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61644
我们的结论是:
1701961645
1701961646
(1)《国语》“伶州鸠语天象”是一段政治性语言,显然是战国时人杜撰的,不能作为实际天象看待。《武成》所述史实或有一定根据,但其版本来源不清,其所述历日可能已经后人修改,不能作为考证武王克商年的主要论据来加以利用。“断代工程”所拟订的金文历谱,名实不符,月相词语涵义不明,离谱的、勉强不离谱的铭文过多,暴露了主持者缺乏应有的严肃学风,问题很多,它尚不具备用以检验诸种武王克商年的资格。
1701961647
1701961648
(2)古本《竹书纪年》史料价值极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诸多数据有一贯的正确性,它与《史记·鲁周公世家》相印证,可以把中国可信年代上推到998BC,“武王克商年”无需舍近求远查考,可直接使用古本《竹书纪年》的1027BC。夏始年也可用古本《竹书纪年》的1994BC,而不必延长到2070BC,它所记载的夏积年、商积年、周积年都是可靠的,理应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三代年表》的框架。
1701961649
1701961650
通过剖析“断代工程”对武王伐纣年求取的过程和对古本《竹书纪年》的再认识,可以看出,“断代工程”主持者研究思路有明显的偏差,其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任意性,他们号称要“走出疑古”,而实际却坠入了“怀疑真古,相信假古”的泥潭。
1701961651
1701961652
[1]《夏商周年代学劄记》,页212,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1701961653
1701961654
[2]《由岁星之记事论左传、国语之著作年代》。
1701961655
1701961657
1701961658
[4]《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考古学报,1967年2期。
1701961659
1701961660
[5]《汉书·律历志》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83年。
1701961661
1701961662
[6]《殷周金文集成》4131。
1701961663
1701961664
[7]《殷周年代考》,《文哲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武汉大学,1931年。
1701961665
1701961666
[8]《〈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文史》第二辑,1963。
1701961667
1701961668
[9]见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荀悦《前汉纪·成帝纪》引刘向语。
1701961669
1701961670
[10]见《报告》页48。
1701961671
1701961672
[11]《殷周金文集成》4273。
1701961673
1701961674
[12]《殷周金文集成》4274·1—2;4275·1—2。
1701961675
1701961676
[13]《殷周金文集成》4318·1—2。
1701961677
1701961678
[14]见《商周彝器通考》上219。《殷周金文集成》仍然收入,不以为伪。
1701961679
1701961680
[15]《夏商周年代学劄记》页162—170。
1701961681
1701961682
[16]见《夏商周年代学劄记》页171—180。这篇文章也登载于《中国古文字研究》创刊号上。
1701961683
1701961684
[17]《殷周金文集成》1·62。
1701961685
1701961686
[18]《殷周金文集成》1·274。
1701961687
1701961688
[19]《殷周金文集成》1·285。
1701961689
1701961690
[20]《殷周金文集成》5·2755。
1701961691
1701961692
[21]《殷周金文集成》5·2790。
1701961693
[
上一页 ]
[ :1.7019616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