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5922
1701975923
三
1701975924
1701975925
孔子遊於匡①,衛人圍之②數帀③,而弦歌不惙④。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
1701975926
1701975927
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⑤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之時⑥而天下無窮人⑦,非知得也;當桀紂之時而天下無通人⑧,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⑨者,獵夫之勇也;白刄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⑩矣,吾命有所制矣。”
1701975928
1701975929
無幾何,將甲者⑪進,辭曰:“以爲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講辭而退。”
1701975930
1701975931
【注释】
1701975932
1701975933
① 匡:卫国地名,在今河北长垣县西南。
1701975934
1701975935
② 卫人围之:“卫”原作“宋”,字之误(成《疏》)。匡是卫地,当据司马彪之说改正。
1701975936
1701975937
司马彪说:“‘宋’当作‘卫’。匡,卫邑也。卫人误围孔子,以为阳虎。虎尝暴于匡人。”
1701975938
1701975939
③ “帀(zā)”,同“匝”。周。
1701975940
1701975941
④ 惙:同“辍”,止。赵谏议本作“辍”。
1701975942
1701975943
⑤ 讳穷:讳忌道行不能通达。这里的“穷”不是指物质生活上的贫困,乃是指道行不张。成《疏》:“穷,否塞。”是。
1701975944
1701975945
⑥ 当尧舜之时:“之时”二字通行本缺。据陈碧虚《阙误》引张君房本补。下句“桀纣”同。
1701975946
1701975947
刘文典说:“‘尧舜’、‘桀纣’下‘之时’二字旧敚。……《疏》:‘夫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太平;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暴乱。’是所见本亦并有此二字。”
1701975948
1701975949
⑦ 穷人:不得志的人。
1701975950
1701975951
⑧ 通人:得志的人。
1701975952
1701975953
⑨ 陆行不避兕(sì)虎:《老子》五十章作“陆行不遇兕虎”。
1701975954
1701975955
⑩ 处:安息(成《疏》)。
1701975956
1701975957
⑪ 将甲者:“将甲”,本亦作“持甲”(《释文》)。将,帅(马叙伦《义证》引《说文》)。“将甲者”,即帅兵者。
1701975958
1701975959
李勉说:“傅世铭曰:‘将,率也’。‘甲’,指士兵。‘将甲者’,谓率领士兵之人。”
1701975960
1701975961
【今译】
1701975962
1701975963
孔子周游到匡,卫国人把他重重围住,然而他还是不停止弹琴歌唱。子路进见孔子,问说:“为什么先生还这样快乐呢?”
1701975964
1701975965
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要讳忌道行不能通达已经很久了,然而还是不免潦倒,这是命啊!我希望我的道行通达已经很久了,然而还是不能得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慧高超;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得志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低落;这是时势造成的。在水里行走不躲避蛟龙,这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野牛和老虎,这是猎人的勇敢;光亮的刀子横在面前,把死亡看得和生存一样,这是烈士的勇敢;知道穷困是由于天命,知道通达是由于时机,遇着大难并不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你憩憩吧!我的命运受到了限定的。”
1701975966
1701975967
不多一会儿,有个带着兵器的军官进来,道歉说:“我们把你当作阳虎,所以围住你。现在才知道你不是,我们撤退围兵,向你道歉。”
1701975968
1701975969
四
1701975970
1701975971
公孫龍①問於魏牟②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③;然不然,可不可④;困百家之知,窮衆口之辯;吾自以爲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⑤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⑥,敢問其方。”
[
上一页 ]
[ :1.7019759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