包含着雌雄混合本原,但大多数动物的剩余物需要这种雄性的本原。对于有壳虫类来说,某些营养为土和水,另一些营养来自土和水的组合物,因此在动物体内由营养产生的热量,存在于环境中气候的热量,通过海水和土的整合作用聚集结合。包含其中或分散于气中的灵魂的本原使胚胎形成,并使运动产生于内。至于那些自发生成的植物,其形成方式是独特的。它们由某物的一部分形成,该物的一部分成为本原,另一部分则成为新枝的原初营养。某些动物以蛴螬的形式产生,这不仅包括那些并非由亲本生成的无血动物,甚至还包括某些有血动物,例如某种鲻鱼,其他河生鱼类以及鳗类,因为所有这些动物尽管在本性上血液不多,但毕竟是有血动物,具有作为本原部分的有血的心脏。所谓“土的内脏”[10]有蛴螬的本性,鳗的肉体从中生成。
1701894902
1701894903 至于人类和四足动物的生成,如果它们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土生的”,那么人们或许会假定它们是由两种方式之一生成的,即或由最初的蛴螬生成,或由卵生成。因为它们或必然自身内包含着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这种胚胎即为蛴螬),或必然从其他什么地方获取营养,这意谓着或从雌性亲本那里,或从胚胎的一部分中得到营养。因此如果前一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即如果营养不可能由土流至它们正像从雌性亲本流至动物那样),那么它们必然从胚胎的某部分得到营养,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由卵生成。
1701894904
1701894905 显然,如果确实存在着所有动物的生成本原,那么认为它是蛴螬或卵,两者或居其一则是合理的。然而认为动物都由卵自发生成则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这种生成方式发生在所有动物中,但我们看到某些上面提及的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的确如此生成。这些种类是某些昆虫和我们当下正在讨论的有壳虫类。因为它们不像卵生动物那样由某物的一部分形成,而像蛴螬一样生长,因为蛴螬向上、向本原生长,上部的营养在下部。在这个方面它们相似于由卵产生的动物,但后者消耗掉整个卵,而在由蛴螬产生的动物中,一旦上部通过吸收下部的物质生长发育后,下部便与其他剩余部分区分开来。原因在于不仅在所有动物的发育生长早期阶段,而且在后期阶段营养也产生于膈之下的部分。
1701894906
1701894907 蛴螬以这种方式发育生长明显地存在于蜜蜂以及此类昆虫那里,因为其下部最初较大,而上部较小。至于有壳虫类,也具有同样的发育生长方式。显然,在有螺旋状外壳的动物中,总是随着发育生长前部和所谓的“头部”逐渐变大。
1701894908
1701894909 我们已经充分讲述了这些以及其他自发生成的动物的生成方式。所有有壳虫类都是自发生成的,这点可由下述事实表明。当船边的起泡沫的淤泥腐烂时它们便在此生成。另外在许多先前并不存在此类动物的地方,当此处因缺水而变得泥泞时,所谓“环礁湖牡蛎”这种有壳虫类动物便在此生成。再如,当战船在罗德海下锚,一些陶器被抛入海中,经过一段时间淤泥集聚四周,人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牡蛎存在其中。另外还有一个证据表明此类动物并不排放生殖性物质。某些开俄斯人将活着的牡蛎从列斯堡的皮拉运来,置于水流交相碰撞的狭窄的海峡。随着时间推移,牡蛎在数量上并未增加,但在体积上却猛增。至于所谓的“卵”与生成毫无关系,只是营养状态良好的表征,正像有血动物的脂肪,因而牡蛎在这个季节也是美味可口的。这种东西并非真正的卵的证据在于它总是可以在某些有壳虫类中发现,如江珧类、蛾螺和紫螺,只是有时大,有时小。在其他一些有壳虫类中,如扇贝、贻贝和所谓的“环礁湖牡蛎”,这种“卵”并不总是存在,只在春天才有。随着季节的变迁而变小,最后完全消失。原因在于春天有益于其肌体的发育。在其他一些有壳虫类中,如海鞘类,这种“卵”完全看不到。有关它们每种状态的描述以及生成的场所,应参阅《动物志》。
1701894910
1701894911 [1]原意为“西风”。
1701894912
1701894913 [2]根据《动物志》560a5,这是一种夏天产的未受精卵。
