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01025e+09
1701901025 【12】 有人也许会问,这些理智德性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智慧并不考察人的幸福是由什么构成的,因为它并不关心那些生成的东西。明智倒是与此相关,然而我们为什么需要它呢?因为明智是关于人的公正、高尚和善良,这些事情都是一个善良人的实践。即使我们知道了这些东西,也未必实行得更好些。既然德性即是品质,这正如那些有关健康和强壮的知识并不造成健康和强壮,反而来自这种品质。对具有医学知识、体育知识的人,也并不因此做得更好些。如若说明智并无助于做这些事情,而是促成做贤良的人,那么,它就不但对于那些贤良的人无用,就是对于那些不贤良的人也无用处。因为,如若一个人自身并不明智,也就同样无法听从其他明智的劝告。我们在健康方面所处的状况也正是这样,虽然我们并不懂医学,然而却期望健康。此外,被认为低于智慧的明智,地位反而比智慧更重要些,这似乎是荒唐的。那也就是说事物的制作者,主宰着那些个别事物。
1701901026
1701901027 既然我们已经指出了问题的所在,现在就应该谈谈这些问题。
1701901028
1701901029 首先让我们承认,这些品质就其自身就是受到选择的。因为它们分别为灵魂不同部分的德性,尽管两者都什么也创制不出来。其次,它们应当有所制作,智慧造成了幸福,但并不像医学造成健康,而是像健康之对于健康。它是作为德性整体之一部分,所以它的具有和它的实现就造成了幸福。
1701901030
1701901031 人们只能合乎明智以及伦理德性才能取得成果。德性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明智则提出达到目标的手段。(至于灵魂的第四部分,即营养的部分则没有这种德性,在它那里既没有行为,也没有非行为。)
1701901032
1701901033 关于通过明智并不能把高尚和公正的事情做得更好的问题,让我们稍作进一步的探讨,并从以下的意见开始。正如我们所说,有些人做了公正的事情,却不是公正的人(例如某些人做法律所规定的事情却不是自愿的,或是无知的,有时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而不是为了行为自身,虽然他们事实上做了一个贤良的人所应做的事情)。这样看来,人们须具有某种品质,使每一由此而来的行为成为善良的。我还应指出的是要通过选择,为着行为自身而行动。德性造成了选择的正确性,至于怎样按照本性来做那些经过选择的事情,那则是与德性不同的另外的能力。至于这些问题,我们须加充分注意。
1701901034
1701901035 还有一种能力,人们称之为聪明。这种能力可以把以上所说的事情树为目标,实行它们并且能够达到它们。如果目标是高尚的,那就要受到褒奖;如若是卑鄙的,就要受到谴责。所以,我们把明智的人和恶棍都称为明智,明智虽然不是一种能力,但却不可没有它。由以上所说,就可清楚,如若没有德性,那么灵魂的眼睛就不能生成这种品质。实践活动的演绎也具有本原和始点。这就是某种目的和至善(这里只从道理上讲,而不管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然而如果不存在善良的人,至善也就无从显现。因为恶意会造成歪曲,使那些实体的本原成为虚伪的东西。所以显而易见,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明智。
1701901036
1701901037 【13】 让我们回过来,再对德性作一番考察。因为德性与明智和聪明的关系相近。虽然两者不是同一个东西,但是相同。而自然德性和主要德性的关系也是这样。人们认为每一种伦理德性,对所有的人,似乎都是以某种方式自然提供的。不论公正还是节制以及勇敢都是生来就有的。不过我们还要以另外的方式来探索,提供主要善的其他方式。儿童和野兽都具有某些自然的品质,如若没有理智就会成为有害的。一个强壮却失去视力的躯体,更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看不见他在运动中就不免蹉跌,在道德领域内,情况也不两样。如若一个人有了理智,在他的行为中就大不一样了,在先前只是相似的品质,如今就成为主要德性。正如在意见方面有两类德性,聪明和明智,在伦理方面也有两类,即自然德性和主要德性。在这里没有明智主要德性就不能生成。正是这一缘故,有的人就认为全部德性都是明智。苏格拉底的探索,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在他认为全部德性都是明智时,他是错误的,在他说德性离不开明智时,就完全正确。作为这一点的证明,就是现在所有的人,在对德性作规定时,除了所说的之外,总还要加上,它是合乎正确原理的品质。只有合乎明智,这种品质才是德性。不过这里须要作一小小的改动,这种品质不但要合乎正确原理,还要与它相伴随才是德性。而明智则是关于实践活动的正确原理。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就是理性(因为全部德性都是知识)。而在我们看来德性伴随着理性。从以上所说,可以明显看出,没有明智就不存在主要的善,没有伦理德性也不存在明智。
1701901038
1701901039 (通过这个道理也可解决有人所提出的辩证说法,在他们看来德性似乎是相互排斥的,谁也没有这种天生的福分具有全部德性。所以,他只能获得这种德性,而得不到那种德性。这种看法对自然德性来说是可能的,至于说到那些总括的、不受限制的德性则不是这样。人们只要具备了明智这一种德性,就具备了全部德性。)即使明智并无实践意义,它显然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德性的一个部分。同时,没有明智也就没有正确的选择,正如没有了德性一样。因为德性提供了目的,明智则提供了达到目的的实践。
1701901040
1701901041 然而,明智并不是智慧的主宰,也不是灵魂更高部分的主宰。正如医学不是健康的主宰一样。医学并不能维持健康,而只是寻求怎样生成健康。它只是为了健康而作处治,而不是作为健康。有人也可说,政治似乎就是众神的主宰,因为在城邦中它号令一切。
1701901042
1701901043
1701901044
1701901045
1701901046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1701882552]
1701901047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第七卷
1701901048
1701901049 【1】 下面让我们开始谈一谈另一个被公认的原理,那就是在伦理方面有三类须避免的事情:邪恶、不自制和兽性。与这三者相反,其中的两类是显然可见的,这就是我们称为德性和自制的品质。与兽性相反最合适不过的是超人的德性或某种英雄和神性的品质。正如荷马关于赫克托尔对普利亚姆所作的评价,他是极其勇猛的:
