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69968
1701969969
③ 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树身高达山头,树干七八十尺以上才生枝。这是形容树的高大。
1701969970
1701969971
1701969972
④ 旁:旁枝(《释文》引崔说)。
1701969973
1701969974
⑤ 匠伯:“伯”,《释文》引崔本作“石”。按石是工匠之名,“伯”指工匠之长。
1701969975
1701969976
⑥ 厌观:饱看。
1701969977
1701969978
⑦ 果蓏(luǒ)之属:果瓜之类。
1701969979
1701969980
成玄英说:“在树曰‘果’,柤梨之类;在地曰‘蓏’,瓜瓠之徒。”
1701969981
1701969982
⑧ 辱:扭折。
1701969983
1701969984
章炳麟说:“《释名》:‘辱,衄也。’言折衄也。此‘辱’字借为‘衄’义,为折衄。”
1701969985
1701969986
⑨ 泄:当读为曳,牵引(俞樾说)。
1701969987
1701969988
⑩ 奈何哉其相物也:为什么还要拿我去类比文木呢?此承上“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而言。“相”,相互。“物”,类(《左传》:“与吾同物”,注:“物”,类也)。“相物”,即相互类比。
1701969989
1701969990
⑪ 诊:通“畛”,告。
1701969991
1701969992
王念孙说:“向秀司马彪并云:‘诊,占梦也。’案下文皆匠石与弟子论栎社之事,无占梦之事。‘诊’当读为‘畛’。《尔雅》云:‘畛,告也。’郭《注》引《礼》曰:‘畛于鬼神。’‘畛’与‘诊’,古字通。此谓匠石觉而告其梦于弟子,非谓占梦也。”
1701969993
1701969994
⑫ 趣取:意在求取。
1701969995
1701969996
释德清说:“趣,乃意趣,犹言意思也。”
1701969997
1701969998
⑬ 诟厉:辱骂。
1701969999
1701970000
⑭ 义喻:“义”有两解:一训为仪,即外观;一作常理(宣颖《注》)。“喻”,通行本作“誉”,依世德堂本及卢文弨校改。“义喻”可解释为:㈠从外观来了解;㈡从常理来衡量。今译取后者。
1701970001
1701970002
【今译】
1701970003
1701970004
有个名叫石的木匠往齐国去,到了曲辕,看见有一棵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可以供几千头牛遮荫,量一量树干有百尺粗宽,树身高达山头,好几丈以上才生枝,可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观赏的人群好像集市一样,匠伯不瞧一眼,直往前走。
1701970005
1701970006
他的徒弟站在那儿看了个饱,追上匠石,问说:“自从我拿了斧头跟随先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木材。先生不肯看一眼,直往前走,为什么呢?”
1701970007
1701970008
回说:“算了吧,不要再说了!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很快就会沉没,用它做棺椁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具很快就会折毁,用它做门户就会流污浆,用它做屋柱就会被虫蛀,这是不材之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1701970009
1701970010
匠石回到家,夜里梦见栎社树对他说:“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相比呢?把我和有用之木相比吗?那楂梨橘柚,瓜果之类,果实熟了就被打下来,打下来后树身也会被糟蹋;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下来。这都是由于它们的才能害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而中途就夭折,这都是自己显露有用招来世俗的打击。一切东西没有不是这样的。我求做到无所可用的地步,已经很久了,几乎被砍死,到现在我才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的大用。假使我有用,我还能长得这么大吗?而且你和我都是物,为什么还要拿我去类比文木呢?你是将要死的散人,又怎能知道散木呢?”
1701970011
1701970012
匠石醒来把梦告诉他的徒弟。徒弟说:“它意在求取无用,为什么要做社树呢?”
1701970013
1701970014
匠石说:“停!你别说了!栎树也不过是寄托于社,使那些不了解它的人訾议它。假使它不做社树,岂不就遭到砍伐之害吗,况且它用以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你只从常理来度量它,不是相差太远了吗?”
1701970015
1701970016
五
1701970017
[
上一页 ]
[ :1.7019699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