1701894914
1701894915 [3]括号内的似乎是误抄句。
1701894916
1701894917 [4]有些鲨类的子代有一种游进亲本的嘴中寻求保护的本性。
1701894918
1701894919 [5]belonee,如海马。
1701894920
1701894921 [6]指鮟鱇。
1701894922
1701894923 [7]该句意思不完整,〔 〕号内文字系译者所加。
1701894924
1701894925 [8]指营养灵魂和感觉灵魂。
1701894926
1701894927 [9]即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卵。
1701894928
1701894929 [10]gees entera。
1701894930
1701894931
1701894932
1701894933
1701894934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1701882467]
1701894935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第四卷
1701894936
1701894937 【1】 我们既从一般意义上,又从特殊性上分门别类地述说了所有动物的生成方式。既然雄雌两性在最完善的动物中是分离存在的,既然我们可以说两性乃是所有动物,也是所有植物的本原,区别只在于某些生命中两性是分离的,某些中两性不分离,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述说两性的起源或生成,因为当动物在其种类上尚未完善时雄雌两性的差异就已经产生了。
1701894938
1701894939 然而,在两性的差异明晰可见之前胚胎究竟为雄还是为雌,究竟在母体内还是在更早的阶段获得这种差异,人们众说纷纭。有些人包括阿那克萨戈拉和其他一些自然哲学家声称这种两性的对立早在精液中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他们说精液来自雄性,而雌性只提供场所,雄性来自右面的睾丸,雌性来自左面的睾丸,他们还说雄性胚胎位于子宫的右面,而雌性胚胎位于子宫的左面。还有一些人包括恩培多克勒声称两性的差异发生于子宫。因为他说如果子宫是热的,进入其内的精液则产生雄性;如果是冷的,则产生雌性。子宫的热和冷归因于月经,根据月经的或热或冷,或旧或新而定。阿布德拉的德谟克里特也说雄雌两性的差异形成于母体内,但他认为胚胎为雄或为雌并非取决于子宫的热和冷,而是取决于哪个亲本的精液占优势,即并非取决于全部精液。当恩培多克勒看到在整个两性器官方面,即在雄性的阴部和雌性的子宫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便认为两性的差异仅仅因为子宫的热和冷,做出了相当草率的假设。因为假如两个动物已经形成,一个是有全部雄性的部分,另一个则有所有雌性的部分,它们被置于子宫中就好比被投入炉中,具有子宫的动物被置于热炉中,无子宫的动物被置于冷炉中,结果是:无子宫的便成为雌性,有子宫的却成为雄性。但这是不可能的。与此相比德谟克里特的说法还是较好的,因为他试图探求雄雌两性在生成过程中的差异,并竭力进行论证,至于对错与否则另当别论。如果热和冷是两性生殖部分差异的原因,那么这个问题应当已被持恩培多克勒式的观点的人所表述,因为对该问题的解释相当于对雄雌两性生成问题的解释,既然在这些部分中明显存在着两性上的差异。然而,如果要从热和冷这种本原出发来证明这些部分生成的原因,来表明当动物受冷时被称为子宫的部分必然得以生成,当受热时则不能生成,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对于用来性交的部分同样如此,既然它们也以前面提及的方式相互有别。
1701894940
1701894941 再者,雄性和雌性的双胞胎经常在子宫的同一部分形成。在所有胎生动物中(包括陆生动物和鱼类),我们通过解剖已大量地观察到这种现象。如果恩培多克勒没有看到这一点,那么在他分析原因时陷入错误就是很自然的了;如果他看到了这一点,却依然认为子宫的热和冷是原因,这就很难理解了,因为如果按照他的理论,雄雌双胞胎就会都为雄或都为雌,但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1701894942
