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19604e+09
1701919604
1701919605 辨喜也探讨了婚姻自由问题。他对印度新旧婚姻概念作过下面的比较:“在一方面,新印度说:‘我们在选择丈夫和妻子之中应该有充分的自由,因为婚姻关涉我们将来生活的快乐与痛苦。我们必须有权依照我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决定。’在另一方面,旧印度命令说:‘结婚不是为了感官享受,而是为了传种。这是印度对于婚姻的观念。由于生育子女,你就对社会将来的好坏有贡献,负责任,因此社会有权断定你要和谁结婚,不要和谁结婚。这个结婚的方式在社会中存在着,它最能导致社会的福利,你需要为多数人的好处而放弃你个人快乐的欲望’。”(61)辨喜这种婚姻自由的概念在当时印度社会很多群众中还是一种不可想象的东西。他对于婚姻的看法较之同时代的改良主义者,甚至较之以后的甘地还要前进了一步。例如甘地虽然主张自由恋爱是婚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他还认为婚姻“必须取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并考虑到所属社会阶级的利益”(62)是更重要的条件。辨喜这种看法是他在西方游历所得的一种重要印象。
1701919606
1701919607 (1)《辨喜全集》第4卷,第110页。
1701919608
1701919609 (2)息达,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主人公英雄罗摩的妻子,以英勇、忠诚著名。沙毗德利和达磨阳蒂都是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贤妻,她们通过很多艰难困苦,以神话般的英勇,挽救了丈夫的生命。
1701919610
1701919611 (3)《辨喜全集》第4卷,第413页。着重号原有。
1701919612
1701919613 (4)《辨喜全集》第4卷,第313页。
1701919614
1701919615 (5)阿克巴(Akbar,1542~1605)印度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的统治者,曾统一北印度,进行行政改革,缓和印度当时宗教间的矛盾。他的内外措施对发展印度有一定影响。奥朗则布(Aurongzib,1618~1707),印度莫卧儿王朝后期的暴君。他对内执行教派主义的改革,对外进行了侵略战争。辨喜在这里把他比作暴君是有理由的。
1701919616
1701919617 (6)《辨喜全集》第4卷,第372~374页。
1701919618
1701919619 (7)《辨喜全集》第3卷,第245页。
1701919620
1701919621 (8)《辨喜全集》第3卷,第460页;第4卷,第317页。
1701919622
1701919623 (9)《辨喜全集》第8卷,第483~485页。着重号原有。
1701919624
1701919625 (10)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4页。
1701919626
1701919627 (11)《辨喜全集》第3卷,第191页。
1701919628
1701919629 (12)甘地:《印度自治》,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08页。引者根据原著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正。
1701919630
1701919631 (13)泰戈尔在1920年致英国牧师安特鲁(Andrew)的信,引自索奇曼孙(Sochimsen)著《泰戈尔政治哲学》一书。文中所说“漏洞”是指印度民族的弱点。
1701919632
1701919633 (14)《辨喜全集》第3卷,第214页。
1701919634
1701919635 (15)《辨喜全集》第3卷,第277页。
1701919636
1701919637 (16)《辨喜全集》第8卷,第214页。
1701919638
1701919639 (17)《辨喜全集》第5卷,第152页。
1701919640
1701919641 (18)《辨喜全集》第5卷,第81页。
1701919642
1701919643 (19)《辨喜全集》第7卷,第244页。
1701919644
1701919645 (20)《辨喜全集》第4卷,第403页。
1701919646
1701919647 (21)《辨喜全集》第4卷,第373页。
1701919648
1701919649 (22)辨喜:《从科伦坡到亚尔莫拉的讲演集》。
1701919650
1701919651 (23)《辨喜全集》第3卷,第286~289页。
1701919652
1701919653 (24)列宁:《社会主义与条教》,《列宁全集》第10卷,第65页。
[ 上一页 ]  [ :1.7019196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