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65018
徽州对新作物记载的忽略,似乎代表了一般皖南诸府州县。据我涉猎所及,皖南对美洲作物最早的记载是乾隆1792《广德州志》,载有玉蜀黍、番薯和落花生。美洲作物见于皖南文献如此之晚,肯定是与史实不符的。
1701965019
1701965020
兹将落花生较早记载,早期及晚期特殊俗名排列于下:
1701965021
1701965022
1.嘉靖1538江苏《常熟县志》,“落花生”。
1701965023
1701965024
2.黄省会(1490—1540),《种芋法》,“落花生”,产嘉定。
1701965025
1701965026
3.王世懋,《学圃杂疏》(序1587),“落花生”,产嘉定。
1701965027
1701965028
4.万历1604江苏《崇明县志》,“落花生”。
1701965029
1701965030
5.万历1605江苏《嘉定县志》,“落花生”。
1701965031
1701965032
6.万历1608浙江《仙居县志》,“落花生”。
1701965033
1701965034
7.万历1609浙江《钱塘县志》,“落花生”。棣案:明代方志及著录仅限于此。福建沿海为花生入输主要地区之一,且晚明及清初浙江方志数种皆曰落花生种自闽中。足征福建方志遗漏之多。
1701965035
1701965036
8.方以志,《物理小识》(1664版)卷6,页29下至30上:“落花生……一名土露子。”
1701965037
1701965038
9.叶梦珠,《阅世编》(清初),“落花生”,“万寿果”,“长生果”。松江府属皆有,一般视为珍品。
1701965039
1701965040
10.康熙1684江苏《高邮州志》:“落花生,名地果,又名滴露生。”
1701965041
1701965042
12.康熙1684陕西《华州志》:“万寿果”。
1701965043
1701965044
13.康熙1685江苏《扬州府志》卷7,页12下:“落花生,《高邮志》名地果,又名无花果,以不花而实也,即滴花生。”
1701965045
1701965046
14.屈大均,《广东新语》(序1700)卷27,页322下至33上,落花生当17世纪末在广东已相当普遍。
1701965047
1701965048
15.雍正1730广东《惠安县志》,“落花生”,“地豆”。
1701965049
1701965050
16.乾隆1738云南《弥勒州志》,“落地松”。
1701965051
1701965052
17.乾隆1748江苏《淮安府志》,“长生果”。
1701965053
1701965054
18.乾隆1758广东《廉州府志》,“地豆,一名落花生”。
1701965055
1701965056
19.乾隆1769广西《梧州府志》,“落花生……岭南人呼为豆魁”。
1701965057
1701965058
20.乾隆1782山东《邱县志》,“落花甜,颇少”。
1701965059
1701965060
21.嘉庆1799广西《全州志》,“人参豆”。
1701965061
1701965062
22.李调元(1734—1803),《南越笔记》(《丛书集成本》)卷1,页195:“落花生……味甘以清,微有参气,亦名落花参。”
1701965063
1701965064
23.嘉庆1811广东《雷州府志》,“番豆”。
1701965065
1701965066
24.道光1825四川《绥靖屯志》,“延寿果,又名长生果”。
1701965067
[
上一页 ]
[ :1.7019650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