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12904
(25)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6页。
1701912905
1701912906
(26)见印度教的哲学家摩陀婆对耆那教的注解。
1701912907
1701912908
(27)汉译佛经中对于耆那教的“五戒”有不同的说法。例如《释摩男本四子经》(吴支谦译)说:“诸尼犍皆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家妇女,四者不欺,五者不饮酒。”耆那教把“不畜私财”列入五戒之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无所得”的原意也是很难确切解释的。
1701912909
1701912910
(28)耆那教的种种苦行在汉译佛经中有很多记载。例如《中阿含经·优昙婆逻经》记:“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求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妊家食;……不噉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噉一口,以一口为足……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剃须发,或有拔发,或有拔须,或拔须发,或住立断坐,或修蹲行,或有卧刺,以刺为床。……或有事水,昼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夕)燃之,或事日月尊佑大德,叉手向彼。”
1701912911
1701912912
(29)据某些学者考证,耆那教所主张的永恒不朽的“解脱灵魂”是在后期才出现的,但这一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701912913
1701912914
(30)转引自亚历山大洛夫:《古代东方社会思想史》,俄文本,莫斯科,1959年,第461页。
1701912915
1701912916
(31)鲁本:《印度哲学史》,德文本,柏林,1954年,第129~130页。
1701912917
1701912918
(32)施韦泽著,罗素译:《印度思想及其发展》,英译本,伦敦,1956年,第86页。
1701912919
1701912920
(33)列宁:《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列宁全集》第17卷,第34页。
1701912921
1701912922
(34)《耆那教圣典·圣行经》,这个数字显有夸张,但可以看出它的影响。
1701912923
1701912924
(35)据白衣派传说,在旃陀罗笈多统治时,印度发生了连续十二年的饥馑,一部分教徒在贤臂的领导下,由比哈尔迁至南印度卖索尔。
1701912925
1701912926
(36)斯坦卡瓦西派反对繁琐的仪式,认为在任何场所都可举行宗教集会。
1701912927
1701912928
1701912929
1701912930
1701912931
1701912932
1701912933
1701912934
1701912935
1701912936
1701912937
1701912938
1701912939
1701912940
1701912941
1701912942
1701912943
1701912944
1701912945
1701912946
1701912947
1701912948
1701912950
印度哲学通史 第八章 佛教哲学
1701912951
1701912953
一、分期和史料
[
上一页 ]
[ :1.7019129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