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88413e+09
1701988413
1701988414 所以,高度的道德应该是忘悲忘欢,不喜不怒,无好无恶。高度的静止是专一,不因为外界变化而动摇,高度的虚空是宽容,不去触犯外界。高度的恬淡是独立,不去联络外界。高度的纯粹是和谐,不去干涉外界。
1701988415
1701988416 恬淡,寂寞,虚空,静止,无为,这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不可分割,自成体系。与此标准相反,悲欢,喜怒,好恶,消耗人的精力;动摇,触犯,联络,干涉,消耗人的体力。体力消耗不止不休,便会累垮。精力消耗没完没了,便会憔悴。这些憔悴累垮的人,在持不同政见的隐士阶层,在肩承传统文化的学士阶层,在各级掌权的显士阶层,最为常见。
1701988417
1701988418 请观察瓶水、缸水、池水、河水、海水,就能了解水性,水性喜清。滤去杂质,水便清了。水性喜平。不去搅动,水便平了,水性不喜封闭。一封闭就溷浊再不清了。看得出来,水在模仿天气。天气,扫除杂雾便晴,风不吹动便静,阴云密闭又溷浊不晴了。所以水性乃天德的投影。人也能模仿水性,效法天德吗?能。改掉习染的杂质,便清纯了。不受外物的摇动,便平静了。断绝外交,不去联络外界,便恬淡了。开放自身,宽容一切,便虚空了。纵然有所活动,也不是有意图的,便谐和于大自然了。这里说的乃是保养精神的方法哟。
1701988419
1701988420 江南吴国越国,冶炼工艺俱精,锻打宝剑,天下闻名,谁购得吴越剑,皆会锁藏箱匣,视为传家之宝,不愿佩戴,不敢妄用。养精的道理与蓄锐相同,人的精神岂可妄用。
1701988421
1701988422 人身上最具有能动性的便是精神。精神外射,穿透任何屏障,射向东西南北无限远,上穿天,下透地,无所不射。精神遥感万物,遥控万物,遥变万物,遥养万物。人的精神乃宇宙精神的分支。精神来无影去无踪。精神是人体内的上帝,具备造化功能,等同皇天后土。
1701988423
1701988424 四、圣人守好精神
1701988425
1701988426 大道纯粹朴素,简单明白。修道者放弃了许多东西,但有一样必须守住,就是精神。精神守好,灵魂与肉体就不再矛盾,就不再分裂,就合二而一了。这个一便是圆融自足的小宇宙。这个一与大宇宙息息相通,同步运行,密合自然原理,修道者由此而得道焉。难怪俗话说:“世人金钱挂帅。清官名声要紧。贤士追求理想。圣人守好精神。”
1701988427
1701988428 大道的朴素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洁白,拒染悲欢喜怒好恶种种感情色彩。大道的纯粹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无为,面对外界,拒不动摇,拒不触犯,拒不联络,拒不干涉。洁白了,无为了,精神当然不至于虚耗了。
1701988429
1701988430 能圆满体现洁白无为的乃能称为真人,真人亦即至人,到顶的人,拔尖的人。
1701988431
1701988432
1701988433
1701988434
1701988435 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1701985816]
1701988436 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缮性
1701988437
1701988438 –-好多人在表演倒挂金钩
1701988439
1701988440 本篇引读
1701988441
1701988442 篇首原文二字做了篇名。缮性,修复天性。
1701988443
1701988444 本篇强调心态恬静,自然合道,也就不看重得失与荣辱,能够自安于淡泊了。
1701988445
1701988446 第二章对远古蒙昧生活一味赞美,称为“至德之世”,而对后世文明社会却厉声谴责。庄周确实是反对社会进化论的,他认为社会愈往后愈糟糕。今人骂他“反动”,非无据也。其实他这样说,只是为了宣传他的无为主义罢了。
1701988447
1701988448 一、安恬守静出智慧
1701988449
1701988450 这样的人很不少吧,早在童年已被儒师灌了一脑袋的仁义礼乐,塞了一肚皮的富贵荣华。天性被扭曲了,正德被扳歪了。一副庸俗嘴脸,不好恭维他。现在据说醒悟,他要发愤求学以恢复天性,他要深刻反思以回归正德。问他:“求学学什么?”他答:“读儒圣的书。”问他:“反思怎样思?”他答:“听儒贤的话。”他哪知道,那些书愈读天性愈渺茫,那些话愈听正德愈遥远。糊涂虫是这类人的共名,我还能说什么。
1701988451
1701988452 古人修道,不在乎读不读,不在乎听不听,总在恬静。安恬守静自然能培养出智慧来。智慧培养出来,不拿到社会上去滥用,还须用于自我反剩这便是用智慧反哺恬静了。智慧与恬静循环不已的互相促进,以恢复天性的和谐,从而得道。古人修道,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别人得助,也许从此走上正路,但是这种影响是潜默的,非强加的。以自己的德行强加别人,只能扭曲别人的天性。
1701988453
1701988454 二、社会愈发展愈恶劣
1701988455
1701988456 太古时代,人类日子过得混混茫茫,共同分享恬淡。
1701988457
1701988458 彼此甘于寂寞。那时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各自安静,互相谐和。鬼神都无为,不制造麻烦,一年四季循环有序,从不乱套,一切生命活够天年,从不短寿。人固然已掌握相应的知识,但是不去推广应用。这是最单一的至德之世,连酋长也没有。当时大家做任何事一律随顺自然,根本不必有为,所以无为而治都还谈不上呢。
1701988459
1701988460 后来才是远古时代,非单一的至德之世,上有酋长了,下有百姓了。大酋长燧人发明用火,大酋长伏羲发明畜牧,他们相继以无为治天下,由于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人类日子过得好了。虽然仍是至德之世,大家顺随自然,毕竟难返单一状态。这是德衰了的结果。
1701988461
1701988462 再后来德更衰,国王取代了大酋长,炎帝黄帝相继以有为治天下。这是有德之世,大家不再顺随自然,生活方式开始装模作样。所幸者尚安定,百姓得过且过。
[ 上一页 ]  [ :1.7019884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