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53134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1701953135
1701953136
天地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
1701953137
1701953138
我的灵明离开天地万物,也没有我的灵明。
1701953139
1701953140
一气流通,如何间隔!
1701953141
1701953142
放下那些教条吧。世上本没有唯心唯物,吵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唯心唯物。
1701953143
1701953144
忘记唯心和唯物之分,回忆你自己的人生体验,就能明白为什么心即是理。
1701953145
1701953146
你以为门前的山,你不见它时,便离开了你的心。真在心外吗?
1701953147
1701953148
当你说它在你心外时,你已经想它,它已在你的想念之中,已不是在你心外了。
1701953149
1701953150
在你的直接体验中,你与你所认识的对象不离不弃,不可能有绝对离心的对象。
1701953151
1701953152
OK,你可以举反例,说月球的背面我没去过,没体验过,那为什么它存在于我内心?
1701953153
1701953154
那是因为你潜意识里知道有一种可能:MayBe某天人品大爆发,中了一千万,捐给NASA作研究经费,人给你培训两周,直接跟宇航员去月球参观一把,也未尝不可。
1701953155
1701953156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1701953157
1701953158
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你必须先承认在某种条件、某种情形之下,有被你体验的可能,或体验它所产生的某种直接、间接作用的可能。如果它在任何假设之下,都不能被你体验,或被你体验到它们的作用,那你凭什么说它们存在?
1701953159
1701953160
离开了可体验的意义,就无所谓存在。
1701953161
1701953162
事物存在的意义,与可体验的意义不能脱离;事物不能离开你的心而存在,心外无物。
1701953163
1701953164
体验由心物两端构成,心物两端在体验中连为一体,使它们产生联系的是感觉。
1701953165
1701953166
望着白云,你的眼睛感觉到了。听着松涛,你的耳朵感觉到了。
1701953167
1701953168
为什么能感觉?
1701953169
1701953170
因为你的心能超越你的身体之所在,能突破实际空间的限制,“飞”到天上去感觉云,“跑”到山上去感觉松涛,将物质在空间中纵横排列的位置消弭于无形。
1701953171
1701953172
而在纯粹的感觉中,你所见到的白云,只是一团单纯的白色,你不知它是白云,亦不知它是白,因为纯粹的感觉只是突然的一感,最初无所谓是什么。
1701953173
1701953174
你之所以知道它叫“白云”而不是“黑土”,是因为你将当前所感之白云,与过去体验之白云联系到了一起,两相比较,得出结论。
1701953175
1701953176
为什么能以当前所感,融于过去?是因为你并不把现在所感固定于现在;不把过去所感固定于过去。同理,你还能结合当前预感未来。比如,当日本政府又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时,你应该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本田车停在车库里而不是开到街上去。
1701953177
1701953178
由此可见,心能自觉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此推彼,叶落知秋,归纳意义,贯通一切。
1701953179
1701953180
瓦特将蒸汽变成了蒸汽机,奥本海默将核裂变变成了原子弹,这些发明之前都不存在,之所以诞生,只源于科学家能尽量扩展其所见的当前事物的意义。
1701953181
170195318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01953183
[
上一页 ]
[ :1.701953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