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75663e+09
1701975663
1701975664 ⑤ 意之所不能致者:“致”上原有“察”字。依马叙伦、严灵峰之说删。
1701975665
1701975666 马叙伦说:“按‘察’字羡文。”
1701975667
1701975668 严灵峰先生说:“按:上文:‘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论’与‘致’对文,故此当云:‘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此‘致’字乃《礼记》《大学》‘致知’之‘致’,有‘察’字则文赘矣。疑系衍文,兹删去。”(《道家四子新编》五六三页)
1701975669
1701975670 ⑥ “是故大人之行……约分之至也”:这一段文字(共110字)与上文不相连续。上文讨论河伯提出的“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问题,北海若的回答到“不期精粗焉”已告段落,也把问题交代清楚。这里突然冒出和上下文义不相干涉的一段,显系他文错入,或为后人羼入,当删。
1701975671
1701975672 【今译】
1701975673
1701975674 河神说:“世俗的议论者都说:‘最精细的东西是没有形体的,最广大的东西是没有外围的。’这是真实的情况吗?”
1701975675
1701975676 北海神说:“从小的观点去看大的部位是看不到全面的,从大的观点去看小的部位是看不分明的。所以说是各有所偏执,这是情势如此的。‘精’是微小中最微小的;‘垺’是广大中最广大的;所谓精小粗大,乃是期限有形迹的东西;至于没有形迹的东西,便是数量都不能再分了;没有外围的东西,便是数量也不能穷尽了。可以用语言议论的,乃是粗大的事物;可以用心意传达的,乃是精细的事物;至于语言所不能议论、心意所不能传达的,那就不期限于精细粗大了。”
1701975677
1701975678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①?惡至而倪小大?”
1701975679
1701975680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爲稊米也,知毫末之爲丘山也,則差數覩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②;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覩矣。③
1701975681
1701975682
1701975683 “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④;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⑤。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爲常也。梁麗⑥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⑦,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⑧,言殊技也;鴟(鵂)⑨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目⑩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⑪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⑫。帝王殊禪⑬,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1701975684
1701975685 【注释】
1701975686
1701975687 ① 恶至而倪贵贱:何至而分贵贱。“倪”,端倪,有区别之义。
1701975688
1701975689 ② 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同于〈齐物论〉:“物固有所然,无物不然。”
1701975690
1701975691 ③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然”,犹“是”(成《疏》)。“自然而相非”,即自以为是而互相菲薄。“趣操”,情趣志操(成《疏》)。“操”疑“捨”字之误,“趣捨”即取舍(刘文典《补正》)。此说亦可存。
1701975692
1701975693
1701975694 王仲镛说:“这里,庄子有意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忽视相对事物中的绝对性,把不同的趣向等同起来,即所谓‘均异趣’。而其目的则在于使人破除偏执,扩大视野。在同一章中,他除‘以趣观之’而外,一气还提了‘以道观之’、‘以物观之’、‘以俗观之’、‘以差观之’、‘以功观之’等等一系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构成了他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但是也该看到,在特定情况下,庄子也是并不完全否认事物的绝对性的。〈逍遥游〉中的大鹏和蜩(以及斥与学鸠),庄子就没有忽视它们之间的‘大小之辩’。”
1701975695
1701975696 ④ 之哙让而绝:战国时代燕王哙接受苏代的意见,仿效尧舜的禅让,将王位让给宰相子之(公元前三一六年),引起国人不满,招致内乱,齐宣王来伐,杀燕王及子之。
1701975697
1701975698 ⑤ 白公争而灭:白公名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起兵争国,为叶公子高所杀,事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及《史记楚世家》。
1701975699
1701975700
1701975701
1701975702
1701975703 ⑥ 梁:即樑;屋栋。“丽”,作“”,已见于〈人间世〉(“高名之丽”)。
1701975704
1701975705
1701975706
1701975707 郭庆藩说:“案:司马训‘梁丽’为‘小船’,非也。俞氏以为‘楼车’,亦近附会。考《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梁’,即此所云‘梁丽’也。”
1701975708
1701975709 ⑦ 骐骥骅骝:都是骏马。“骐骥”,古称千里马(指一天能行千里)。“骅骝”,周代良马(周穆王八骏马之一)。
1701975710
1701975711 ⑧ 狸狌:见〈逍遥游〉篇。“狸”,即猫。“狌”,同“鼪”,即鼬,俗称黄鼠狼。
1701975712
[ 上一页 ]  [ :1.7019756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