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19689
(42)《辨喜全集》第5卷,第364页。
1701919690
1701919691
(43)《辨喜全集》第4卷,第383页。
1701919692
1701919693
(44)辨喜在这里采用了印度古典哲学数论派“三德”的学说。数论派认为世界的物质根源——“自性”(“原初物质”)的演化是由内部存在着的“兰德”(“三种性质”)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三德”,即萨(“喜”)、罗阇(“爱”)和多摩(“阇”)。如我国古代保存的数论经典《金七十论》所说“性变异生因,三德合生变,转故犹如水,各各德异故”。辨喜在这里给予唯心主义的解释。
1701919694
1701919695
(45)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中译本,第349页。
1701919696
1701919697
(46)《辨喜全集》第4卷,第403页。
1701919698
1701919699
(47)《辨喜全集》第4卷,第385页。
1701919700
1701919701
(48)“西欧派”这个名称在苏联和印度的研究家中都采用过。但这个名称很不确切,因为归纳入这个派别的一部分人并不是完全否认民族文化的。参见斯·姆·凯德罗娃《十九世纪下半期印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载苏联《世界文化历史通报》1959年第5期。
1701919702
1701919703
(49)《辨喜全集》第4卷,第408页及第410页。
1701919704
1701919705
(50)《辨喜全集》第4卷,第152页。
1701919706
1701919707
(51)罗易:《英文著作集》,印度拜尼尼出版社,1906年,第906页。
1701919708
1701919709
(5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4页。
1701919710
1701919711
(53)《辨喜全集》第4卷,第304页。
1701919712
1701919713
(54)《辨喜全集》第4卷,第423页。
1701919714
1701919715
(55)《辨喜全集》第5卷,第285页。
1701919716
1701919717
(56)《辨喜全集》第3卷,第291页。
1701919718
1701919719
(57)维迪雅沙加罗,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加尔各答梵文学院院长。他的《关于妇女解放论文集》(共四卷,1873年出版),对于妇女改良运动有着巨大的影响。
1701919720
1701919721
(58)《辨喜全集》第4卷,第445页。
1701919722
1701919723
(59)《辨喜全集》第3卷,第246页。
1701919724
1701919725
(60)章西女皇原名拉克希米·拜依,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中的重要领袖。她是章西邦的王后,在章西被英帝吞并后曾领导军民起义,1858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1701919726
1701919727
(61)《辨喜全集》第4卷,第409页。
1701919728
1701919729
(62)参见鲍斯(N.K.Bose):《甘地选集》,印度挪瓦吉文出版社,1957年,第276页。着重号是本书作者加的。
1701919730
1701919731
1701919732
1701919733
1701919735
印度哲学通史 五、论中国
1701919736
1701919737
辨喜在1893年曾来中国广州等地旅行,他把这次旅行所得的印象写在他给马德拉斯公众的一封信中。辨喜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起中国,并且给予很高的评价。例如,1894年他在英国伦敦的一次招待会上公开说:“我曾经在中国和日本旅行,今天,中国虽然像一个无组织的团体,但是在它伟大的盛年时期,它拥有任何国家所不知的、最可羡的组织。我们称之为现代的很多技巧和创造在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的中国人那里就使用了。”(1)辨喜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摧残下中国文化的“僵死”(他称为木乃伊式的)情形表示了无限的叹息,但他预言,中国文化必将像“凤凰一样”获得新生,担负起“综合西方和东方”文化的伟大使命。他的传记作家罗曼·罗兰曾记述过他对这一问题看法的演变过程。辨喜在初去美国时对美国文化的表面繁荣和自由抱着很大的幻想,他曾把综合东西方文化的希望寄托于美国。但他第二次去美国,经过深入地观察以后,他“愤怒地发现自己被金元的帝国主义贪婪所欺骗了”,因而他认为“美国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只有中国……才能完成(这意思是:实现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双重联合使命)”(2)。
1701919738
[
上一页 ]
[ :1.7019196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