1701894943 另外恩培多克勒还说,所产生的胚胎的各部分是被分裂的,某些部分存在于雄性亲本中,某些则存在于雌性亲本中,这也说明为什么它们相互之间渴望交配。如果这样的话,那这些部分的有形实体也必然是相互分离的,也必然发生相互结合,而不是因为冷或热了。然而讨论这样的原因或许是多余的,而从总体看来似乎是想象的结果。如果精液恰如我们以前所言,如果精液并非来自雄性亲本的整个躯体,雄性的排放活动并不为胚胎提供任何质料,那么我们必须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里特和任何其他持有此类观点的人进行反驳。因为精液的实体不可能被分裂开来存在,不可能一部分在雄性亲本内,一部分在雌性亲本内,像恩培多克勒所声称的那样:
1701894944
1701894945 肢体的本性已被分裂,部分在男人那里……
1701894946
1701894947 另外各部分的整体不可能由每个亲本产生出来,雄性或雌性胚胎也不可能根据一部分优于其他部分而形成。一般说来,认为一部分因占有优势从而使胚胎成为雌性要比在缺乏慎思的情况下仅仅把热视为原因好一些。然而,由于阴部的形状存在着两性上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解释为什么这些部分总是各自自成一体。如果这是因为它们相互接近,那么每个其余的部分也应当自成一体,因为当某些部分占优势地位时,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相互接近。因此子代不仅为雌或为雄,而且也分别相似于母亲或父亲。此外,设想在整个肌体没有经过变化的条件下这些部分能够单独形成乃是荒唐的。首先以血管为例,这种整个躯体的肉体组织环绕其上,正像环绕于构架之上的东西。并非因为子宫血管才形成某种特征,而是因为血管子宫才形成某种特征,这种判断是合乎道理的。尽管两者都是某种形式的血液的容器,但血管先于子宫。运动的本原必然总是在先的,它因具有某种特征必然成为生成的原因。雄雌两性之间生殖部分的差异只是结果,我们一定不能把它们视为本原或原因,本原或原因在于其他某种东西,即使没有精液由雄性或雌性排放出来,胚胎也会以其他什么方式形成。
1701894948
1701894949 用来反驳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里特相同的论证同样也可以用来反驳那些声称雄性来自右面,雌性来自左面的人。如果雄性不提供任何质料,那么持上述观点的人实际上则言之无物。如果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雄性提供某种东西,那么我们必须像反驳恩培多克勒的观点,即那种以子宫的热和冷来解释雄雌两性差异的观点那样来反驳他们。他们在用“右和左”解释两性差异方面犯了类似于恩培多克勒的错误,尽管他们看到了两性事实上乃是通过整个生殖部分而相互区别开来的。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子代的子宫存在于来自左面的胚胎中,而非存在于来自右面的胚胎中?假如一个胚胎来自左面,但并未获得这个部分,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无子宫的雌性,或许还会成为有子宫的雄性。此外如前所述,雌性胚胎被不只一次地观察到位于子宫的右边,而雄性胚胎位于子宫的左边,或雄雌胚胎处于同一部位。〔或者雄性胚胎在右边,雌性胚胎在左边,两者都在右边生成的机会也并不少。〕某些坚持相同观点的人声称如果雄性把一个睾丸捆扎起来,只用右边的或左边的睾丸进行性交,就会分别产生雄性或雌性。至少莱奥发涅(Leophanees)持有这种观点。有人声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那些只有一个进行活动的睾丸那里。这种观点只是主观臆测。他们从可能性出发去猜测将要发生之事,他们在看到事物发生之前预先判断事物如何存在。此外,就生成雄性和雌性子代而言,他们并不知道动物的这些部分对生成活动并不贡献任何东西。有关这个问题的证据在于许多自身存在着两性差异,并能产生雄性和雌性子代的动物却没有睾丸,如无足动物,即鱼类和蝰蛇类。
1701894950
[ 上一页 ]  [ :1.7018949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