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03652e+09
1701903652
1701903653 既然城邦均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由穷人与富人组成,那么一位僭主应竭力让这两种人相信,由于他的统治他们才得以延续其生存,并且彼此之间互无侵害;双方中无论哪一方强于对方,他都应设法把这一方的在野人士拉入统治阶层,其理由在于,只要拉拢了这一方,一旦情急生变时,僭主就用不着被迫解放奴隶或解除公民的武装了;因为两方中的一方再加上其已有的武装力量,平定叛乱已然是绰绰有余了。
1701903654
1701903655 再一一详述这类细节就显得多余了,因为要点已经十分明确,即僭主们应向其臣民表明自己不是一位僭主而是一,位总管家或君王,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公共利益的监护人。而且,在生活方面他应追求节制,决不能骄纵失度。此外,他还应与显贵阶层为伍,在群众面前充当平民领袖。这一切具备之后,僭主的统治就必定会变得既高尚又令人欣羡,其原由在于,被统治的臣民们变得更加良善了,他们没有受到贬抑或压制,也就不再以僭主为仇恨及畏惧的目标了;于是,僭主的统治就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此外僭主本人的性情也将陶冶得更加符合德性,至少是半具良善,或至少已经不是全恶而仅剩半恶了。
1701903656
1701903657 【12】 不用说,一切政体中最短命的就数寡头政体和僭主制或暴君制了。存在得最久的僭主制是奥萨戈拉的后代及奥萨戈拉本人在西库翁一带建立的僭政,它延续了100年之久。其长期存在的原因是,这一僭主家族对待臣民谦恭温和,并且在许多方面都遵从法律,而该家族中的克勒斯泰尼以将才著称于世,更令外人不敢轻视,该家族在诸多方面对百姓的爱护和关怀深得百姓之欢心。据传,克勒斯泰尼确实曾给(在竞赛中)判他失败的裁判员授以花冠;又有一些人说,现今坐落在西库翁的一个广场上的一座雕像就是为此人建立的。还有人说佩西斯特拉托有一次曾接受元老院的传唤,出庭受审。第二个经久的僭主政权是科林斯的库柏斯卢家族的僭政,一共持续了73年零6个月;其中库柏斯卢僭主在位30年,伯里安德在位40多年,戈尔哥斯的儿子伯萨米迪科斯在位3年。这一家族得以长期维持政权的原因与前一家族完全相同;库柏斯卢曾是一位平民领袖,在其当政期间从无卫士跟从,而伯里安德虽然身为僭主,却也能征善战。第三个经久的僭主制是佩西斯特拉托家族在雅典建立的僭政,不过其间曾有中断,因为佩西斯特拉托曾经两度被逐出雅典,所以在33年间他只做了17年的僭主,他的儿子们又主政18年,所以前后一共历时35年。在其余的僭主政权中,要数叙拉古地区的葛洛家族和希厄罗家族的僭政历时较久。然而就是这两家僭政也还称不上气数长久,总共也不过18年而已。葛洛做了7年的僭主,死于在位的第8年,希厄罗在位10年,而斯拉苏布罗在位第11个月即被逐出了本邦。其实,一切地方的一切僭政大多数都是短命的。
1701903658
1701903659 我们已经大致全部阐述了各种形式的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之毁灭以及保全的原因。在《国家篇》中,苏格拉底的确讲到了政体的更迭问题,不过他讲得并不完善。因为关于第一种也是最优秀的一种政体之所以发生变更的原因他并没有专门述及。他只是说,无物常在,一切事物都处于周期变化之中,变化的本原或始点在这样一些数目之中:“4与3相比再与5配伍所产生的两个谐数[11]”。他指的是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立体。他认为自然有时候会衍生出一些恶人,蛮横而不可救药,或许这一点他并没有说错,因为确实可能有这样一些人,不堪教育也没有希望变好。不这,为什么这样一种引起变更的本原只为他所讲的最优秀的政体所独有,而不为其他各类政体乃至世上一切变化着的事物所共有呢?或者,照他所说的那样,时间引起万物的变易,是否并非创生于同一时间的事物也可以一同发生变化?比如说,产生于变化周期(开始)的前一天的事物是否也与别的事物一同发生变化?在这一切问题之外,出于什么缘故他所讲的那种政体要转变为斯巴达式的政体呢?因为实际的情况是,所有形式的政体都更加经常地转入与其相反而不是与其相近的政体。同样的道理或质疑也适用其他各种变化情况。因为他说斯巴达式的政体转变为寡头政体,寡头政体又转为平民政体,平民政体则转为僭主制或暴君制。然而,相反的转变却确有发生,譬如平民政体更容易转为寡头政体而不是转为君主政体。
1701903660
1701903661 此外,他并没有说僭主制是否还会发生变更,以及如果发生的话,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及将会转入哪种形式的政体;大概这种原因不那么容易讲清吧。要是遵照他的原意,就应当是转入第一种或最优秀的一种政体,如此即能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形。然而,僭主制还会转为另外形式的僭主制,正如在西库翁由穆罗的僭制转变为克勒斯泰尼的僭制一样。而且,僭主制也可转入寡头制,如卡尔基城安提利昂的僭制;或转入平民制,如叙拉古葛洛家族的僭制;或转入贵族制,如斯巴达卡里劳斯的僭制,以及在迦太基的僭制。另一方面,寡头政体也可转入僭主制,就如西西里古时候的大多数寡头政体一样;例如,在勒昂提尼的寡头政体就终结于帕奈修斯的僭政,而吉拉的寡头政体则终结于克勒安德的僭政;在瑞盖俄是终结于阿那克西劳的僭政,在其他很多城邦也能见到同一方式的演变。至于说一个政体向寡头政体转化是由于统治阶层贪爱钱财、牟求暴利,而不是由于那些拥有大量财产的人认为,让完全没有财产者和拥有财产者平等地分享城邦政权是有失公正,这种说法纯属荒谬。事实上,在许多寡头政体中统治者都无法牟利,而是有各种法律明文禁止此类行为,但在实行平民制的迦太基人们却可以设法赚钱营利,可是那里至今没有发生变故。
1701903662
