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4673e+09
1701964673
1701964674 [64]《洛阳伽蓝记》卷2,页19上。
1701964675
1701964676 [65]《水经注疏》卷16,页58上。
1701964677
1701964678 [66]《洛阳伽蓝记》卷2,页12上。
1701964679
1701964680 [67]《洛阳伽蓝记》卷3,页24上。
1701964681
1701964682 [68]《洛阳伽蓝记》卷2,页19上。
1701964683
1701964684 [69]《洛阳伽蓝记》卷5,《城北》,页38下。
1701964685
1701964686 [70]《洛阳伽蓝记》卷4,《城西》,页31上—31下。
1701964687
1701964688 [71]《洛阳伽蓝记》卷4,页32上。
1701964689
1701964690 [72]《魏书》卷113,《官氏志》,页40上—41下。
1701964691
1701964692 [73]《魏书》卷60,《韩麒麟传附子显宗传》。“以贵承贵,以贱袭贱”一语,页13下;对洛邑营建第一奏,页8上—8下;第二奏,页10上—11上。第二奏内云:“仰维太祖道武帝创基拨乱,日不暇给,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可见北魏代北旧都,即一向有身份区域的划分。
1701964693
1701964694 [74]艺文影印殿版卷48,页5上。
1701964695
1701964696 [75]《洛阳伽蓝记》卷2,页12下。
1701964697
1701964698 [76]叙述北宋汴京的名作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此书最好的注释是邓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上海,1959)。讨论唐以后坊里制的崩溃的著作很多,以加藤繁诸文为最早,皆重印于《支那经济史考证》(东洋文库,1952—1953),上、下册。
1701964699
1701964700
1701964701
1701964702
1701964703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1701959827]
1701964704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第十四章 从爱的起源和性质初测《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1701964705
1701964706 笔者六十年来专治史学,对中西文学从未受过专门训练。但第二次退休以后,不时翻检西方文哲典籍自娱,无意中发现古今中外言情文学虽浩如烟海,然其意蕴内涵能深达抽象理论层次,如爱的起源这样基本问题的,中西总计不过三部著作而已。西方文学中有弥尔顿的《失乐园》,哲学中有柏拉图的《酒谈会》,中国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本文上篇即扼要讨论此三书的相关论点,并略作比较。
1701964707
1701964708 本文下篇撷取近年西方研究爱的性质的综合著作的精要[1],结合近代心理分析学之理论与原则,来核对和评估《红楼梦》的成就和水准。本篇首先讨论贾宝玉的性格与怪癖,因为他是全书的核心。随即探究色欲和爱情的关系及其分际。最后举出实例以详细研讨曹雪芹特别提出的“意淫”的心理科学意义,并不得不对当代红学家们的诸种诠释略加检讨。
1701964709
1701964710 笔者必须声明,本文讨论范畴仅限于男女之爱,凡有关宗教、上帝、柏拉图、理想,浪漫诸式之爱,一概不论。因为“现实”的男女之爱,已经是人类文学上最普遍的主题之一了。更须郑重声明的是,笔者讨论《酒谈会》时,经过内心几度的辩论,决定完全避免涉及它的“博雅”,即使介绍它狭义的爱之时,也不得不力求简易化,否则势必要大大超过本文的范畴和本期刊所能许可的篇幅。
1701964711
1701964712 上篇 爱的起源
1701964713
1701964714 《失乐园》
1701964715
1701964716 西方对人类男女之爱的起源问题最权威的“原材料”是《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创世纪》中命令式平铺直叙的“纪事”的最精采而又最权威的诠释是英国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长达10,558行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2]。弥尔顿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仅亚于莎士比亚(1564—1616)是举世公认的,但除了专家之外,很少人知道弥氏学问之渊博。他对神学、宇宙学、天文、物理、炼丹术、化学、地质、动植物学、宗教、哲学、希腊及罗马古典文学、欧陆及英国文学几乎无一不能运用自如。在某种意义下,如以《失乐园》代表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以前之综合知识之结晶亦非过分夸张。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曾于1726—1728年访问英国两年半,以英文论弥氏之伟大史诗为法国文学所无法产生,并盛赞弥氏诠释《圣经·创世纪》之精当:“如果上帝、天使、撒旦(魔王)真正讲话,我相信他们会按照弥尔顿那样来讲。”[3]
1701964717
1701964718 《旧约·创世纪》所纪,耶合华上帝六天之内即把整个宇宙、所有非生物及生物和人类创造出来了,所以下令第七天休息。在第六天,“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并给人以管理一切陆、海、空中动物的特权。这天“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女。上帝就赐福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旧约》此处叙事显然前后有矛盾,男人女人既于第六天已经造出来,而且还经过上帝赐福、俾能在大地上无限繁殖,可是第二章立伊甸园(Eden)以安置人时,却只有一个男人,上帝又说“那人独居不好,他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合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他(她)到那人跟前。……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众所周知,男人就是人类始祖亚当(Adam),女人就是他的妻子夏娃(Eve)。由于夏娃受了蛇的诱惑,摘下“知识之果”吃了下去,而且使亚当也吃,因此对赤身露体感到羞耻,被逐出伊甸园,永远失去了长生,就像其他动物一样总逃不了死亡。这就是著名的“失足”或“堕落”(fall)和“原罪”(original sin)。“失足”和“原罪”过去两千年来为西方教会人士、神学家、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等写作中最通常主题之一,而以艺术技巧结合义理人性诠释爱的起源最明澈的,首屈一指当推《失乐园》。
1701964719
1701964720 《失乐园》排场之大,意蕴之深,艺术手法之灵活多样,无韵诗体节奏音响之卓越,早有公论。本文本节只能就远隔数千行、分散十二卷中直接有关爱的起源部分抽出,按事态发展程式,作一摘要。
1701964721
1701964722 首先必须指出,弥氏对伊甸园有多次多维度的描写,巧妙地以园中景物托衬亚当和夏娃的情绪。亚当入世初醒、睡眼惺忪之际,已发觉四周有平畴绿野、丘陵鸣泉、林木垂荫、百花锦簇、仙果累累、甘芳欲滴,真如原诗中屡度综述,色(sight)、香(smell)、味(taste)无不具备,供他摘食享用。动物方面,猛如狮虎,驯若麋鹿,莫不和祥共处,各自成双,嗅吻狎昵。好一派春日迟迟,懒洋洋单身汉奈何不得的醉人情景!
[ 上一页 ]  [ :1.7019646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