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56401
别忘了旅行团还有两个老年成员梁储和蒋冕,这两个老狐狸虽然至今为止一言未发,但也是纵横江湖多年的老油条了,把他们当空气下场会很惨。
1701956402
1701956403
于是,望着朱厚照的船孤帆远影碧空尽,江彬开始谋划了。
1701956404
1701956405
兵分两路。许泰和张忠领数千禁军,日夜兼程,直趋南昌,如果王阳明还算听话,老老实实在南昌呆着,那最好不过,交接便是。
1701956406
1701956407
如果不听话,带着朱宸濠到处乱跑,也不要紧,还有张永的一路。张永带着两千人马,沿运河至杭州,驻扎恭候,江彬料定王阳明急于献俘,必沿运河北上,而杭州就是其必经之地。
1701956408
1701956409
从江彬的安排不难看出,许泰和张忠跟他关系更近。白痴都知道朱宸濠为了造反在宁府囤积了大量财物,去南昌不仅可以中饱一下私囊,更能以“附逆作乱”的名义对当地官商敲骨吸髓。这种钦差、特派员之类的工作从古至今就是肥缺。
1701956410
1701956411
跟张永则稍有嫌隙。去杭州什么都捞不着,要是不留神让王阳明跑了还得担责任,费力不讨好。
1701956412
1701956413
王阳明待在南昌,度日如年。
1701956414
1701956415
冒着灭门之祸,拼死拼活抓住了朱宸濠,却不许献俘,一帮人蝗虫过境般往南昌赶,搞不明白想干啥。
1701956416
1701956417
最令人难受的是,阳明的祖母岑氏已于上个月去世。为了平叛,他失去了为祖母送终的机会;为了等朱厚照,现在连奔丧的权利都被剥夺。
1701956418
1701956419
年迈多疾的父亲剩下的时日也已不多,自己却不能回家尽孝。莫非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的口号的意思是只许皇帝一个人尽孝?
1701956420
1701956421
各种版本的流言纷至沓来,有说朝廷怀疑自己暗通朱宸濠的,有说许泰和张忠做贼心虚要杀朱宸濠灭口的,更有说其实朱厚照早就料到朱宸濠要造反,之所以忍而不发,就是想等他公开起事后亲自将他擒获,现在却被王阳明抢了先机,因此张忠等人的意思是将朱宸濠放了,让他重整旗鼓,和朱厚照再在鄱阳湖上打一仗。
1701956422
1701956423
一夜之间,前任宁王,政治上的异见分子朱宸濠变得奇货可居,谁都想要。王阳明哭笑不得。
1701956424
1701956425
南昌又下雨了。
1701956426
1701956427
画檐滴落,帘外雨潺潺。繁花散尽,王府庭芳残。
1701956428
1701956429
宁王府的废墟给那些惺惺作态的文人又提供了一处大发黍离之悲的绝佳场所。然而,又岂止是这一处场所?按朱厚照这么折腾,难保有朝一日大明朝不会重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
1701956430
1701956431
不能坐以待毙,南昌经不起折腾了,江南经不起折腾了,必须主动出击,把朱宸濠交给朝廷。
1701956432
1701956433
然而,皇帝钧旨已下,大军行程不明,如何献俘?
1701956434
1701956435
关键时刻,阳明的故交乔宇给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1701956436
1701956437
乔宇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张永等人一入南直隶,其行军路线和日程安排就尽在其掌握之中。
1701956438
1701956439
乔宇深知王阳明的困境,立刻派人将情报传达给他。
1701956440
1701956441
王阳明权衡利弊,决定去杭州,找张永。
1701956442
1701956443
原因有二。
1701956444
1701956445
第一,张永曾经配合杨一清扳倒死太监刘瑾,多少有些是非观念;第二,“四人帮”里张永被另外三个孤立,可以争取过来。
1701956446
1701956447
第二条判断王阳明全凭直觉,没有办法,时间无多,只有赌一把了。
1701956448
1701956449
迟则生变,当晚就走。阳明押着朱宸濠,一切从简,一小队人马踏着月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南昌。
1701956450
[
上一页 ]
[ :1.7019564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