1701903663 而且,他说寡头政体只能在两种城邦中存在,即穷人的城邦和富人的城邦,这依然是荒谬的。一切其全体公民不拥有等量财产或者其全体公民并非都是善良之人的城邦,难道与斯巴达的情况会有出入吗?即或是没有人比以前更穷或更不穷,只要穷人的数目增加了,一个寡头政体也可能变为平民政体;反之,只要富人的力量强过了群众,而且一者蠢蠢欲动,一者却置若罔闻,一个平民政体就可能演变为寡头政体。政体更迭本有多种原因,然而他只列其一端而不计其余,即公民们由于放荡或负债而招致贫穷,仿佛全体公民或大多数公民起初都很富有似的。这是不真实的,尽管某些头面人物倘若是丧失了财产他们确乎会挑起事端,但是其他人碰上这种事情不见得就会铤而走险;而且,寡头政体并不比变成其他形式的政体更有可能转入平民政体。此外,倘若人们被排斥于名位或荣誉之外,或者蒙受了不公正或暴虐,他们就会愤而生乱,更改现行政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可能并没有由于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一切事情——他说极度的自由是人们如此行为的原因——就大量挥霍家财。又及,寡头政体与平民政体都有着多种形式,但苏格拉底在讨论政体更迭问题时,却似乎以为这两类政体均只有一种形式。
1701903664
1701903665 [1]heliaia,雅典最高法庭所在的大厅。
1701903666
1701903667 [2]mokhtheria。
1701903668
1701903669 [3]prutanis。
1701903670
1701903671 [4]antitekhnos。
1701903672
1701903673 [5]详见1284a26—36。
1701903674
1701903675 [6]to metrioteron。
1701903676
1701903677 [7]he potagogis。
1701903678
1701903679 [8]phronema,前文曾作“气宇轩昂”。
1701903680
1701903681 [9]mikropsukhos,意指心地狭窄、目光短浅之人,在伦理学中译作“小气”,与“大度”相对。
1701903682
1701903683 [10]thumos,又作“激情”等。
1701903684
1701903685 [11]harmonia,指其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和谐关系的数目,在音乐中作“和声”。
1701903686
1701903687
1701903688
1701903689
1701903690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1701882575]
1701903691 亚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第六卷
1701903692
1701903693 【1】 关于政体中的议事机构和权力机构,各种官职的设置情况和各种法庭,它们有哪些区别,以及它们中的哪一种适合于哪一种政体,我们在前面都已经论述过了。此外,我们也论述了城邦的灭亡和维持,以及它们产生的缘由和原因。
1701903694
1701903695 平民政体和其他一些类似的政体已经出现过多种形式,如若有人对它们补充给出与之在方式上适宜一致的其余某种形式,对其再进行一番考察也不坏。此外还应考察,所有说过的这些方式的结合,因为这样的结合造成各种政体的相互重叠,以致贵族政体中有寡头政体的成分,共和政体中有平民政体的成分。
1701903696
1701903697 我所说的应加以考察但至今未得到考察的这些结合,举例如下:议事机构和官员的选举采用寡头制的形式;或者诸法庭采用贵族制的形式;或者诸法庭和议事机构采用寡头制的形式,而各种官员的选举却采用贵族制的形式;以及采取某种与所有这些特定的政体不相符合的其他方式。
1701903698
1701903699 前面已经说过了哪一种平民政体与哪一种城邦相适合,或者依此而论哪一种寡头政体适合于哪一种民众,以及其余的某种政体与哪一种城邦相称。可是我们不仅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些政体中哪一种对于各城邦是最优秀的,而且还应该由此考虑到这些以及其他的政体如何才能建立起来。
1701903700
1701903701 首先让我们来说一说平民政体,因为这样同时可以使与之相对立的政体即有些人所称呼的寡头政体明确起来。为了这一研究,应当说明平民政体所有通常的性质和伴随而来的特征,因为平民政体的形式正是从这些性质和特征的结合中得以产生的,从而平民政体的差别不止一种。平民政体之所以有多种差别,其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先前说过的,即平民的差别(因为民众可以是农民、工匠或雇工,要是第二种人兼具第一种人的身分,或者是第三种人兼具前两种人的身分,平民政体就不仅会变好或变坏,而且会不复是其自身了),第二个原因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关,与平民政体相伴随的各种性质和为这一政体所固有的种种特征的相互结合造成了差异。因为有的政体具有这些性质和特征少些,有的政体则多些,有的则全部具有它们。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是很有益处的,无论这人正好想要建立新的平民政体或者只是打算改进现有的政体形式。那些政体的创立者谋求把各种政体的所有特性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准则,然而他们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正如前面我们论述城邦的灭亡和保持时所述的一样。此外让我们来说明平民政体的根本原则、习俗和所追求的目标。
[ 上一页 ]  [ :1.7019036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