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5478e+09
1701965478 雍正1733《广西通志》卷89,桂林府记有玉蜀黍,卷92,浔州府“玉米各州县出”。雍正1734《山西通志》和雍正1735《陕西通志》都以“玉蜀秫”为常产。西北早期方志较少,但乾隆1736《陇西志》和乾隆1788《皋兰县志》都有“玉麦”。道光1832《兰州府志》卷5,页30上,更进一步说明:“玉麦……则处处产焉。”康熙1711的《盛京通志》即已载有玉蜀黍,乾隆1781的《热河志》中的“包儿米”绝不是新引进的,而是已有一段种植的历史。从玉蜀黍在全国传播的概况看来,四川在明末清初的一大空白,完全是由于文献的疏阙。
1701965479
1701965480 兹将各地玉蜀黍俗名列举如下:
1701965481
1701965482 1.玉蜀黍(正式植物学名称,始于《本草纲目》)
1701965483
1701965484 2.御麦
1701965485
1701965486 3.玉麦
1701965487
1701965488 4.番麦
1701965489
1701965490 5.西番麦
1701965491
1701965492 6.包谷
1701965493
1701965494 7.玉芦 康熙1683浙江《天台县志》。
1701965495
1701965496 8.玉芦穄 乾隆1750江苏《如皋县志》。
1701965497
1701965498 9.玉芦秫 乾隆1748江苏《淮安府志》。
1701965499
1701965500 10.广东芦 康熙1683浙江《天台县志》。
1701965501
1701965502 11.御高粱 屈大均,《广东新语》。
1701965503
1701965504 12.玉膏黍 同上。
1701965505
1701965506 13.珠穄 光绪1892浙江《永康县志》。
1701965507
1701965508 14.玉豆 光绪1885山东《日照县志》。
1701965509
1701965510 15.玉粒 咸丰1851贵州《安顺府志》。
1701965511
1701965512 16.玉粟 道光1847贵州《广顺州志》。
1701965513
1701965514 17.玉秫 康熙1695云南《宁州志》。
1701965515
1701965516 18.玉秫麦 嘉庆1814四川《犍为县志》。
1701965517
1701965518 19.玉黍 乾隆1768江西《南安府志》。
1701965519
1701965520 20.须粟 乾隆1784江西《萍乡县志》。
1701965521
1701965522 21.米囊子 同上。
1701965523
1701965524 22.罂子粟 同上。
1701965525
1701965526 23.象谷 同上。
1701965527
[ 上一页 ]  [ :1.7019654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