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14439e+09
1702014439 “徼”,前人有几种解释:一、归结;如王弼注:“徼,归终也。”二、作“窍”;如黄茂材本为“窍”。马叙伦说:“徼当作窍,《说文》:‘窍,空也。’”(《老子校诂》)三、作“皦”解;如敦煌本为“皦”。朱谦之说:“宜从敦煌本作‘曒’。……‘常无观其妙’,‘妙’者,微眇之谓,荀悦《申鉴》所云:‘理微谓之妙也。’‘常有观其曒’,‘曒者’,光明之谓,与‘妙’为对文,意曰理显谓之曒也。”四、边际;陆德明说:“徼,边也。”(《老子音义》)董思靖说:“徼,边际也。”(《道德真经解》)陈景元说:“大道边有小路曰徼。”吴澄说:“徼者,犹言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是也。”今译从四,姑译为“端倪”。
1702014440
1702014441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以“无”“有”为读,有以“无欲”“有欲”为读。王弼以“无欲”“有欲”作解,后人多依从,然本章讲形而上之“道”体,而在人生哲学中老子认为“有欲”妨碍认识,则“常有欲”自然不能观照“道”的边际。所以这里应承上文以“无”“有”为读。再则,《庄子·天下篇》说:“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庄子所说的“常无有”就是本章的“常无”“常有”。兹例举自宋代王安石至当代高亨各家见解于下,俾供参考:
1702014442
1702014443 王安石说:“道之本出于无,故常无,所以自观其妙。道之用常归于有,故常有,得以自观其徼。”
1702014444
1702014445 苏辙说:“圣人体道以为天下用,入于众有而‘常无’,将以观其妙也。体其至无而‘常有’,将以观其徼也。”(《老子解》)
1702014446
1702014447 王樵说:“旧注‘有名’、‘无名’,犹无关文义;‘无欲’、‘有欲’恐有碍宗旨。老子言‘无欲’,‘有欲’则所未闻。”(《老子解》)
1702014448
1702014449 俞樾说:“司马温公、王荆公并于‘无’字‘有’字终句,当从之。下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正承‘有’‘无’二义而言,若以‘无欲’‘有欲’连读,既‘有欲’矣,岂得谓之‘玄’?”(引自《诸子平议》)
1702014450
1702014451 易顺鼎说:“按《庄子·天下篇》:‘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常无有’即此章‘常无’‘常有’,以‘常无’‘常有’为句,自《庄子》已然矣。”(《读老札记》)
1702014452
1702014453 高亨说:“‘常无’连读。‘常有’连读。‘常无欲以观其妙’,犹云欲以常无观其妙也。‘常有欲以观其徼’,犹云欲以常有观其徼也。因特重‘常无’与‘常有’,故提在句首。此类句法,古书中恒有之。”(《老子正诂》)
1702014454
1702014455 ⑤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帛书本作“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此两者”,指上文“无”和“有”。
1702014456
1702014457 王安石说:“‘两者’,有无之道,而同出于道也。世之学者,常以‘无’为精,以‘有’为粗,不知二者皆出于道,故云‘同谓之玄’。”
1702014458
1702014459 童书业说:“‘无’和‘有’或‘妙’和‘徼’,这是‘同出而异名’的。从‘同’的方面看,混沌而不分,所以称之为‘玄’。”
1702014460
1702014461 ⑥玄:幽昧深远的意思。
1702014462
1702014463 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老子解》)
1702014464
1702014465 范应元说:“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1702014466
1702014467 吴澄说:“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道德真经注》)
1702014468
1702014469 张岱年说:“‘玄’的观念,亦即道的观念之变相。”(《中国哲学大纲》)
1702014470
1702014471 ⑦众妙之门:一切奥妙的门径,即指“道”而言。
1702014472
1702014473 【今译】
1702014474
1702014475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1702014476
1702014477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1702014478
1702014479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照道的端倪。
1702014480
1702014481 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说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1702014482
1702014483 【引述】
1702014484
1702014485 整章都在写一个“道”字。这个“道”是形而上的实存之“道”,这个形上之“道”是不可言说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用来表述它,任何概念都无法用来指谓它。
1702014486
1702014487 “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本章所说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1702014488
[ 上一页 ]  [ :1.702014439e+09 ]  [ 下一页 ]