1701901050
1701901051 这个人似乎是神的后裔,
1701901052
1701901053 而非凡人所生。
1701901054
1701901055 正如人们所说,有了超人的德性,人就成为神。这样的品质与兽性显然是对立的。神之没有德性正如兽之既没有邪恶也没有德性一样。神的品质比德性更加荣耀,兽性则与邪恶不是同种的。所以,人很少是神圣的,斯巴达人只有在赞扬极好的人时,才习惯说:这个人是神。可见在人们中兽性是极少的,而大多是在蛮族之中。有些人也由于疾病和伤残而成为兽性的。我们也把其罪恶超过了常人的那些人称为兽性。对于这种习性我们以后再加讨论,至于邪恶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让我们说一说不自制和无耐性、自制和忍耐。这些品质中,不能把任何一种看作和德性与邪恶相等,同时,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在种上不同的东西。如其他问题一样,在这里也是先要把各种现象摆出来,并且开始讨论其疑难之所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指出有关感受的一切公认的意见。如若困难解决了,公认的意见被接受了,即或不是全部,也是那些最主要的,那么问题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1701901056
1701901057 人皆尽知,自制和忍耐是好事情,应受到赞扬,而不自制和无耐性不是好事情,应受到责备。有自制力的人能坚持他通过理性论断所得的结论,而无自制力的人,为情感所驱使,去做明知道的坏事。有自制力的人服从理性,在他明知欲望是不好的时,就不再追随。人们认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既能自制又能忍耐。至于对一个能忍耐的人,有些人认为全都是自制,有些人则另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放纵就是不自制,不自制也就是放纵,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两件事情。有人说,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不自制的,然而有时候明智的人虽然聪明,但不能自制。此外,有些人则认为在忿怒、荣誉和收益方面是不能自制的。
1701901058
1701901059 这一些就是人们所提的种种看法。
1701901060
1701901061 【2】 问题的困难在于,一个人何以判断正确,却又不能自制呢?人们说,一个有真正知识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如果有了真正的知识那就令人奇怪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一个人为他物所掌握,像奴隶般地被牵着走。苏格拉底终生和这种说法作斗争,而认为不存在不自制,因为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最善事物的判断,而是出于无知。既然这种说法和诸现象明显背道而驰,那就应该来探索,它到底是受了什么影响。如若是无知,那就应该探索是什么样的无知。因为一个不能自制的人,除非受到什么影响,否则显然不会是有所知的。有一些人一方面同意苏格拉底的观点,一方面又不同意。他们承认科学知识力量的强大,但他们却不同意,没有人在意见认为是较好的事情上,却明知故犯。由于这个缘故,他们说一个不自制的人是由于快乐的影响而不自制,不是由于知识,而是由于意见。既然这只不过是意见而非真正的知识,它当然不会有坚强的判断力,而只是模棱两可,像三心二意的人那样。因此,对那些在强大的欲望面前动摇的人,我们可以谅解,而对于罪恶以及其他可恶的品质,是不能原谅的。此外,那最为强大的明智有抵制的能力吗?这种问题是多余的。如不能抵制,那么同一个人就既是明智的又是不能自制的了。没有哪一个人会说,有意作恶的人是个明智的人。此外,在前面已经指出过,一个明智的人是个实践着的人(对终端的、个体东西的实践),并且具有其他多种德性。
1701901062
1701901063 如若自制的人也具有强烈的不良欲望,那么自制就不是节制,节制也不会是自制。因为节制就是既不过分,也无恶意。自制的人应该如此,若不然,所有的欲望都是有益的,那么妨碍服从这种欲望的品质就是恶劣的了,这样看来自制也并不全都是良好的。如若欲望是中和的而且并无恶意,那么抗拒也就不值得骄傲,如若虽有恶意但是软弱的,那么抗拒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情。
1701901064
1701901065 此外,如若自制使一切意见都得到坚持,这甚至是件坏事情,因为意见可能是错误的,如若不自制就是放弃一切意见,那么反而是件好事,例如索福克勒斯在《伏洛克泰特》里称赞的诺普陀罗莫,因为说谎的痛苦,他不坚持做奥德修斯所劝他做的事情。
1701901066
1701901067 此外尚有诡辩论所提出的难题(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他们想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形式说出来),如若把这推论进行到底,难题就会出现,因为思索的诸环节是紧紧扣在一起的,除非有了令人满意的结论,不然它就不会停止。如若不能把论证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它就不能前进。从这种说法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德性就是愚蠢和不自制的联结,因为一个人做与不自制相反的事,并把所认为的好事当作坏事,当作是不应该做的某件事,其结果所做的将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1701901068
1701901069 此外,有的人由于被劝告去寻欢作乐,这种人被认为比那些全不计较而放纵更好些,因为他们更容易通过劝告而变好。而那种放纵的人,却是积习难返。如若他被劝告去做某些事情,也可以接受劝告而停止。现在虽然是接受了劝告,而行为却是另一回事。
1701901070
1701901071 此外,如若不自制和自制是用于一切的,那么什么是一般的不自制呢?因为谁也不会在一切方面都不自制,而我们却总是笼统地、不加区别地来说。
1701901072
1701901073 这些就是我们所碰到的那些难题。其中有一些要被摒弃,有一些要保留下来,我们所寻求的就是解决这些难题。
1701901074
[ 上一页 ]  [ :1.7019010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