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5101e+09
1701965101
1701965102 落花生……向皆南雄与南安产也。近来瑞之浮四里人多种之。生殖繁茂,每种一亩,约收二三石不等。其苗可粪田,每年互相更代,且其田不粪而自肥饶,土人云较之种烟,本少而利尤多云。
1701965103
1701965104 同治1868《南安府志》卷2,页40上至41下,对物产记载极简,但强调了落花生在南康的高度商品化,南康人不少因以致富。
1701965105
1701965106 西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诸省方志足堪补充《滇海虞衡志》中综括性的叙述。
1701965107
1701965108 (甲)广西省
1701965109
1701965110 1.乾隆1742《南宁府志》。
1701965111
1701965112 2.乾隆1769《梧州府志》卷3,页15下:“落花生,……岭南人呼为豆魁……虽亦名豆,实蔬品也。”
1701965113
1701965114 3.嘉庆1800《广西通志》卷89,《物产》,桂林府,落花生,出全州。亦见嘉庆1799《全州志》,“人参豆”。
1701965115
1701965116 4.道光1828《庆远府志》,页8、页16上:“落花生,食不尽用以榨油。”
1701965117
1701965118 5.道光1831《博白县志》卷12,页22上:“落花生,……近来出产愈多。博邑农民之利,稻谷外,惟此为最。”
1701965119
1701965120 6.同治1872《浔州府志》卷8,页2上:“地豆,即落花生。浔州烟草之外,惟地豆最盛。……每年出息,可抵谷石之半。”
1701965121
1701965122 7.光绪1876《上林县志》,“地豆”。
1701965123
1701965124 8.光绪1876《新宁州志》,“地蚕”。
1701965125
1701965126 9.光绪1890《富川县志》。
1701965127
1701965128 10.光绪1892《镇安府志》,落花生种植相当普遍。
1701965129
1701965130 11.光绪1893《贵县志》卷1,页2上:“落花生……各里寨,畬岭者多种之。……各商采买榨油,每年不下千数万斤,亦土产之大宗者。瘠土之民,并无谷粒,其完粮完婚之事多借此。”
1701965131
1701965132 12.光绪1894《郁林州志》。
1701965133
1701965134 (乙)云南省
1701965135
1701965136 1.乾隆1739《弥勒州志》,“落地松”。
1701965137
1701965138 2.乾隆1760《东川府志》。
1701965139
1701965140 3.乾隆1765《永北府志》。
1701965141
1701965142 4.乾隆1790《腾越州志》。
1701965143
1701965144 5.乾隆1791《蒙自县志》,“落地松”。
1701965145
1701965146 6.嘉庆1799《临安府志》。
1701965147
1701965148 7.道光1829《寻甸州志》。
1701965149
1701965150 8.道光1848《广南府志》。
[ 上一页 ]  [ :1.7019651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