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3231
② 人卒:即民众。见〈秋水〉、〈至乐〉、〈盗跖〉篇。
1701973232
1701973233
③ 原于德而成于天:“德”者,自得。“天”者,自然(王懋竑《庄子存校》)。
1701973234
1701973235
④ 天德:体现天地自然理法的一种存在方式(福永光司说)。
1701973236
1701973237
⑤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名正:“名”原作“君”。依严灵峰之说改。
1701973238
1701973239
严灵峰先生说:“钱穆曰:‘按“君”或“名”字之讹。’钱说是也。按:《论语》:‘名不正,则言不顺。’反之,‘言’顺则‘名’正,故云:‘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名正。’‘言’与‘正’上下相蒙,兹依钱说并文义臆改。”
1701973240
1701973241
⑥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从道的观点广泛地看来,万物的对应都已齐备。
1701973242
1701973243
林希逸说:“万物之间,未有无对者。有寒则有热,有雌则有雄;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个个相应,皆出自然。故曰: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1701973244
1701973245
⑦ 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今本作“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陈碧虚《庄子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改。
1701973246
1701973247
刘文典说:“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作‘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典案:江南古藏本是也。下文‘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即承上‘道’‘德’‘义’而言。今本敚一句,‘义’讹为‘道’,则与下文不相应矣。”(《庄子补注》)按王叔岷《校释》所说同。
1701973248
1701973249
日本福永光司说:“天地自然的秩序是所有秩序的根本,存在于天地宇宙间的普遍性的秩序,就是‘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中的普遍性的价值,而以‘道’为基础的存在方式为‘德’。”(《庄子》外篇解说,第144页)
1701973250
1701973251
⑧ 上治人者,事也:上位的治理人民,是各任其事。
1701973252
1701973253
郭象说:“使人人各得其事。”
1701973254
1701973255
成玄英说:“虽则治民,因其本性,物各率能,咸自称适。”(成玄英《疏》)
1701973256
1701973257
⑨ 兼于:统属于。
1701973258
1701973259
⑩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老子》五十七章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1701973260
1701973261
⑪ 记曰:“记”,谓古书之记载,不指定某书(李勉说)。按《释文》:“云老子所作。”成《疏》:“语在《西升经》。”皆非。
1701973262
1701973263
【今译】
1701973264
1701973265
天地虽然大,演化却是均匀的;万物虽然多,条理却是一致的;民众虽然多,主政的却是君主。君主任事是依据着“德”而成全于天然,所以说,远古的君主治理天下,出于无为,顺任自然就是了。
1701973266
1701973267
从“道”的观点来看言论,天下的名称都合理;从“道”的观点来看分际,君臣的名分都明显;从“道”的观点来看才能,天下的官员都尽职;从“道”的观点广泛地看来,万物的对应都齐备。所以通达于天的是“道”;顺适于地的是“德”;周行于万物的是“义”;上位的治理人民,是各任其事;才能有所专精,是技艺。技术统属于事,事统属于义理,义理统属于德,德统属于道,道统属于天。所以说:古时候养育百姓的,〔君主〕不贪欲,天下便可富足;自然无为,万物便将自化;清静不扰,百姓便能安定。古书上说:“贯通于道而万事可成,无心获取而鬼神敬服。”
1701973268
1701973269
二
1701973270
1701973271
夫子①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②焉。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③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④,沛乎其為萬物逝⑤也。若然者,藏金於山,沈珠於淵⑥,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⑦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⑧,萬物一府,死生同狀⑨。”
1701973272
1701973273
【注释】
1701973274
1701973275
① 夫子:庄子(《释文》引司马彪说);门人记庄子之言(陈寿昌《正义》)。按成玄英认为是指老子,宣颖以为乃指孔子,皆非。
1701973276
1701973277
严灵峰先生说:“就文气观之,文似庄子;从以外文字察之,有与儒家及〈天下〉篇相近者;其文出于庄周后学殆属可信。当依司马彪说:‘夫子’为‘庄子’也。”严说是。
1701973278
1701973279
② 刳(kū)心:剔去其知觉之心(林希逸《口义》);去其私以入于自然(林云铭《庄子因》)。
1701973280
[
上一页 ]
[ :1.701973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