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1704e+09
1701961704 [27]《殷周金文集成》8·4311。
1701961705
1701961706 [28]《殷周金文集成》8·4319。
1701961707
1701961708 [29]《殷周金文集成》8·4328。
1701961709
1701961710 [30]《殷周金文集成》8·4340。
1701961711
1701961712 [31]《殷周金文集成》9·4467;9·4468。
1701961713
1701961714 [32]《殷周金文集成》11·6013;16·9899;16·9900。
1701961715
1701961716 [33]《文物》1998年8期。
1701961717
1701961718 [34]《文博》1997年2期。
1701961719
1701961720 [35]《殷周金文集成》9625。
1701961721
1701961722 [36]《考古与文物》1988年3期。
1701961723
1701961724 [37]见《报告》页35“金文纪时词语涵义的归纳”。
1701961725
1701961726 [38]《殷周金文集成》2785。
1701961727
1701961728 [39]《殷周金文集成》6008。
1701961729
1701961730 [40]《殷周金文集成》5402。
1701961731
1701961732 [41]《西周铜器断代》3·83。
1701961733
1701961734 [42]《殷周金文集成》4343。
1701961735
1701961736 [43]穆晓军,《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页69—71。
1701961737
1701961738 [44]李学勤,《谈叔夨方鼎及其他》,《文物》2001年10期,页67。
1701961739
1701961740 [45]《殷周金文集成》7·3858。
1701961741
1701961742 [46]《殷周金文集成》5·2753。
1701961743
1701961744 [47]“正始石经”又名“三字石经”或“三体石经”,三国魏正始年间刊立,内容为《尚书》、《春秋》和《左传》的一部分,经文每字皆古文、小篆、隶书三体并列,其中“古文”即战国时的列国文字。“三体石经”至北齐时,始因迁徙而至散失残缺,西晋时当尚完好可用,其部分残石及历代拓本有的还保存至今。
1701961745
1701961746 [48]《西周年代考》,陈梦家著,1945年初版于成都,195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
1701961747
1701961748 [49]《六国纪年》,陈梦家著,1955年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出版。
1701961749
1701961750 [50]《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共和元年为鲁真公十五年,故此年代可十四、十五两存之。
1701961751
1701961752 [51]见王国维《古史新证》页37,第三章殷之先公先王(十五)祖某父某兄某。
1701961753
[ 上一页 ]  [ :1.7019617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